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4 孙权劝学
第 一 单 元
《资治通鉴》
第一课时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期中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从《孙权劝学》中了解。
导入新课
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重点)
学习目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4.再把握课文中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邪”
“耳”“乎”和称谓词“卿”“孤”“大兄”等的含义。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本书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是本书代表作。
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背景资料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关资料
吕蒙 ,东吴国大将。字子
明,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文化知识
卿(qīng):古代高官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古时,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有的称“爱卿”。古时“卿”也是表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非常亲昵的称呼。
阿:(1)作前缀或译音时,读ā,如“阿哥”“阿爸”;虚词前缀,冠于人名、人称代词之前。本课用作虚词前缀,表示敬称。
大兄:汉语词汇,释义为长兄或对朋辈的敬称。
孤:古代王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由于地位甚高,且权利最大,等级森严,一般人都是不敢轻易和国王走近的。所以,那时的国王身边能亲近的人很少,仿佛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才自称孤,或孤王,或寡人。
到了汉末,“孤”却有了雄霸的意思。群雄独占一方,各自称孤。“孤”从此就演变成了王者的代名词,其中也包含有高处不胜寒,傲然孤茕的意味。
预习检查
卿( ) 岂( ) 邪( )
孰( ) 遂( ) 更( )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当涂: 。 博士: 。
但: 。 涉猎: 。
见往事: 。 及: 。
才略: 。 非复: 。
刮目相待: 。 见事: 。
qīng
qǐ
yé
shú
suì
gēng
当道,当权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
才干和谋略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到,等到
不再是
知晓事情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 (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qīng
yé
gēng
suì
shè
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每个角色应该运用什么神态、语气、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以符合人物身份,谈完试读。
朗读提示:(1)揣摩体会孙权是怎样劝学的。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示例: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他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②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知孙权当时表现出怎样的神态?
示例:“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可知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不悦的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示例: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讲解: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赫然可见。
(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朗读揣摩鲁肃、吕蒙的对话)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示例:十分惊奇的神情和心理。吕蒙的变化简直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示例: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合作探究
1.参考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2.理解下列加色词语的意思。
①权谓吕蒙曰(谓……曰: )
②卿今当涂掌事(当途: )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以: )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孤: ;
治经: )
⑤但当涉猎(但: )
对……说
当道,当权
用,拿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只,只是
⑥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 ]
⑦及鲁肃过寻阳(及: )
⑧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 )
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 )
⑩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 ;
而: )
谁(哪一个)比得上……
到,等到
重新
代词,这样
于是,就
连词,表承接关系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志士离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了,长兄怎么知晓这件事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分别了。
参考译文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了解了《资治通鉴》这部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在诵读课文中掌握了一些文言实词,这需要我们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以丰富我们的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读出语气
诵读指导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1.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不悦、责备。
3.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合作探究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不可不学”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置疑,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体现了孙权对吕蒙的关心与厚望。
②吕蒙对孙权劝学有什么反应?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
①“不可不学”体现了什么?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前一句是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④这两句劝说很巧妙,试赏析。
这两句运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读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说,既可以看出孙权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却又不失人主的身份,使吕蒙无可推辞。
③这两句话的语气和感情有何不同?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曰”描绘出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赞叹。从侧面描写了吕蒙“学”而有成。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⑤鲁肃的表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⑥这句话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用吕蒙近似调侃的话再次突出学习的巨大作用和他的进步之大,言语中充满自得之情,与前文的托词形成对比。
问题探究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拓展延伸
1.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示例: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示例: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行礼)主公,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军中事务那么多,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孤多吗?孤常常读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
(设计人物语言)
微皱眉头
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书。
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才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2.考一考你讲故事的能力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学
板书设计
孙权
吕蒙
鲁肃
劝
辞
惊
豪
非吴下阿蒙
军中多务
不可不学
当刮目相待
启示?
(现身说法)
(侧面描写)
孙权劝学
吕蒙
孙权
鲁肃
善劝
关爱部下
好学
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就学
劝学
赞学
写法归纳
(1)言简意丰的语言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结果,非常精彩。看似简略的闲笔,实则匠心独运。依事实来写,不造作。
(2)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而后通过鲁肃叹学来揭示吕蒙学习的结果,即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样的描写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又节省了笔墨。
(3)侧面烘托与对比。吕蒙读书的效果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鲁肃话中的“非复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了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示例:乐羊子妻劝夫读书;师旷劝学;孔子劝子路学习等等。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示例:他的变化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
2.你还知道哪些劝学的故事?
文言词语积累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②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③见往事耳(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
1.古今异义
与蒙论议,大惊(副词,表程度,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
2.一词多义
见
见往事耳(动词,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
以
当
大
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连用,动词,认为)
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
但当涉猎(动词,应当)
①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3.成语归纳
4.文言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②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省略句。应为“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