古诗词诵读《将进酒》 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 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20: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2.理解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3.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赏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写饮酒放歌的情怀。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自创新意,跳出了前人的窠臼,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3.文化常识——《将进酒》:
观看朗诵视频,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高大的厅堂
指有兴致
酒杯的美称
应当
根据注释,掌握诗歌大意。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别停下杯子。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自古以来圣贤这两种酒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关你可知道,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指不为世所用,默默无闻。
像玉一样珍美的食品
指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宫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附近。
一斗酒值十千钱,指酒美而贵。
尽情地欢乐戏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指元丹丘
直须、应当
一种名贵的马,毛色作五花(一说把马渠修剪成五个花瓣)。
指侍僮
牵出,拿出
珍贵的皮衣
指不为世所用,默默无闻。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万古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悲叹人生苦短。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从起兴、比喻、反衬、夸张四个方面分析这四句诗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好友相聚,这种感情是真实、高尚豪放的。
2.在饮酒欢乐中,“天生我材必有用”表现出李白的什么心理品质?
豪迈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作者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不是真心话,真正想做的是建功立业,并不是“长醉不复醒”。只是因为当时仕途失意,志不得抒所以才这么说,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5.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陈王”呢?有何用意?
因为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作者在此以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激不平。
陈王: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6.“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的“万古愁”的内涵是什么?
古来圣贤皆寂寞
7.你觉得诗人是在羡慕这些因为饮酒而留下美名的饮者呢,还是另有所指?
“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句所表达的,并不是李白对古代因为饮酒而留名的圣贤的羡慕,而是觉得自己与那些被统治阶级所冷落的圣贤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是同病相怜。表现出了一种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8.诗行到此处,酒已至半酣。此时酒席上的李白又是怎样的一副姿态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喧宾夺主)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颐指气使)
9.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
  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
  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10.《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诗句。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11.诗歌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1)夸张的写法:三百杯、万古愁、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2)句式多变,节奏富于变化,抑扬顿挫。
(3)跳出前人窠臼,把饮酒与批判黑暗现实结合起来,赋旧题以新意。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