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习力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分)
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6分)
除夕夜,人们rán fàng( )起鞭炮,在大门口挂起两盏红灯笼,彼此恭hè( )新年。 妈妈煮了 là ròu( )馅儿的 jiǎo zi( ),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tāng chí( )舀了一点儿 chén cù( ),倒在碟子里当作料。
选择题。(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正月(zhēng) 杏仁(rén) 水浒传(zhuàn)
B.肿胀(zhǒng) 掺和(chān) 拏孥(nú)
C.骡马(luó) 栗子(sù) 黄焖鸡(mèn)
D.唾沫(tuò) 嘟囔(nāng) 擢素手(zhu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元宵节那天,家家户户悬灯结彩,热闹极了。
B.这件工艺品设计得独出心裁,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
C.春游的时候,同学们为所欲为地尽情嬉笑。
D.他们俩虽然是双胞胎,但是性格截然不同。
3.对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轻烟散入五侯家(泛指权贵豪门) B.终日不成章(花纹)
C.《十五夜望月》(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D.盈盈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4.阳阳想制作一本《传统节日古诗摘抄集》,下列不能入选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D.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5.对下列习俗的寓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物上雕刻云的图案寓意高升、如意。
B.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年年有余。
C.正月初一这天不能用扫帚寓意聚财。
D.过年蒸花馍寓意生活蒸蒸日上、吉祥如意。
6.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下列不属于他的作品的一项是( )
A.《猫》 B.《北京的春节》 C.《鸟的天堂》 D. 《母鸡》
7.(新角度)阳光小学举行了硬笔书法比赛,下面评委的点评词是对( )这幅作品的点评。
这幅作品的字体以楷书结构为基础,下笔如行云流水,笔画相连,笔意相连,彰显了小作者扎实的书法功底。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照样子,用一组表达相同意思的词语补全下面的情境)
学校运动会上,阳阳、丽丽、双双、宁宁分别在跳高、跳远、扔沙包、跳绳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主持人在广播中大声宣布了他们的成绩,他这样说:“在本次的运动会中, ” —
2.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运用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四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1分)
1.同学们分组从不同的方面学习诗歌。 民俗研究小组研究了古诗中的习俗,绘画小组为古诗作了画。请你补全诗句,并选择合适的习俗与画作填空(填序号)。
习 俗 诗 句 画 作
( ) 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 )
( )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 )
( ) 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 ( )
A.饮桂花酒 B.求姻缘 C.折柳插门
D.《月下桂花图》 E.《春城飞花图》 F.《含情相望图》
2.小强平时总觉得学习不需要努力,你可以用《长歌行》中的诗句“ ”来劝劝他。
五 生活实践。(6分)
1.生活中有一些场合需要我们即兴发言,你知道即兴发言需要注意什么吗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B.写好发言稿,反复斟酌修改,认真读稿。
C.提前打腹稿,理清发言的次序和重点。D.说话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
2.请你从下面的场景中任选一个,进行即兴发言。
场景一:观看“神舟十六号”飞船与“神舟十五号”飞船的航天员在空间站胜利会师,大家激动万分,请你代表小学生讲话。
场景二:在街上玩耍时,偶遇电视台采访,让你谈谈对“升旗时听到国歌站在原地不动,行注目礼”的看法。
我选择场景 ,我会说:“ ”
六快乐阅读。(27 分)
(一)(10分)
材料一:南方人的春节吃食(部分)
除夕夜,南方人会在吃完年夜饭后围炉而坐,嗑瓜子、聊天,直到深夜。
南方的开年早餐是汤圆。 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就会起床烧水煮汤圆。 汤圆预示着来年财源滚滚。
南方人在春节这几天喜欢吃桔子,也喜欢用桔子来招待客人,因为“桔”与“吉”字形相似。
材料二:北方人的春节吃食(部分)
除夕夜,北方人吃过晚饭后,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包饺子。 包饺子时,为了讨吉利,人们还会把硬币、瓜子仁儿、花生仁儿、红枣、糖果等当作馅儿包上。谁吃到了表示运气好,讨个好彩头。
北方的开年早餐是饺子。 一来,饺子有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二来,饺子的形状很像元宝,象征着来年发大财。
