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2说和做
第 一 单 元
臧克家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一课时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家……其中有一位备受世人瞩目,他既是热情澎湃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就是闻一多先生。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3.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揣摩其表达效果。
本文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1905年出生
于山东省诸城县。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受闻一多先生的影响很大。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出版了《从军行》《泥淖集》《淮上吟》《泥土的歌《十年诗集》《古树的花朵》等。
建国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文联委员、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
本文是一篇介绍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的叙事散文。
作者简介
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先生不顾好心人的劝阻,参加并主持了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会后在他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害。
1.关于闻一多。
相关资料
澳门回归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是七十多年前创作的一部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的“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许多屈辱后,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澳门》为其中的一首,现摘录如下: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十一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代表组成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办法制止内战。二十五日,昆明学生六千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第二天起联合罢课。十二月一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屠杀殴打罢课师生,死四人、伤二十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
背景资料
“一二·一”运动和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学生运动一样,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国民党反动派一手制造的“一二·一”惨案,以血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群众,推动了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士走上坚决斗争的道路。“一二·一”运动是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群众争取和平民主运动的第一枪,这一斗争有力地打击和孤立了反动派,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发展。
衰微( ) 赫然( )
迭起( ) 锲而不舍( )
兀兀穷年( ) 潜心贯注( )
慷慨( ) 淋漓( )
气冲斗牛( ) 迥乎不同( )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shuāi
hè
dié
qiè
wù
qián
kāngkǎi
línlí
dǒu
jiǒng
预习检查
衰微:
赫然: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2.解释下列词语。
(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于一般人之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整体感知
文章是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两个方面写的。
围绕着闻一多先生的“做”写了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围绕着闻一多先生的“说”也写了三件事: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的演讲、参加游行示威走在最前列。
2.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围绕这两个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或“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4.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
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并以组内合作的形式探究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对比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合作探究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对比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唐诗杂论》——严谨刻苦;《楚辞校补》——孜孜不倦;《古典新义》——日夜不懈。
2.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刻苦钻研学术。
治学专心刻苦,废寝忘食。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治学目的是救国。“药方”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他是谁?鲁迅。
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凌乱……饭,几乎忘记了吃……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
拓展延伸
示例: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才剃去了长胡子。
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习了过渡段的作用。
作业布置
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闻一多先生,这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他的形象被臧克家塑造得多么鲜明,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交流: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在思想品格上有什么变化 前后的“说”和“做”矛盾吗
交流: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后期则投身民主革命,前后期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斗士,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因此前后不矛盾。
2.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把这些话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交流:(过渡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作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4.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的演讲、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5.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6.重点详写的材料是什么?
问题探究
1.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一轮。第八、九段是第二部分的纲,做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部分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右手为照应,有行文前后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
2.本文的语言风格有哪些特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2)精炼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和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很难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4)富于音乐美。使用的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惯于使用对句形式,而这些成对的语句,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先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同学们圈点勾画,找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探究语言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
“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5)“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6)“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
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
使他分心。
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写作手法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讲、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
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拓展延伸
示例:1.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足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
2.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3.深夜提笔写校补,三更磨墨出杂论。一口一心为自由,专为革命献一生。
4.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闻一多先生,这位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受到中华儿女的敬仰,中华儿女永远纪念他。读完本文,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两句墓志铭或写两句赞扬的话。
板书设计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著《唐诗杂论》
著《楚辞校补》
著《古典新义》
革命家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敢说敢做
言行一致
学者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在我们心中已成一座丰碑。作为诗人的闻一多,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他勤奋钻研的目的。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没有躲进小楼书斋,逃避现实喧嚣,而是始终把目光投向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关注战乱连绵,关注现实政治,积极勇敢地投身到改造旧世界的运动中去。
作业布置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或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150字左右)
示例:我们的老师,把教育当成热土,不断耕耘,用豪情挥洒青春,汗流满面。他们甘愿寂寞,潜心研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把教育我们当成最大的幸福,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的,他们的激情在燃烧,他们的信念依存心底,我们又怎么能不努力拼搏、奋力进取呢 我们一定会用累累硕果回报我们敬爱的老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