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07 10:5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技巧:
1.积累。文言词语的意思。
2.翻译。单音词变多音词(组词),人名、地名不用翻译。
3.背诵。理解性背诵(在能翻译的基础上进行逐段背诵)。每一篇文言文必须上交的作业:
1、译文。
2、加点字的意思。 1.结合课下注释,识记文中重点字词意思,并能“一一对应、字字落实”地准确翻译全文;
2.能结合文中句子有理有据地评价文中人物,说出本文给你的启示;
3.准确背诵全文。
4.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目标: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zāi相委而去
非人哉
友人惭
qī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生字shěfǒucánWěi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译读课文,
疏通文意要求:疏通文意,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4人小组开展合作探讨,交流疑问,解惑答疑,展示成果。1.通假字
尊君在不    通   ?不否2.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古义今义期 引 去 委 顾 儿女3.词类活用
友人惭 形容词用作动词,    ?感到惭愧约定日期引导拉离开到丢下、舍弃委托、委任回头看照顾子侄辈儿子女儿●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  元方  陈太丘(人名)●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去后乃至   去后(友)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例:元方入门不顾 A.回头看B.探问C.但,只是●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文言实词:元方时年七岁  那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讲信用文言文翻译方法???补充文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太丘友元方家君家君尊君尊君君君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疏通文意相约同行。期,约定到,来舍弃离开才当时戏耍“尊君在 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相当于“您”不是丢下,舍弃就,表顺接就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就讲信用感到惭愧拉他回头看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君与家君期日中(“我父亲”,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尊君在不 (“你父亲”,对别人父亲的尊称)2、待君久不至(“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 去4.尊君在不5.相委而去6.下车引之7.元方入门不顾约定舍弃才丢下、舍弃拉回头看抢答比赛8.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讲信用到,来3.去后乃 至离开通“否”9.友人惭感到惭愧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与友期行 不期而然
太丘舍去 去日苦多
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
下车引之 引吭高歌
太丘舍去 舍己为人
则是无信 信口开河料想过去的离开回头看拉放开放弃牺牲讲信用随意拜访约定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很客气地询问彬彬有礼,客气地说生气愤怒,音调很高据理反驳,义正言辞,声调不高分角色朗读,(语气语调)1、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品读课文,
赏析人物陈太丘:善于教育孩子,守信用。
友人:无信无礼,缺乏教养,然而知错能改。
元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懂礼识仪,刚正 、
不阿,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
人之道。 2、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其父友人的哪两点错误? 品读课文,
赏析人物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首先指出其父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其父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是没有礼貌。)讲诚信讲礼貌懂得尊重他人陈太丘与友期对话背景:客人无信对话内容对话结果:客人诚恳认错,元方入门不顾客人:对子骂父(缺乏修养)元方:斥责客人(明理善辩)(故事起因)(知错能改)板书  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其父友人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知错能改;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理善辩,懂礼识仪,刚正不阿。同时告诉人们 做人要讲诚信,讲礼貌,要懂得尊重他人(道理、启示)。 (率直好恶分明)1、有人认为友人既已认错,元方应当原谅他,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这是否无礼??议一议 元方没有失礼。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他要求完美;友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表现了元方刚正不阿的性格。 元方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表现了一个人宽广的胸襟。其父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2、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叔叔您好,我爸爸现在有事出去了,您有急事可以打电话联系他。如果方便的话我也可以代为转告。拓展迁移? 曾子杀彘(zhì,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通“汝”,你)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译文:曾子(孔子的弟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他的母亲说:“你回去,回来给你杀猪(吃)。”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准备抓猪来杀。妻子制止他说:“只是跟孩子的戏言吗。”曾子说:“孩子不能对他戏言啊。孩子什么都不懂,是向父母学习的啊,听父母的教导的。今天你欺骗他,是教导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煮猪肉吃)。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诚信做人 以礼待人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俗语)
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英]莎士比亚 你能否说一两句关于“信”或“礼”的名言警句?诚信与你相伴
你将一生无憾
教师寄语背诵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门外戏。客问元方:“ ”答曰:“____________”
。”友人便怒:“ 。”元方曰:“ 。”友人惭,下车引之, 。
(三分钟) 1、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 2、古今异义(1)与人期行
古义:
(2)相委而去
古义:
(3)下车引之
古义:
(4)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约定丢下,舍弃离开回头看拉日积月累 3、词类活用 友人惭感到惭愧(形容词意动用法) 4、一词多义过中不至
尊君在不没有通“否”下车引之
学而时习之 他,指元方它,指知识日积月累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
语(yù)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小时了了(líng lì) 拓展阅读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