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2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4 孙权劝学
第 一 单 元
《资治通鉴》
第一课时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期中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从《孙权劝学》中了解。
导入新课
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重点)
学习目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4.再把握课文中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邪”
“耳”“乎”和称谓词“卿”“孤”“大兄”等的含义。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本书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是本书代表作。
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背景资料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关资料
吕蒙 ,东吴国大将。字子
明,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文化知识
卿(qīng):古代高官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古时,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有的称“爱卿”。古时“卿”也是表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非常亲昵的称呼。
阿:(1)作前缀或译音时,读ā,如“阿哥”“阿爸”;虚词前缀,冠于人名、人称代词之前。本课用作虚词前缀,表示敬称。
大兄:汉语词汇,释义为长兄或对朋辈的敬称。
孤:古代王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由于地位甚高,且权利最大,等级森严,一般人都是不敢轻易和国王走近的。所以,那时的国王身边能亲近的人很少,仿佛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才自称孤,或孤王,或寡人。
到了汉末,“孤”却有了雄霸的意思。群雄独占一方,各自称孤。“孤”从此就演变成了王者的代名词,其中也包含有高处不胜寒,傲然孤茕的意味。
预习检查
卿( ) 岂( ) 邪( )
孰( ) 遂( ) 更( )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当涂: 。 博士: 。
但: 。 涉猎: 。
见往事: 。 及: 。
才略: 。 非复: 。
刮目相待: 。 见事: 。
qīng


shú
suì
gēng
当道,当权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
才干和谋略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到,等到
不再是
知晓事情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 (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qīng

gēng
suì
shè
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每个角色应该运用什么神态、语气、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以符合人物身份,谈完试读。
朗读提示:(1)揣摩体会孙权是怎样劝学的。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示例: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他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②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知孙权当时表现出怎样的神态?
示例:“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可知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不悦的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示例: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讲解: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赫然可见。
(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朗读揣摩鲁肃、吕蒙的对话)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示例:十分惊奇的神情和心理。吕蒙的变化简直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示例: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合作探究
1.参考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2.理解下列加色词语的意思。
①权谓吕蒙曰(谓……曰: )
②卿今当涂掌事(当途: )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以: )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孤: ;
治经: )
⑤但当涉猎(但: )
对……说
当道,当权
用,拿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只,只是
⑥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 ]
⑦及鲁肃过寻阳(及: )
⑧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 )
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 )
⑩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 ;
而: )
谁(哪一个)比得上……
到,等到
重新
代词,这样
于是,就
连词,表承接关系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志士离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了,长兄怎么知晓这件事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分别了。
参考译文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了解了《资治通鉴》这部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在诵读课文中掌握了一些文言实词,这需要我们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以丰富我们的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读出语气
诵读指导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1.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不悦、责备。
3.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合作探究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不可不学”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置疑,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体现了孙权对吕蒙的关心与厚望。
②吕蒙对孙权劝学有什么反应?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
①“不可不学”体现了什么?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前一句是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④这两句劝说很巧妙,试赏析。
这两句运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读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说,既可以看出孙权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却又不失人主的身份,使吕蒙无可推辞。
③这两句话的语气和感情有何不同?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曰”描绘出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赞叹。从侧面描写了吕蒙“学”而有成。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⑤鲁肃的表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⑥这句话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用吕蒙近似调侃的话再次突出学习的巨大作用和他的进步之大,言语中充满自得之情,与前文的托词形成对比。
问题探究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拓展延伸
1.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示例: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示例: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行礼)主公,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军中事务那么多,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孤多吗?孤常常读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
(设计人物语言)
微皱眉头
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书。
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才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2.考一考你讲故事的能力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板书设计
孙权
吕蒙
鲁肃




非吴下阿蒙
军中多务
不可不学
当刮目相待
启示?
(现身说法)
(侧面描写)
孙权劝学
吕蒙
孙权
鲁肃
善劝
关爱部下
好学
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就学
劝学
赞学
写法归纳
(1)言简意丰的语言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结果,非常精彩。看似简略的闲笔,实则匠心独运。依事实来写,不造作。
(2)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而后通过鲁肃叹学来揭示吕蒙学习的结果,即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样的描写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又节省了笔墨。
(3)侧面烘托与对比。吕蒙读书的效果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鲁肃话中的“非复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了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示例:乐羊子妻劝夫读书;师旷劝学;孔子劝子路学习等等。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示例:他的变化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
2.你还知道哪些劝学的故事?
文言词语积累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②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③见往事耳(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
1.古今异义
与蒙论议,大惊(副词,表程度,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
2.一词多义

见往事耳(动词,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



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连用,动词,认为)
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
但当涉猎(动词,应当)
①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3.成语归纳
4.文言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②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省略句。应为“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