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演讲人姓名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学习目标
农民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导入新课
1.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
内容讲解
材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1)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2)发展:由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之后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实施
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改革
好处: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从1957年到1978年21年增长的粮食。
——摘自杨继绳《邓小平时代》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影响: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业政策上有哪些变化?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
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公有化程度更高,但出现了失误
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1、改革首先开始于什么地方?农村改革目的是什么?
2、农村改革重大举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安徽凤阳小岗村。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思考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这番话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职工积极性不高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增添这样的降温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的报批,当时需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某报纸1956年报道
政企不分,企业没自主权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人民日报》刊登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4.中心环节:
5.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确立:
(1)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意义: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市场配置为主
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堂小结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企改革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D
C
随堂检测
3.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建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C
B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