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第3节 教学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第3节 教学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解剖”原子
设计说明 介绍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过程中迈出飞跃性的一步的过程,即人们从开始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自从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从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子结构模型,其中包括著名的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由于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进一步提出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字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2.知道原子核带正电,体积很小,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知道电子带负电,其质量很小。知道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 3.了解关于原子结构的汤姆孙“枣糕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支持卢瑟福“核式模型”。 【过程与方法】 学习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领会在事实基础上通过想象、类比、论证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知道模型是否正确需要实验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体会科学家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方法的神奇魅力,养成探索、思考物质世界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电子的发现、两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以及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图景。 教学难点 两种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和验证,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猜想法。 教具、学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提问:你知道的最小的东西是什么?请同学们比赛一下,看谁说的最小? 上一节我们学了分子,分子已经很小了,它的直径大约是10-10m,我们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能不能将这种微粒再分割呢? 化学研究发现,还有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称原子。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的物质分子,其原子构成也不同。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如大多数的金属:铁、铜。分子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但原子不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原子的不同组合出现不同的性质。 例如:一块冰糖是什么味道?分到糖分子时还是甜的,但分到原子时就不再甜了 原子能不能再分呢?本节课我们就沿着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起来探索微观世界——“解剖”原子。 讲授新课 一、电子的发现 1.阴极射线实验 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发现了阴极射线。 我们和科学家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实验。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确定了阴级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电子”。 自从一个伟大的发现——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 2.学生阅读课本114页,了解电子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①电子的质量多大? ②电子的半径是多少? ③一个电子带的电量是多少? 二、原子的结构模型的建立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 电子发现后,科学家就思考:电子带负电,而生活中物体通常是不带电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讨论:电子的发现对人类认识原子结构有何重要意义? 电子的发现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于是,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强调: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它是否正确,需经过实验的验证。 请同学们和科学家一起猜想一下原子的结构,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并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猜想。 2.汤姆孙“枣糕模型”和卢瑟福“核式模型” 下面我们观察当时科学家提出的非常著名的两个原子结构模型:汤姆孙枣糕模型和卢瑟福核式模型。 比较一下,你自己的猜想和哪种模型相似,这两种模型哪一种正确呢?如何判断? 3.实验验证: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卢瑟福巧妙地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出的α射线(带正电的粒子流)去轰击金箔。 预备知识:学生阅读课本115页。 猜想:原子结构与汤姆孙模型相似,会发生什么现象? 原子结构与卢瑟福核式模型相似,会发生什么现象? 观察:α粒子散射实验 现象:大部分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 结论: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正确的。 根据卢瑟福核式模型,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各种原子的结构究竟怎样,原子核内有什么? 4.质子和中子 质子:科学家发现,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如果把电子的电荷量作为一个单位的负电荷量,则氢原子核的电荷量便是一个单位的正电荷量。这种具有单位正电荷量的氢原子核叫质子。 中子:科学家还从实验中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质量跟质子差不多,这种粒子叫中子。 5.原子的结构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给原子作出合理的构想。 我们看一下科学家的构想:阅读课本116页“原子的结构” 观察氢、氦、锂原子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核内各有几个质子和中子。 既然原子核也是可以分的,那么,质子和中子能不能再分呢? 科学家正在进一步探索这些粒子的内部结构,并且已经取得巨大进展。认为质子、中子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夸克”组成的。“夸克” 能不能再分呢?需要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去发现。 三、微观世界的尺度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了解微观世界的尺度。 讨论:2000多年前,我国的庄子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你学过物质的微观结构后,对上述这句话有什么新认识? 课堂小结 1.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2.卢瑟福的“核式模型”否定了汤姆孙的“枣糕模型”。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由夸克组成。 3.微观世界的尺度(从大到小):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电子、夸克。 当堂达标 1.如图所示是原子的结构图,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旋转的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________组成,比中子更小的是________。 答案:电子 质子 夸克 2.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右上图所示的A、B两种模型中,______图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心的______和_______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带负电荷的_________绕核运动. 答案:B 质子 中子 电子 3.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________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________就相当于行星. 答案:原子核 电子 4.自从汤姆孙发现了______,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______和带______电的电子构成,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列哪个图形最相似______(选填字母)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 答案:电子 原子核 负 B 5.如图是锂(Li)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锂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C.锂原子的质子数是电子数的两倍,所以锂原子带正电 D.锂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 答案:B 6.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孙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板书设计 第3节 “解剖”原子 一、电子的发现 阴极射线实验 二、原子的结构模型的建立 1.汤姆孙“枣糕模型” 2.卢瑟福“核式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 三、微观世界的尺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