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课时) 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课时) 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平面内,平移点的坐标变化;会写出平移变化后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变化能判断点的平移情况. 2.在坐标系中,通过对点平移后的坐标变化的探究,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平移的关系. 难点:探索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平移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坐标纸、三角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演示动画小雪人的移动(如图1所示),三角板的移动(如图2所示),并提问:刚刚展示的动画体现了数学当中有关图形运动的哪个知识点? 图1 图2 学生回答:平移. 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追问:什么是平移? 学生回答,如有不足,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追问:移动后得到的新图形和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如有不足,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总结:图形平移时,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但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坐标平面内,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也会随之变化,这就是今天我们开始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复习平移知识,为新知识打下基础.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点的左右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师:(1)请同学们准备好坐标纸,并在坐标纸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点A(-2,-3).将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在图3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2)将点A(-2,-3)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在图3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3)你能说出上述两种平移变化后,坐标的变化规律吗? 图3 师生活动 同学们拿出已准备好的坐标纸,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得出结论.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坐标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5.将点A(-2,-3)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坐标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4.可得(3,-3),(2,-3). 教师:若将点A(-2,-3)向右平移a(a>0)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什么?这个点向右平移后,点的横纵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归纳:点向右平移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增大.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点的坐标描得是否准确;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相互交流,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积极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B(-2,4)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写出它的坐标;如果将点B(-2,4)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写出它的坐标,并分析它们的坐标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如有不足,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归纳:在点B向左平移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3或减4. 教师:若将点B(-2,4)向左移动a(a>0)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是什么?这个点向左平移时,点的横纵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如有不足,教师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当一个点向左平移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小. 教师:思考如果原图形上的点是(x,y),向右平移a(a>0)个单位长度,新点的坐标应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板书(如图4所示),教师追问,如果点(x,y)向左平移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图4所示). 探究点二:点的上下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师:刚刚我们研究了点左右平移时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现在我们研究点上下平移时,点的坐标有什么样的变化,出示问题:在坐标纸上标出点C的位置,然后按照下列提示平移,观察平移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①点C(3,-1)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②点C(3,-1)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 ③点C(3,-1)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④点C(3,-1)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 学生在坐标纸上标出,,,四个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然后展示.教师追问:点C在向上平移时得到点,,它们的坐标是怎样变化的?点C在向下平移时得到点,,它们的坐标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回答,如有不足,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如果点C(3,-1)改为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它们的坐标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如有不足,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如图4所示). 图4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一个数学结论(规律)是怎样获得的,如何由知识提炼出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新知应用 如图5所示,如何沿坐标轴方向平移A(-2,1)得到? 图5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得出答案:点A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或将点A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最后归纳得出:点的斜向平移,可通过点的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来完成. 设计意图 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思考过程,加强训练,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同时,也为图形的斜向平移埋下伏笔. 例2 如图6所示,正方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4),B(-2,3),C(-1,3),D(-1,4),将正方形ABCD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8个单位长度,两次平移后四个顶点相应变为点E,F,G,H. (1)点E,F,G,H的坐标分别是什么? (2)如果直接平移正方形ABCD,使点A移到点E,它和我们前面得到的正方形位置相同吗? 图6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得出答案:点E,F,G,H的坐标分别是(6,-3),(6,-4),(7,-4),(7,-3).如果直接平移正方形ABCD,使点A移到点E,它和我们前面得到的正方形位置相同. 师生共同归纳:一般地,将一个图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所得到的图形,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图形作一次平移得到. 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设计意图 借助例题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突出教学重点. 课堂练习 (见导学案“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A 2.A 3.A 4.A 解析:要达到规定位置,机器人要顺时针转90°,向前走3个单位长度,所以指令为(3,90°). 5.(-3,6) 6.左 4 上 5(或上 5 左 4) 7.4 6 8.左 3 上 2 9.解:(1)三角形ABC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3,-3),(-4,-6),(-1,-5). (2)三角形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3,1),(2,-2),(5,-1). 10.解:A(1,-1),B(2,1),C(-1,0),D(3,3),E(-3,1),F(4,5),G(-5,2). 如图7所示,这7只大雁新位置的坐标分别为A′(4,-5),B′(5,-3),C′(2,-4),D′(6,-1),E′(0,-3),F′(7,1),G′(-2,-2). 图7 (见导学案“课后提升”) 参考答案 1.C 2.解:(1)如图8所示. A(-3,1),B(0,2), C(-1,4). (2)如图8所示,=×4×1=2. 图8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点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坐标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2.将一个图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所得到的图形,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图形做一次平移得到吗?请举例说明. 师生活动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升华.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理解并熟记点的坐标平移变化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知识形成体系. 布置作业 教材第75页练习 板书设计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