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时
第一课时
鲁迅故居
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积累“憎恶”“烦琐”“诘问”等常考词语。
1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
重点
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4
重点
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
难点
学习目标
一本简装略显粗拙的图画书,在童年鲁迅的眼中却是那样的情趣盎然,令其魂牵梦萦、心驰神往;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妇,毫不犹豫并竭尽全力地帮助年幼的鲁迅实现了梦想,让成年后的鲁迅念念不忘,写下饱含深情的怀念文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记忆,共同拾取一段往事,怀想一个人,感受一段情。
一、再识作者明背景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读读写写
搁 掷( ) 脐( )
憎恶( ) 菩萨( ) 竹竿 烦琐
土匪 辫子 胸脯( )
疮疤( ) 诘问( ) 哀悼( )
茉莉 书斋( ) 霹雳( )
震悚( ) 粗拙( ) 守寡( )
zhì
qí
zēnɡ wù
pú sà
pú
chuānɡ bā
jié
dào
zhāi
pī lì
sǒnɡ
ɡuǎ
搁置 搁浅
意为“扔、投”,如“掷铅球”。
肚脐 脐橙
意为“竹子的主干”,所以是“ ”。
“悼”“悚”表示悲伤和害怕,都与心情相关,所以是“忄”。
注意“拙”读第一声。
字词清单
zhuō
1.改换题目中的一个字,概括出本文的主要事件,并划出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段落。
二、由题入文理事件
阿长买《山海经》,19—29段。
本文的题目有何匠心?
阿长与《山海经》
中心人物
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整体感知
2.阿长买《山海经》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事件,在这之前作者还写了阿长的哪些事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1—18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事件。
(1)第1-2段:阿长名字的由来和外貌特点。
(2) 第3段:阿长最喜欢“切切察察”。
(3) 第3-5段:阿长摆“大”字的睡相。
(4)第6-12段:阿长有元旦的古怪仪式和烦琐的规矩。
(5)第13-17段:阿长讲“长毛”的故事。
(6)第18段:阿长谋害了隐鼠。
(7)第19-29段: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三、由题入文理事件
有关事件 详略安排
第1-2段:介绍阿长名字的由来和外貌特点。
第3段:阿长最喜欢“切切察察”。
第3-5段:阿长摆“大”字的睡相。
第6-12段:阿长有元旦的古怪仪式和烦琐的规矩。
第13-17段:阿长讲“长毛”的故事。
第18段: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
第19-28段: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详)
(略)
(详)
(有详有略)
(详)
(略)
(详)
全面了解
真实反映
反衬敬意
突出身份
原谅毛病
表达同情
真诚慈爱
刮目相看
敬佩感激
分清详略明写法
3.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多件事,这些事件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默读全文,抓住事件中的关键语句做批注,说说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长妈妈。
用下列句式组织语言:
从_______中(句子或事件),我看出“长妈妈”是一个____________(性格品质)的人。
粗俗唠叨、饶舌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迷信愚昧、善良慈爱。
三、由事知人懂阿长
1.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
请你跳读课文,用波浪线勾画关键语句,说一说“阿长买《山海经》”前、后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梳理“变化”析用意
(1)浏览全文,勾画出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
(2)用旁批的方式点评阿长的言行。
(旁批提示: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阿长的具体事情,可以点评阿长的形象、性格特征)
点评情感态度
初读课文
(1)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
第1段:“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第13段:“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第17段:“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第18段:“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第26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第31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第1-2段:介绍阿长名字的由来和外貌特点。
(2) 第3段:阿长最喜欢“切切察察”。
(3)第3-5段:阿长摆“大”字的睡相。
(4)第6-12段:阿长有元旦的古怪仪式和烦琐的规矩。
(5)第13-17段:阿长讲“长毛”的故事。
(6)第18段:阿长谋害了隐鼠。
(7)第19-29段: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四、梳理“变化”析用意
憎恶
讨厌
不大佩服、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敬意淡薄、完全消失
新的敬意
请你跳读课文,用波浪线勾画关键语句,说一说“阿长买《山海经》”前、后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儿时的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与后面的情感转变形成巨大反差,但并不使人感到突兀。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还读出了什么?
例如:“我”从长妈妈所谓“迷信”的背后,看到、感受到了一种真挚的、浓浓的爱意,长妈妈不仅是为自己的“一年的运气”,更是为了“我”的幸福。“我”更从中看到了长妈妈性格中真率、可爱的一面。这都是成年鲁迅所格外珍惜的。
四、梳理“变化”析用意
这里有一个“童年感受”和“成年回忆”之间的差异问题。应该说,所有这些“憎恶”“讨厌”“不耐烦”,都是小鲁迅的真实感受,尽管也有点夸张放大。但成年鲁迅在回顾这段童年生活时,感情却要复杂得多。
四、梳理“变化”析用意
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儿时的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与后面的情感转变形成巨大反差,但并不使人感到突兀。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还读出了什么?
