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影响。
2.唐朝与日本、新罗的关系。
本课框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日本)
唐与新罗的关系(新罗)
玄奘西行(天竺)
自学指导一(3分钟)
自学课本P19-P20内容,大字精读,小字略读,完成作业本P10第一小节: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 遺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道唐使有十几批,最至的一次达到 500 至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影响 /贡献:把唐朝 、天文历法、 、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按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 ,还传播中国的 、 、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中日文化交流
遣唐使
目的:
随从:
批次:
内容: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十几批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
意义: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字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P19页 【笔记】
【划线】
一、中日文化交流
人物:
次数:
内容:
影响:
扬州大明寺高僧
6次(前5次失败,第6次成功,754年抵达日本)
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东渡
P20页 【划线】
一、中日文化交流
自学指导二(2分钟)
自学课本P20内容,大字精读,小字略读,完成作业本P10第一小节: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概况:新罗强盛以后,派遣 和大批 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影响
(1)新罗仿唐制建立了 ,采用 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朝鲜半岛的 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二、唐朝与新罗(韩国)的关系
①学唐文化
新罗强盛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来唐经商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仿学唐制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④引进科技
⑤朝乐入唐
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人中国,在唐朝宫廷和民间演出、流行。
P20页 【划线】
自学指导三(2分钟)
自学课本P21-P22内容,大字精读,小字略读,完成作业本P10第一小节:
三、玄奘西行
1. 西游天竺: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 重要成就: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中印文化交流
三、唐朝和天竺(印度)的关系
知识探究:
电视剧《西游记》的真实历史是谁的故事?
天竺(今印度)
——玄奘西行
目的地:
经过: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从长安出发,
走河西走廊,
过玉门关,
穿越西域,
历经4年,到达天竺
遍访天竺的名寺
研习佛法
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10多年后,回到长安
P21页 【笔记】
【划线】
三、唐朝和天竺(印度)的关系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②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成果及影响: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P21页 【笔记】
【划线】
四、唐朝和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本课小结
唐朝对外
友好往来
玄奘西行天竺
向东
日本
遣唐使
学习唐文化
鉴真东渡日本
传播唐文化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新罗
遣使
留学生
学习唐文化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音乐流行唐民间
向西
(唐玄宗时)
(唐太宗时)
学习并携回佛经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与大食等友好往来
知识探究
唐朝的中外交往——与亚洲、非洲、欧洲等70多个国家都有交往
思考:唐朝中外交往活跃且广泛的原因(条件)有哪些?
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的对外政策为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条件。
③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习题演练
1.“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
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习题演练
3.“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
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玄奘 B.鉴真 C.忽必烈 D.郑和
4.下列能够说明“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的是( )
A.写了《大唐西游记》 B.编纂了《金刚经》
C.主持设计建造了唐招提寺 D.主持设计建造了赵州桥
(2021·内蒙古扎鲁特旗·七年级期末)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你觉得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疆域广大 B.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D.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
习题演练
5.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干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促进了中外交流
C.扩大了唐朝疆域 D.传播了中国文化
6.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张赛通西域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习题演练
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出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陀寺相送的机绿……把自己淹没于
三千佛经的精义。……孤独的灵魂,却在万众的仰慕中升腾,你,才是
真正的行者!"对诗歌中的“你”评价正确的是 ( )
A、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B、中印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C、中非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D、唐与大食友好交流的使者
习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