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重点难点 1.新中国法制建设由奠基到发展再到完善的历程。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及作用。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初创
(1)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发展
(1)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2)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完善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③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②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2)和谐向上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2.改革开放以后
(1)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即“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2)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3)公民道德建设: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4)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提出: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发展: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历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入宪法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④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
2.改革开放后民事活动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一部全面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颁布,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反映了我国( )
A.日益发展民主管理机制 B.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健全
C.依法治国方略开始实施 D.法治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3.下表所示为黄大年同志的部分言论和事迹。黄大年获得诸多荣誉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言论和事迹
1982年1月15日 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2009年年底 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3月1日 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2019年9月25日 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A.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 B.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博士生
C.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妇女是国家建设的主力 B.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C.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D.民主法制建设已经完善
5.2003年9月11,我国将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具体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内容。我国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 )
A.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重在培养共产党员的个人修养
C.全面提升了公民道德文化素质 D.促使社会风气得到根本性好转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编纂人员将草案印发地方人大、基层立法系点、中央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27次赴地方开展立法调研,广鉴民情、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在北京召开几十次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
A.立法工作立足于密切党群关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
C.法律制定遵循人民民主的原则 D.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的轨道
7.下图展示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的一些举措。这些举措( )
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 B.确立了社会主义立法根本原则
C.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8.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开展图1所示的活动。该活动旨在( )
A.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
C.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改善乡村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