3.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1)作者在文章开头有意透露了阿长的身世,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
(2)文章最后两段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身怀同情和愧疚。
四、梳理“变化”析用意
愧疚、同情
怀念、感激
速读课文,标出直接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词,并结合相关事件画出情感变化示意图。
不大佩服
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睡觉摆“大”字
不耐烦
元旦的古怪仪式、教“我”很多规矩
空前的敬意
讲“长毛”的故事
敬意消失
“谋害”了“我”的隐鼠
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
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有关阿长的哪些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任务单
事情 详略 形象
身份和称呼 略写身份,详写称呼 ①_______________
喜欢切切察察 ②_____________ 饶舌多事
对“我”过分看管 略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详写 粗俗率性、不拘小节
元旦的古怪仪式 ④______________ 守旧迷信
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 略写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详写 愚昧可笑
“谋害”了“我”的隐鼠 略写 不够诚实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写 ⑥_________________
身份低微
略写
睡觉摆成“大”字
详写
给“我”买《山海经》
热心善良、仁厚慈爱
如何理解文中刻画人物的幽默笔调?
幽默是一种温和善意的玩笑和调侃。作者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刻画出一个可感可亲、鲜活生动的阿长的形象。
表现
具体内容
各种反差强烈的组合或描写
①“阿长”与“《山海经》”的雅俗反差;②“吃福橘”一事中对照强烈的心理描写。
对人物缺点的夸张表现
对长妈妈摆成“大”字的睡相,“我”实在是无法可想。
童言无忌的表述
“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又不是……,也……,况且……”
一本正经中的荒诞
对常识的荒唐表述
阿长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再要放,就炸了!”
①阿长讲的故事,将“长毛”、土匪以及各种江湖传闻杂糅在一起,错误百出;②阿长将“山海经”说成“三哼经”。
1.在文章最后,鲁迅先生失控一般发出了最真挚的呼告、最深情的祈祷。我们来朗读最后两段。
语速:缓慢些
语调:低沉些
感情: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
五、深情朗读悟情怀
2.鲁迅曾说过,旧中国的妇女,数千年来没有争得做人的地位,她们“连羊还不如”。没有亲人,没有地位,甚至没有名字,默默地活着,无声地死去,长妈妈正是千千万万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我们终于懂得,鲁迅要为长妈妈祈祷,是深含着他所爱的——对母亲或母亲般的保姆、生命的养育者的爱,对社会底层不幸者的爱。
齐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纵观作者对阿长形象的刻画,有如一部连续剧,作者详略得当巧安排,从“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开始,多侧面多角度展现出阿长的个性特点:粗俗好事,迷信无知,却又乐天安命,简单率性。直到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先抑后扬的表达效果才充分显现,惊天动地的大逆转是这种手法的绝佳体现,从而收到出乎意料的感人效果。
六、课堂小结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个接过《山海经》的鲁迅,面对这个大字不识一个,平日又令你很不耐烦的保姆阿长,看着让你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那一刻,你除了兴奋、感激之外,是否也会有一种愧疚之情呢?为什么会心生愧疚?请把你的所思所想,及你的所言所行细致描绘出来……
以“接过《山海经》的那一刻”为题,以第一人称写一篇记叙文。
走进心中,感悟真情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阿长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个接过《山海经》的鲁迅,面对这个大字不识一个,平日又令你很不耐烦的保姆阿长,看着让你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那一刻,你除了兴奋、感激之外,是否也会有一种愧疚之情呢?为什么会心生愧疚?请把你的所思所想,及你的所言所行细致描绘出来……
以“接过《山海经》的那一刻”为题,以第一人称写一篇记叙文。
走进心中,感悟真情
要求: 1.组内交流8—10分钟,后独立完成。
2.用倒叙完成事件叙述。
3.主体通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衬托表现心情。
4.不少于500字。
阿长与《山海经》
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详写称呼)
喜欢切切察察
地位卑微
对“我”过分看管
摆成“大”字的睡相(详写)
元旦的古怪仪式(详写)
给“我”灌输各种规矩
讲“长毛”的故事(详写)
“谋害”了“我”的隐鼠
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详写)
粗俗率性
烦琐之至
迷信可笑
善良热心,
仁厚慈爱
情感变化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敬意消失
新的敬意、感激怀念
抑
扬
结构梳理
总结存储
纵观作者对阿长形象的刻画,犹如一部连续剧。从“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到睡相粗俗;从“懂得许多规矩”,特别是“元旦的古怪仪式”,到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再到“谋害”隐鼠,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出阿长的个性特点:粗俗好事,迷信无知,
却又乐天安命,简单率性。直到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先抑后扬的表达效果才充分显现,阿长纯朴善良、仁厚慈爱的品格在前文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闪光。而文章末尾,作者饱含深情地祝祷,将全文情感推向高潮。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