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目标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能够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问题.
2.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丰富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难点: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如图,A,B表示两个仓库,要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码头,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在什么位置?如何准确地做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思考】(激发学生思考)我们曾经利用折纸的方法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
探究新知
【互动】试写出整个结论的已知和求证.
【互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AC=BC,MN⊥AB,P是MN上任意一点. 求证:PA=PB.
证明:∵MN⊥AB,
∴∠PCA=∠PCB=90.
∵AC=BC,PC=PC,
∴△PCA≌△PCB(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互动】(学生动脑)同学们,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那么下面我们试写出该定理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
如图,∵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PA=PB.
【总结】(教师归纳)这个结论是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根据之一.
【探究】(小组讨论) 加深对性质定理的理解.
【例题】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C为垂足,请问在图形
中哪些线段相等?
答案:PA=PB,AC=BC.
【探究】(小组合作,老师指导)我们前面学习命题的逆命题,你能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吗?
逆命题:如果有一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思考】(引发学生思考)你能判断它的真假吗?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过程.
【探究】(师生互动)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求证: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垂足为点C,
∵PA=PB,PC=PC,
∴Rt△PAC≌Rt△PBC(HL),
∴AC=BC,即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思考】(激发学生思考)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证明:把线段AB的中点记为C,连接PC.
∵C为AB的中点,
∴AC=BC.
∵PA=PB,PC=PC,
∴△APC≌△BPC(SSS),
∴∠PCA=∠PCB=90,
∴PC⊥AB, 即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总结】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符号语言:
如图,∵PA=PB(已知),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这个结论是用来证明点在直线上(或直线经过某一点)的根据之一.
课堂练习
1. 如图,已知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E是AB上的一点,如果EC=7cm,那么ED= cm;如果∠ECD=60 ,那么∠EDC= .
2.如图,在△ABC中,已知AC=27,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BCE的周长等于50,求BC的长.
提示:△BCE的周长等于哪些线段的和?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将△BCE的周长转化为哪些线段的和(差)关系?
3.已知:如图,AB=AC,BD=CD,P是AD上一点. 求证:PB=PC.
参考答案
1. 7 60
2.解:∵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AE=BE.
∵△BCE的周长等于50,
∴BE+EC+BC=50,即AE+EC+BC=50,
∴AC+BC=50.
∵AC=27,∴BC=23.
【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
3.证明:连接BC(图略).∵AB=AC,
∴点A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BD=CD,
∴ 点D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 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P是AD上一点,
∴PB=PC.
课堂小结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证明.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证明.
3.两个定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7 题1、题2.
板书设计
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
∵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PA=PB.
提示:经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例
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提示:经常用来证明点在直线上(或直线经过某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