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0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10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2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10 阿长与《山海经》
第 三 单 元
鲁迅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有一位长妈妈讲了一个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就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对鲁迅来说,在他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3.结合文本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加深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重点字词;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的运用之妙。
2.细读文本,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形象的特点。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坟》等。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而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的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阿长”,人名,鲁迅家的一个女工。“《山海经》”,书名。题目为一并列词组,文章即通过写阿长和《山海经》的关系来体现阿长的性格特点。
《山海经》,作者不详,共有十八篇,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散文集,收录鲁迅所作回忆性散文十篇。
相关资料
山海经
3.《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
《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五篇,《大荒经》四篇。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神话传说。
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色的字注音。
骇( ) 孤孀( ) 掳( )
惶( )急 疮疤( ) 诘( )问
渴慕( ) 疏( )懒 霹雳( )
惧惮( ) 懿( ) 灸( ) 震悚( )
hài
shuāng

huáng
chuāngbā
jié

shū
pīlì
dàn

jiǔ
sǒng
莫名其妙: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惶急:
诘问:
惧惮:
震悚:
面如土色:
害怕。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追问、责问。
恐惧、着急。
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没有人能说明他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填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 、 ,中国现代文学的 。1918年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著作主要有小说集《 》《彷徨》《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坟》《 》《华盖集》《而已集》等。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 》,是一篇 散文,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 。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奠基人
狂人日记
呐喊
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二心集
朝花夕拾
回忆性
怀念之情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写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她外貌的特点,切切察察的毛病,喜欢“告状”,摆成“大”字的睡相,烦琐的规矩、麻烦的礼节,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的是为“我”买《山海经》的事情,叙述得很详细。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乎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几件事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小结: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文章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会显得呆板,头绪不清,情节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必不可少的绿叶。
示例: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一、(1~2),介绍长妈妈的身份及名字的来由。
二、(3~18),写“我”对长妈妈由“不大佩服”到“空前的敬意”到这种敬意消失的过程。
三、(19~31),写阿长为“我”寻购《山海经》,表达“我”对阿长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升华主题。
3.根据课文内容,大家讨论以下,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应该如何概括?
合作探究
1.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交流:元旦早上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这些规矩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
2.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你想到了什么?
交流:想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
3.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请叙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交流:(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听说,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问“我”《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便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拓展延伸
右面是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插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这幅插图所描述的中心事情是什么?
答案: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2.用简洁的语言描写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
“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示例: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共四本,当阿长打开包裹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其中的一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由于这件事,“我”对阿长发生了新的敬意。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阿长称呼的由来、有不良习惯、会烦琐规矩、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等事情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点迷信、淳朴无知,但热情善良、关心孩子的长妈妈的形象。
作业布置
精读课文,用以下句式说话:
“读过文章,我认识到长妈妈是个的劳动妇女。”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方面说。
示例:黄胖而矮连真实姓名都没有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迷信善良具有伟大神力
板书设计
黄胖而矮
没有名字
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
对“我”管束很严喜欢“告状”
睡觉时摆成“大”字 “
元旦”有古怪的仪式
满肚子是烦琐的礼节
讲“长毛”的故事为
“我”买回《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有点迷信
淳朴无知
地位低下
热情善良 关心孩子
——
——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阿长称呼的由来、有不良习惯、会烦琐规矩、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等事情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点迷信、淳朴无知,但热情善良、关心孩子的长妈妈的形象。课文重点写了买《山海经》一事,这件事作者是怎样叙述的呢?
合作探究
(一)重点情节探究
精读买《山海经》一节,即19~28段,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各组组长组织讨论,并做好关于本组讨论情况的笔记。
1.在这部分中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请复述买书的原因、经过、结果。
交流:(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听说,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解读:在“我”渴慕得到绘图的《山海经》时,远房叔祖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自己去买又没有机会的时候,长妈妈却奇迹般地买到了。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消息啊!她不识字,连书名都说不准,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象年幼的鲁迅当时那种激动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
(经过)阿长问“我”《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便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2.文中写了哪些人对待“我”对《山海经》的渴慕的态度?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交流:文中写那位远房叔祖疏懒,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而长妈妈主动来问。“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就连“我”对此也不抱什么希望,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助“我”。这里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长妈妈的善良和对“我”的细致入微的关爱。
3.“我”为什么会觉得“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交流: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当时震惊的心理。作者得到绘图的《山海经》的欣喜之态由此可见。
解读:长妈妈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一个人,怎能不让作者深深地怀念呢?
4.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你将会感受到无穷妙趣。请同学们试着品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交流:“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解读:这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的神力”,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赞颂。
5.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请你分析一下。
交流:A.传神的描写:①细节描写。②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B.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关心;将《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抓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理出一条情感变化线索。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表明了“我”对阿长心存隔阂乃至轻视。
问题探究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评读人物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有点粗俗、迷信,饶舌多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描写手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的长妈妈,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文章小结
“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完全消失
敬意淡薄
敬意
空前的


不大佩服



怀念
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
2.欲扬先抑的手法
3.人物描写的多样性
写人记事的文章采用恰当的写法可以做到生动传神、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人们对阿长的称呼以及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
2.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
3.她懂得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说恭喜话吃福橘
4.教给"我"很多道理。比如: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5.讲述“长毛”的故事
6.谋害了"我"的隐鼠
7.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详写
1.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略写
新的敬意
热爱、关心
孩子
为“我”买
《山海经》
特别的敬意
无知、淳朴
讲“长毛”
的故事
不耐烦
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
的规矩
粗俗、
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
的睡相
欲扬先抑
不大佩服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
的毛病
写作手法
感情变化
人物性格

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收到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拓展延伸
1.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能更表达敬意吗?
答案: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言行,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烦琐”,故用“阿长”更合适。所以,文题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并列,看似矛盾。一个没有文化的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么会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也有亲昵的意味。
提示: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摊、书店,操了多少心等。
2.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将阿长买《山海经》的过程补充出来,想象合理即可。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了长妈妈给他儿时留下的印象,尽管阿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作者却写得十分亲切自然,我们从阿长身上看到了那种难能可贵的淳朴和直率,也体会到了作者对长妈妈无比的怀念与深深的祝福。真挚的情感、朴实的文笔令人难忘,愿《阿长与〈山海经〉》这朵慈爱之花的芳香永远飘荡在我们的心底!
课堂小结
写作练习: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写对长妈妈的“憎恶”与讨厌,后半部分着重写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富有层次、跌宕起伏,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同时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