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下图为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M、N、Q、R四点,单位面积每分钟内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接近太阳辐射常数的是( )
A.M点近地面 B.N点
C.Q点 D.R点近地面
2.下面四幅示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图中,①为南回归线附近,②为南极圈附近,③为夏至日前后,④为冬至日前后。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则甲地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如果此图位于北半球,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中国古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雨洪利用和湿地管理的生态智慧,晋东南地区村落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在雨洪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下图为明清时期山西省泽州县贾泉村雨洪集蓄系统的复原图,该系统包括雨洪收集、蓄积供水和排水三个子系统,泊池和渗水坑通过或明或暗的水渠沿街道连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贾泉村雨洪集蓄系统将截获的雨洪首先引导到村东北的东泊池,主要原因是东泊池( )
A.离汇水区最近 B.海拔高度较高 C.蓄积水量最大 D.修建时间最早
6.该村雨洪集蓄系统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人畜用水 B.解决生态用水 C.防御洪涝灾害 D.保证灌溉用水
7.因地制宜理念在该村雨洪集蓄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是( )
①泊池所在地区下渗慢利于蓄水②集水槽利用天然河道工程量少
③汇水区可迟滞雨洪并持续供水④渗水坑位于系统末端用于排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组成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貌名称分别是( )
A.峰丛,洼地,石笋 B.峰林,洼地,石柱
C.峰丛,洼地,石幔 D.峰林,洼地,石钟乳
9.该处地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气候条件为( )
A.高温多雨 B.暗河流经 C.岩石破碎 D.风沙较多
我国不同区域土壤的颜色差别很大,东北地区分布有黑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南方地区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四川盆地某区域的岩石与土壤均为紫色,形成这种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地貌
11.与东北地区的黑土相比,南方地区的红壤( )
A.黏粒比重更高 B.矿物质被淋溶较少 C.成土速度更慢 D.表层盐分含量较高
12.花生喜松软、透气性强的土壤。若在南方红壤区种植花生,宜采取的土壤改良措施是( )
A.引淡淋盐 B.掺入细沙 C.引水灌溉 D.夯实土地
冰塞,是指封冻冰盖下面堆积大量冰花、冰块,阻塞部分过水断面,造成上游河段水位壅高的现象,需要冰盖前的冰流量大于冰盖下的冰流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位于南拒马河节制闸上游,全长约19km,主要采取闸前常水位的运行方式(保持节制闸前水位稳定),其冷冬年冰塞灾害严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下左图为冰塞的形成过程,下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水深、流速与冰塞风险概率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下列关于水深、流速与冰塞风险概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深与冰塞风险概率呈正相关 B.流速与冰塞风险概率呈负相关
C.水深与冰塞风险概率呈负相关 D.流速与冰塞风险概率呈正相关
14.在水深较浅时,造成高流速对冰塞风险概率的影响呈现图示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流速增大利于蒸发,水体温度较低 B.前缘冰盖厚度薄,冰碎屑物易下潜
C.流水侵蚀能力增强,冰塞体被冲垮 D.冰塞体收束水流,形成碎屑物增多
15.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的冰塞现象,下列对策中最适宜采取的是( )
A.全程地下输水 B.定期人工破冰 C.调节供水流速 D.调节供水水深
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陆风是沿湖地区的一种地方性的大气运动形式。下图为鄱阳湖流域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b)中添加箭头正确表示鄱阳与鄱阳湖之间白天的热力环流。
(2)判断湖风降低湖岸城市的热岛效应最明显在季节,并说出理由。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鄱阳湖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描述该河段河流的水文特征。
(3)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双版纳(21°09'N-22°36’N,99°58'E-101°50'E)位于云南南部,地势周围高、中部低,分布着许多宽谷盆地、低山丘陵。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季雨林气候,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以100m为间隔将西双版纳划分为20个垂直高度带,统计每个高度带内野生种子植物的物种个数,记作物种丰富度。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全面地理解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为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下图示意西双版纳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2)描述西双版纳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3)分析西双版纳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2.B 3.B 4.A 5.B
6.A 7.B 8.A 9.A 10.C
11.A 12.B 13.C 14.B 15.C
1.太阳常数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每平方厘米每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而Q点为接近春分日赤道上的太阳辐射,C正确。故选C。
2.①在4~7月均较高,表示北半球极点附近(极昼期间持续接受太阳辐射)。②7月前太阳辐射最少、接近于0,冬至日最高,表示南极圈附近。③南极点附近为0,北极点附近最大,表示夏至日前后。④冬至日,应南极点附近最大。②③正确,B正确。故选B。
3.由图可以看出,此时甲地上空5km处等压面向低处倾斜,同时结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规律和指向标可知,5km高度处的气压整体呈现由北向南降低的趋势,即甲地高空气压较北侧低;由于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即甲地近地面气压较北侧高,风由甲地吹出。结合山谷风相关知识可知,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据此可以进一步判断出,白天的谷地为高压、夜晚的山坡为高压,所以本题选①④,即B。
