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编排了四篇神话故事,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身亡,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不拔、不服输、勇敢执着的精卫形象。《精卫填海》课文非常简短,只有两句话。学生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第二句前半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女娃到东海游玩,不幸溺水而亡,再也没有回来,于是化为一只名叫“精卫”的鸟。后半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了精卫常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一心想把东海填平。故事神奇又有趣。简短但不乏精妙。使得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称赞。同时学生通过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形式,体会故事的神奇,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填”等5个生字。
2.通过借助注释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
3.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能根据课文内容,与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在读熟练的基础上,读书韵味。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在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时,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子,感受人物形象,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从而喜欢文言文,热爱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谈话交流,说说平时自己见到的鸟是什么样的。
2.出示精卫图片。说说跟你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只不一样的鸟儿来自《山海经》。
3.出示《山海经》的相关资料。
4.之前学过哪些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尝试自学。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读准多音字“少、为”。
(2)读准“溺、堙”两个难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溺”比较难写好。教师先引导观察,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然后范写指导,注意两个弓字大小的不同。学生练写。
(三)方法指导,反复诵读。
1.把句子读连贯,边读边画出停顿。
2.学生边读边说停顿,纠正停顿。
3.“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指导朗读学生学读、跟读。
4.出示繁体字图片,学生读。
5.出示繁体字去标点,学生读。
6.学生背诵。
(四)借助工具,理解课文。
1.课文会读也会背了,课文的意思理解了吗?翻译的时候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1)借助注释
(2)借助插图
2.翻译之前,帮老师解决两个问题。
(1)因何而溺?游释意“游”的意思。
(2)溺后如何?为、衔、堙
3.根据关键词“游、为、衔、堙”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结合刚才的理解,说说故事的意思。
5.师生配合,老师说意思,学生说原文。理解“少”的古今意思。
(五)发挥想象,讲讲故事。
1.如何讲好这个故事?添加细节、合理想象。
2.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自己尝试讲一讲这个故事。
3.学生讲故事,教师评价。
(六)总结升华,体会精神。
1.读完文章、讲完故事,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2.抓住“常”字体会精卫的坚韧执着。
3.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精卫?
(七)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山海经》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出示《夸父逐日》,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文章大意。
2.课下用“展开想象、添加细节”的方法讲一讲这个故事。
3.出示《山海经》中的其他神话故事和珍禽异兽。这么多神奇的故事都在《山海经》中等着我们,希望大家课下拿来读一读,从咱们的传统文化中多汲取些营养,丰富我们的头脑。
《精卫填海》评测练习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shǎo () rì () wéi ()
少女 名曰 故为精卫
shào() yuē() wèi ()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ì wánɡ nì shuǐ fǎn huí tián tǔ
( ) ( ) ( ) ( )
xián fǎn nì yuē
( )接 往()沉( )美其名()
三、根据课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溺:故:堙:
四、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ān B.yīn
五、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_的故事。
六、精卫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精神?结合自身,你想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填海》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具体表现如下:小古文比较简单,寥寥数字,理解了词语意思也就明白了故事内容:故:所以;湮:填塞。
整篇小古文的意思是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神话故事内容很简单,学生借助注释,能感受到神话故事精卫鸟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这才是学习的深层目的。所以,整节课以读代讲。在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基础上,学生能够读通、读顺古文之后,我能够引领学生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详解重难点语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精卫的形象,深刻理解精卫填海的精神,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启发和感悟。
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这算走好了古文教学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相连,赋予教材时代的活力,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乐于探究,敢于发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他们能思考、会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出个人见解,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我压制了学生的一些质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