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社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社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21:06: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初中语文《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品味文中优美意境,领悟作品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感悟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中优美意境,领悟作品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感悟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一想,童年时候的你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二、预习检查
1、文题解读
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本文以《社戏》为题,简要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2年10月。当时作者看到了曾饱含热望的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悲惨结局,也目睹了仍处于军阀混战、封建割据下种种黑暗、落后、冷酷、污浊的社会现状,现实的黑暗使他不由得想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小时候浙江绍兴外祖母居住的村庄。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的村民的关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他从农民身上看到了闪光点,并受到启发和教育,因此以少年时期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下本文,对农民进行热情的歌颂,也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三、自主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线索: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1-3)
看社戏(4-30)
看戏后(31-40)
2、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按正确的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
四、合作探究
(一)看戏前
1、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
(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3)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二)看社戏
1、我看戏前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盼望——焦急——失望——猜测——沮丧——高兴
2、概括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内容,并分析。
三次波折:
①早上就叫不到船;
②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
③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
三次转机:
①八叔的航船回来了;
②少年们愿意和“我”一同去;
③双喜“写包票”保证不会出事。
好处:
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了充分的铺垫;
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3、第10然段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对小伙伴的开船动作进行了传神的描绘,找出并分析。
点,磕,退后,上前,架。
表现小伙伴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4、第11段描写多种感觉,找出并分析。
视觉:月色朦胧在水气里,连山淡黑,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远处的“歌吹”;
触觉: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上述几种感觉描写表现了“我”高兴、迫切的心理。进一步分析,突出“迫切”心理较为明显。起伏的连山如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的急迫心情。听到歌声,料想便来自戏台,心里更是迫切。
5、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不好看。一是铁头老生并没有表演他的拿手好戏——翻筋斗,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三是最怕看老旦,但是“老旦终于出台了”,并不停地唱。
6、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不爱看。表现:稀奇、渐不明显、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侧面描写)
7、24——30自然段中写偷豆要表现什么?
“偷”反映了小伙伴诚恳待客的热情;“偷”跳动着小伙伴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伙伴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文中的“偷”成为了一种热情的、无私的、天真质朴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
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8、双喜在全文中共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阿发在偷豆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
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充满自信,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
阿发:天真,调皮,质朴,热心。
9、途中偷罗汉豆吃,这件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不能。罗汉豆并不是无上的美味,但那是要好的伙伴们齐心协力做好的,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吃到的好豆。社戏也并不引人入胜,但看戏时有伙伴的陪伴,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看到的好戏。童年的快乐、甜蜜,也便变成了永恒的回忆。所以不能删。
(三)看戏后
1、探究六一公公人物性格
(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 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 ——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豆可中吃呢 ”
(3)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
(4)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六一公公的性格:宽厚、善良、纯朴、好客、热诚。
2、品味语言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人那种纯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
“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小结
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六、作业
《社戏》中“月夜行船”在写景上非常精彩,通过所见所闻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请仿照课文,描写一段情景,表达独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