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设计说明 在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中关于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经探究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自主实验、合作探究大气压强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大气压强的威力。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用大气压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综合运用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广口瓶、硬纸片(或塑料片)等。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思考 1.液体由于受_______作用,对容器_______有压强;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散开的_______也有压强。 2.我们把上端、底部_______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_______。 3.探究连通器的原理 如图,在U形管底部有一个薄塑料片CD,U形管 A、B两管都倒入等高的水。由公式_______可以知道,薄片CD左右两面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又由公式_______可以知道,薄片CD左右两面受到的压力_______,薄片CD将_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保持静止”)。 导入新课 老师演示:取一个饮料瓶,向里面倒一些热水,稍后把热水全部倒出去,迅速把瓶盖拧紧。让学生观察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并回答,瓶子变瘪了,同时会听到“喀拉喀拉”的声音。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谁把饮料瓶压瘪的呢? 把瓶子压瘪的只能是空气。 讲授新课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提出问题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也存在着大气的压强? 2.设计和进行实验 (1)实验一:杯子中盛满水,用一硬纸片(或塑料片)挡住杯口后,用手支撑着倒立过来,松手后,观察硬纸片是否掉下来。再缓慢地使杯子在竖直面转动360度,观察硬纸片是否掉下来。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甲 乙 丙 (2)实验二:取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将其对接并挤出内部的空气,然后请试着用力拉开吸盘。拉开吸盘需要用不小的力,这主要是因为什么呢? (3)实验三:广口瓶底铺一层沙子,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放在广口瓶上,观察鸡蛋有没有掉下去。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把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请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 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3.介绍大气层的结构,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呢? ①塑料挂钩被大气压强压在墙上; ②用吸管吸汽水; ③墨水被吸到钢笔里。 二、测量大气压 1.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①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大气压强很大,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 引导启发: ①我们怎样才可以确切地测定大气压强的值呢? ②实验一中的硬纸片受力情况如何? ③如果能使水不与水杯底接触,而且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为零,那么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引导分析:硬纸片受到水柱的压力是大气给的压力。若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为零,则此时,大气压强就等于水柱产生的压强。 换用比杯子长的各种不同长度的试管(或容器)进行“覆杯”实验。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液柱高度降低? 因为,所以在大气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换用密度较大的液体,液柱的高度将会低一些。 2.托里拆利实验 (1)问题讨论: ①托里拆利实验中汞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②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汞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汞液槽? 引导分析: ①因为 ,液体压强与汞柱的高度有关,而汞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无关。 ②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汞液槽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汞将向下落回汞液槽。 (2)大气压强的大小 玻璃管内汞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汞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高的汞柱,就是大气压强跟高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1个标准大气压) (3)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投影介绍教材图8-42、图8-43): 图8-42 汞气压计 图8-43 空盒气压计的原理 ①汞气压计 优点:精确 缺点:不方便携带 ②空盒气压计 优点:使用方便 缺点:不精确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投影展示教材图8-46,让学生查找规律。 讲述: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为了便于对比,人们通常把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强约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讲述:在高山煮食物,由于大气压比平地低,故水的沸点低于100 ℃。 例如在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为3.5 ℃,使用高压锅可以解决该困难。同学们能分析其原因吗? 课堂小结 1.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3.标准大气压——支持汞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可支持水柱高约。 4.大气压强的变化: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5.大气压强的测量:测定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汞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当堂达标 1.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大气压强使铁桶变扁 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铁桶变扁与力无关 答案:B 2.(多选)如图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汞面高度差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汞面高度差将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汞,管内外汞面高度差将变小 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汞面高度差将不变 答案:AD 3.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提起活塞时,阀门_____关闭,管外的水在_______的作用下进入抽水机。 答案:A 大气压 4.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强的值。她在长约,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汞,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汞液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汞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已知汞的密度为,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________。 (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 (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汞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____________(选填“必须大于”或“可以小于”)。 答案:(1) (2) 大于 (3)可以小于10 m 板书设计 一、大气压强 1.定义: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表示。 2.产生原因: 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 ②气体具有流动性。 3.验证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 4.测量工具:气压计。 5.应用: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液、塑料吸盘、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等。 二、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原理:实验中玻璃管内汞面上方是真空,管外汞面的上方是大气,因此是大气压强支持管内汞柱不下落,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汞柱在汞面处产生的压强。 2.测量结果: 1标准大气压。 3.实验拓展:实验前玻璃管里注满汞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在汞液槽中时,汞上方为真空;若未注满或管中混有少量空气,测量结果会偏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