年节时,大街上有扛着草把子卖糖葫芦的,也有推着玻璃小车销售的,还有在固定柜台卖货的。糖葫芦之所以受到北方人的偏爱,是因为糖葫芦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代表着福气。
材料三:形成差异的原因
南北方的春节习俗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地理位置、历史、人文等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如,因为南北方气候和地理的差异,人们种植的作物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 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也有部分地区种植水稻,而南方则是主要种植水稻。小
麦粉是做面食的主要材料,米粉则是做汤圆的主要材料。
但不论是何种方式,人们都希望春节能过得欢乐祥和。
1.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5分)
2.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桔子”在南方代表“吉祥”,是南方人最喜爱的水果。
B.南方人为了祈求发财,会在汤圆里包上硬币、糖果等馅料。
C.南方人爱吃红枣,因为红枣代表红火热闹,预示着人们来年运气好。
D.北方人吃饺子的一部分原因是北方主要种植小麦。
3.定居我国南方的外国人哈里来北方过了一个春节,他发现南北方春节习俗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很好奇。请你根据材料三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3分)
(二)趣说漳州龙舟(节选)(17 分)
提起龙舟的起源,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屈原。传说当时楚国人民因不忍贤臣屈原葬身于汨罗江江底,争相划船拯救屈原,此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其实,龙舟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出现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在古代典籍的相关记载中,据说龙舟最早出现在东汉。
漳州龙舟用料精细,船、桨、舵均用杉木制作,颇为考究。 龙舟外形独特,龙身半圆而长,宽 1.5米左右,长短不一,最长的可容纳 52 对桨。 龙舟种类繁多,有红龙、黄龙、青龙、白龙数种。龙舟色彩斑斓,龙身龙腹按鳞甲模样涂彩,色泽艳丽鲜明,图案漂亮炫目。 龙舟富含象征意义,龙头、龙颈是写意的。 用金箔纸折成约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绑在一根对折的红布条上,象征“龙须”;将一块红布折成三角形,钉在船头,象征“龙舌”;将6条龙须等距离分布,分别钉在“龙舌”上,这就成了“龙头”。
说起龙舟,不能不提赛龙舟,漳州的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每年进入农历五月,漳州大地龙舟锣鼓之声就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盛况空前。 明代谢肇淛《西湖观竞渡》诗云:“一曲湖如镜,轻舟隐芰荷。 况当悬艾筇,共听采菱歌。 棹影群龙戏,涛声万马过。楫飞晴散雨,鼓急水惊波……”比赛时,选手们奋力挥桨,动作整齐划一,龙舟劈波斩浪。水上标艇如鲫,岸上人密似麻。锣鼓声、喝彩声、丝竹声,声声鼎沸。赛龙舟间歇时,十番锣鼓、八音管弦乐队在大艇上发出悠扬乐韵,芗(xiāng)剧与丝竹娓娓动听,令人心驰神往。
值得一提的是“扒龙船”时的吆喝声,这种吆喝声后来演变成漳州民间一种说唱艺术,俗称“龙舟调”。龙舟调不用伴奏,自由清唱,富有乡土气息。 唱词以七言韵文为基本句式,四句为一组,上句辙韵自由,下句必须押韵。 曲调生动通俗,唱腔简朴流畅,题材丰富多样。
今天,那昂首破浪、奋勇向前的五彩龙舟,正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漳州人民的精神写照。漳州龙舟以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根植于漳州儿女的灵魂深处。
1.读短文第1、2自然段,用四字词语说说漳州龙舟有哪些特点。 (不少于四个)(2分)
2.关于第 3 自然段引用明代谢肇淛的诗歌的作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使内容更充实。 B.这使内容更好地衬托谢肇淛的诗。
C.这使内容更富有诗情画意。 D.这使内容更吸引人,令人向往。
3.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不包括( )(2分)
A.龙舟的形状体现了漳州人民对华夏儿女身份的认同。
B.赛龙舟体现了漳州人民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精神。
C.赛龙舟体现了漳州人民拼搏进取的精神。
D.赛龙舟衍生出了“龙舟调”,体现了漳州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4.请你用“ ”画出文中描写赛龙舟时的场面的句子。赛龙舟时,水上 ,岸上 。下列词语中,对这一场面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温婉含蓄 B.热火朝天 C.热闹非凡 D.劈波斩浪
5.短文记录了漳州龙舟的起源、用料及相关的民俗活动,生趣盎然。短文详写了 和 ,略写了 ,这样写的好处是 , 。 (6分)
七妙笔生花。 (35分)
我们每年都会度过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呢 这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度过的呢 请结合家乡的节日习俗写一写。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根据提示,理清写作思路;③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语句通顺;④50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