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 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 难点:性质2和性质3推理过程的逻辑表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别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评. 图1 教师:根据角的关系,可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大家观察图1回答下列问题: (1)∵ ∠1=∠6(已知), ∴ a∥b( ). (2)∵ ∠3= (已知), ∴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4+ =180°(已知), ∴ a∥b( ). 学生代表回答,如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在三种判定方法的条件下,都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反过来,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一)) 设计意图:由平行线的判定导课,不仅复习了旧知,为本节课扫清了知识障碍,而且为后续学习“理解性质与判定的互逆”做了铺垫.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平行线的性质1 教师:与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方法类似,我们先研究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拿出直尺和三角尺,在练习本上画出两条平行线a,b,并被直线c所截,如图1所示,用数字命名8个角.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并强调画图的要求及步骤. 教师:用量角器度量8个角的度数,完成下面表格. 角∠1∠2∠3∠4∠5∠6∠7∠8度数
学生度量,并填空,然后多名学生展示. 教师:从你们填的表格中,看看∠1与∠6,∠2与∠5,∠3与∠7,∠4与∠8的度数有什么数量关系?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刚刚我们是用度量的方法得出图1中的同位角相等,要证明你们画的图形中的同位角的度数相等,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代表回答:可以用剪刀剪下来判断每组同位角重合. 教师:通过验证可以看出我们所画图形中的同位角相等.那么想一想,这些同位角相等,是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 学生回答:直线a平行于直线b. 教师追问:两条直线不平行时,同位角是否相等?画图验证. 学生画图,然后得出结论:两直线不平行时,同位角不相等. 教师:同学们是借助你们画出的图形,说明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正确的.下面请大家观察,老师借助计算机的画图功能,也画出图1,当我转动截线c时,图中角的度数在发生变化,大家能找到“不变的结论”吗? 假设:对应的同位角相等. 教师追问:如果转动直线a,当a,b不平行时,再观察图形,上面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回答:上面的结论不成立.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当两条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平行线的性质1.(教师板书)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师:结合图1你们能用符号语言表达性质1吗? 学生板演:如图1所示,如果a∥b,那么∠1=∠6,∠2=∠5,∠4=∠8,∠3=∠7.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下一步推理性质2、性质3及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 探究点二:平行线的性质2 教师:在刚才我们画的图1中,除了4对同位角之外,还有两对内错角:∠3和∠5,∠4和∠6,观察你们所填的表格,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教师:上节课, 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类似地,结合图1你能用性质1和其他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吗? 学生口述推理过程(学生可能使用邻补角或对顶角的关系推导内错角的关系),学生之间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或互相补充. 教师追问:你们能写出推理过程吗? 学生代表板演,根据学生板演情况,师生共同修改或补充.在此要多关注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不要过多强调格式,多鼓励学生. 教师追问:类比性质1,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上述结论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两条直线平行时,内错角相等,这就是平行线的性质2. 教师板书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教师追问:结合图1你们能用符号语言表达性质2吗? 学生板演:如图1所示,如果a∥b,那么∠3=∠5,∠4=∠6. 设计意图 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构建研究思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说理向简单推理过渡. 探究点三:平行线的性质3 教师:在我们刚才画的图1中,同旁内角∠4和∠5,∠3和∠6的度数有什么关系?从中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大家类比研究性质2的思路自己探讨:当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 学生: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追问:结合图1,怎样利用性质1推出这个结论? 一名学生板演推理过程,其他同学补充点评. 教师:从上面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个结论正确,这就是平行线的性质3.(板书) 你能结合图1,写出性质3的符号语言吗? 学生板演:如图1所示,如果a∥b,那么∠4+∠5=180°,∠3+∠6=180°. 设计意图 类比研究性质2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进行简单的推理. 新知应用 例1 如图2所示,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1)由∠1=110°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2)由∠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由∠1=110°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图2 解:(1)∠2=11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3=1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4=7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2 如图3所示,已知AB∥CD,AE∥CF,∠A=39°,∠C是多少度?为什么? 图3 解:∠C=39°. 理由如下: ∵ AE∥CF, ∴ ∠FGB=∠A=39°. ∵ AB∥CD, ∴ ∠C=∠FGB=39°. 理清例2以后,教师追问:图3中,∠A与∠C的两边有什么关系?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只有这一种情况(∠A与∠C相等)吗?同学们能画图说明吗?请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A与∠C的两边分别平行. 结论: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例3 如图4所示,已知AB∥CD,AE∥CF,∠A=39°,∠C是多少度?为什么? 图4 解:∠C=141°.理由:∵ AE∥CF, ∴ ∠A=∠AGC=39°. ∵ AB∥CD, ∴ ∠AGC+∠C=180°, ∴ ∠C=180°-∠AGC=180°-39°=141°.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例1、例2中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补充,并演示准确形式. 课堂练习 (见导学案“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28° 6.70 7.(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DFC 8.∠C=50° 9.∠EFD=75° (见导学案“课后提升”) 参考答案 1.A 2.解:∠A=∠C,∠B=∠D. 理由如下: ∵ AB∥CD,BC∥AD, ∴ ∠C+∠B=180°,∠A+∠B=180°, ∴ ∠A=∠C. 同理可得,∠B=∠D. 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研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吗? 3.在推理论证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第22页习题5.3第2,4,6题 板书设计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符号语言:∵ a∥b, ∴ ∠1=∠6,∠3=∠7, ∠2=∠5,∠4=∠8.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符号语言:∵ a∥b,∴ ∠3=∠5,∠4=∠6.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符号语言:∵ a∥b, ∴ ∠3+∠6=180°,∠4+∠5=180°.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