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统计调查(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并能够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 2.能够运用统计调查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数据进行推断,学会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方法. 难点:学会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谁来告诉大家在实际生活中对哪些事物调查可以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学生回答,教师不要做过多点评,如有不足,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教师:哪些调查可以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教师:通过这些实例,思考这两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体会两种调查方式的异同.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全面调查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因而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精确,但可能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因而调查结果与总体的结果可能有一些误差,但投入少、操作方便,而且有时只能用抽样的方式去调查.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实例比较两种调查方式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 教师:两种调查方式各有优点和缺点,针对具体情境,我们如何选择调查方式呢?大家看下面这个练习题. 以下调查中,哪些适宜用全面调查,哪些适宜用抽样调查? (1)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3)调查一个村子所有家庭的收入; (4)调查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5)调查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建立班级英语角的看法; (6)调查人们对电影院放映的电影的热衷程度. 学生小组讨论后,对这六个问题分别回答,如有不足,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当引导,最后师生一起得出结论:第一个选择抽样调查,因为调查对调查对象具有破坏性;第二个选择抽样调查,因为对调查对象——空气,无法全面调查;第三个选择全面调查,因为调查的对象较少,全面调查容易实施;第四个选择抽样调查,因为调查对象的数量太多;第五个选择全面调查,因为调查对象较少;第六个选择抽样调查,因为调查对象多,全面调查的意义和价值不大. 教师: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全面调查,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抽样调查. 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当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时,我们一般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2)当调查对调查对象具有破坏性时,或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时,我们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3)当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多,调查不易进行时,我们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4)当调查的结果有特别要求时,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如国家的人口普查,虽然调查的对象个数很多,但我们仍需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并强调调查方式的选择技巧,强化学生记忆. 新知应用 例1 下列四种调查: ①调查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 ②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③调查某风景区全年的游客流量; ④调查某批汽车的抗撞击能力. 其中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调查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由于人数少、范围小,可以采用全面调查;②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由于工作量大、不便于检测,应采用抽样调查;③调查某风景区全年的游客流量,由于人数多、工作量大,应采用抽样调查;④调查某批汽车的抗撞击能力,由于具有破坏性,应当采用抽样调查.故选A. 答案:A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如有不足,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给予积极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 本例题主要强化学生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调查方式的选择. 例2 怎样估计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解:具体做法:第一次捕捞出10条,把它们全部做上标记后放到池塘里,过一段时间进行第二次捕捞,若一共捕捞到100条鱼,其中2条鱼身上有标记,则池塘里鱼的数目就可以通过近似比例关系得到. 其近似比例关系为 ≈. 师生活动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作适当引导,最后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用样本估算总体. 课堂练习 (见导学案“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见导学案“课后提升”) 参考答案 解:(1)抽样调查 (2)20 30 30 (3)72° 课堂小结 1.你能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吗? 2.你能针对不同的调查,选择正确的调查方式吗?说一下自己的经验. 3.你会用样本来估计总体吗?说说看. 布置作业 教材第139页问题3 教材第141页习题10.1第3,4题 板书设计 10.1 统计调查(第三课时) 全面调查:数据全面、准确,花费多,耗时长;对调查对象有危害时不能用. 抽样调查:花费少,省时;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否则会影响对总体估计的精确程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