4.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及图中指向标可推断出位于南侧的甲地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自南指向北,北半球近地面实际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为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东泊池海拔高于860米,高于其他泊池以及村落的街巷,方便根据需要向其他泊池调水以及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因此该系统将截获的雨洪引导到村东北的东泊池,B正确。图中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比例尺较大,几个泊池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因此距离汇水区远近影响不大,A错误。蓄积水量的大小与泊池的大小有关,与其位置关系不大,从图中面积看,其蓄积量不是最大,C错误。根据图文信息无法判断其修建时间的早晚,D错误。所以选B。
6.根据材料信息,“晋东南的村落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在雨洪的利用方面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说明该雨洪集蓄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积蓄储存雨洪,满足村落居民的人畜用水,A正确;其目的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是为了防御洪涝灾害和解决生态用水问题,BC错误;该雨洪集蓄系统只有几个小型泊池,蓄水量小,且主要连接的是街道,并没有连接到村落外的耕地,因此保证灌溉用水并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误。所以选A。
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以黏质红黄土为主,渗水较慢,利于蓄水,①正确;图中部分集水槽位于山脊处,故不可能有河道,②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汇水区面积较大,且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有利于迟滞雨洪,能够持续供水,③正确;渗水坑位于系统末端用于排污并不能体现雨洪集蓄,④与题意不符。①③组合正确,所以选B。
8.甲乙是喀斯特地貌位于地上的部分,峰丛景观是由基座相连的石灰岩石峰构成的地貌景观,甲符合;乙位于两高地之间的低地,为洼地;丙为溶洞内部的景观,石笋为碳酸钙石灰岩,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丙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多分布在云贵及广西地区,分布区岩石以石灰岩为主,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高温多雨,地表溶蚀作用较强,A正确;暗河流经和岩石破碎不属于气候条件,BC错误;当地气候湿润,风沙较少,D错误。故选A。
10.生物、气候土壤、成土母质、地貌、时间是形成土壤的因素,成土母质作是土壤物质来源,岩石与土壤皆为紫色,主要是因为成土母质,C正确;四川盆地的紫色土的颜色与生物、气候、地貌无关,ABD错误。故选C。
11.红壤与黑土相比,主要成土环境的不同。南方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矿物质被淋溶较多,盐分不易在土壤中积累,土壤黏粒比重高,土壤多呈酸性,A正确,BD错误;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比较旺盛,因此成土的速度比黑色土分布地区速度要快,C错误。故选A。
12.红色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湿热环境使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重,花生喜松软、透气性强的土壤,可以通过掺入细沙改良土壤黏重的特性以满足花生种植需求,B正确;引淡淋盐是治理盐碱地的措施,A错误;引水灌溉是针对干旱地区的土地,C错误;夯实土地是针对水土流失的土地,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
13.由图分析可得,冰塞风险概率随着水深增加颜色越来越浅,说明水深增加,冰塞风险概率减小,二者呈负相关,故A错误,C正确;在水深2.0~3.8m时,流速增加,冰塞风险概率颜色越深,冰塞风险概率就越大,二者呈正相关,但水深4.0~5.0时,情况则相反,二者呈负相关,故不能直接概括二者的相关性,BD错误。因此选择C项。
14.观察图可知,水深较浅时,流速越大,冰塞风险概率越大。观察图可知,冰塞体是大量冰花冰块在冰盖作用下下潜,并在冰盖下底面附着沉积形成的。流速增大时,流水的侵蚀能力较强,对冰盖前缘侵蚀强烈,使其厚度变薄,并将冰盖塑造成有利于冰碎屑物下潜的锥形;冰碎屑物大量下潜,附着形成冰塞体,会增加冰塞风险概率,故B正确;由于气温和水温本来就比较低,流速增大对蒸发的影响较小,故A错误;流水侵蚀能力增强冲垮冰塞体,会使冰塞风险概率更小,故C错误;冰塞体收束水流,形成碎屑物增多,没有体现流速对冰塞风险概率的影响,故D错误。因此选择B项。
15.由材料可知,京石段全长19km,全程地下输水、定期人工破冰成本较高,故AB错误;不同水深下流速和冰塞风险概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通过针对不同水深调控流速来降低冰塞风险概率,C正确;由材料可知南水北调中线主要采取闸前常水位的运行方式,京石段位于节制闸上游,即闸前,水位应保持稳定,不宜变动水深,故D错误。因此选择C项。
16.(1)
(2)夏季。 夏季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广,与陆地温差大,湖风强;太阳辐射强,湖陆间温差大;夏季风弱,干扰小。
(3)降水多;汇入湖泊的地表径流量大;中上游植被破坏,导致蒸腾量、下渗量减少。
17.(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流量大;流速慢;流量季节变化大(有夏汛);含沙量低;无结冰期。
(3)河流流速与沉积物粒径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沉积物颗粒粗,流速慢,沉积物颗粒细)
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引航道)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细;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受狭管效应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
18.(1)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北部有高山阻挡南下的冷空气,冬季气温较高(或河谷盆地的地势低,热量不易散失);夏季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显著;气温高,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2)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单峰格局:在海拔800-900m范围内达到最高。
(3)河谷盆地的人类活动集中,物种多样性受人类活动干扰大;(随海拔增加,降水先增后减,)中海拔地区是水热组合最佳的区域,为更多物种的生存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是物种最丰富的区域;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水热条件差,土壤养分不足,生物多样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