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3课时) 教学详案--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3课时) 教学详案--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数据代表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特点与差异,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量来代表,并作出自己的评判.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数据代表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量来代表. 难点: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量来代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1: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一起来思考下列问题. 歌唱比赛有二十位评委给选手打分,统计每位选手得分时,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样做,肯定不会对所有评委打分的哪一个统计量产生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 统计每位选手得分时,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样做不会对数据的中间的数产生影响,即中位数. 教师:用哪一个统计量来确定每位选手的得分呢?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2:问题引入,激发思考. 八年级某班的教室里,三名同学正在为谁的数学成绩好而争论,他们的五次数学成绩分别是: 小华:62,94,95,98,98; 小明:62,62,98,99,100; 小丽:40,62,85,99,99. 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比另两名同学好,你怎么看他们的说法?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探究新知 师生共同交流上面的问题. 生:可以分别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小华89.49598小明84.29862小丽778599
师: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比另两位同学好的依据是什么? 生:从上表可以看出,小华的平均分高,小明的中位数高,小丽的众数高. 师:你认为哪一名同学的成绩好呢? 生: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师:我们知道,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大小的代表,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位置的代表,众数是一组数据出现次数的代表. 师: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分析具体问题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新知应用 例 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商场服装部统计了每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数据如下: 17 18 16 13 24 15 28 26 18 19 22 17 16 19 32 30 16 14 15 26 15 32 23 17 15 15 28 28 16 19 (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平均月销售额是多少?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师生共同分析:商场服装部统计的每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组成一个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估计总体的情况,从而解决问题. 解:整理上面的数据得到下表和图1. 销售额 /万元1314151617181922232426283032人数11543231112312
图1 (1)分析数据:样本中,15出现的次数最多,故样本数据的众数为15,所以月销售额在15万元的人数最多;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都为18,故中位数是18,所以中间的月销售额是18万元; 根据平均数的求法,可求得平均数大约为20万元. 所以平均月销售额大约是20万元.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定为每月20万元(平均数).理由:从样本数据看,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平均数最大.可以估计,月销售额定为每月20万元是一个较高目标,大约会有的营业员获得奖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能够达到销售目标,月销售额可以定为每月18万元(中位数).理由:从样本情况看,月销售额在18万元以上(含18万元)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可以估计,如果月销售额定为18万元,将有一半左右的营业员获得奖励. 课堂练习(见导学案“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C 2.(1)15 15 15 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2)16 5 4,5,6 中位数 3.B 解析:根据一组数据5,4,x,3,9的平均数为5,得=5,解得x=4,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3,4,4,5,9,所以中位数是4,故选B. 4.5 解析:根据题意,得=5,解得x=9. 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5,8,9,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5,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 5.分析:(1)计算平均分,平均分高的组成绩好. (2)要对两组成绩进行判断,需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平均分,还需考虑成绩的众数、中位数等情况. 解:(1)甲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甲=×(50×4+ 60×3+70×10+80×13+90×14+100×6)=79.6(分). 乙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乙=×(50×4+60×4+ 70×16+80×2+90×12+100×12)=80(分). 从平均分的角度看,乙组的平均分高于甲组的平均分,所以乙组成绩好些,甲组成绩差些. (2)①甲组成绩的众数是90,而乙组成绩的众数是70,从众数的角度看,甲组成绩好些. ②甲、乙两组成绩的中位数都是80分,甲组成绩在中位数及以上的有33人,而乙组成绩在中位数及以上的有26人,从这一角度看,甲组成绩好些. ③从高分段人数看,甲组成绩在90分及90分以上的有20人,乙组成绩在90分及90分以上的有24人,乙组成绩集中在高分段的人数较多,同时乙组满分人数比甲组满分人数多,从这一角度看,乙组成绩好些.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第121页练习 板书设计 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3课时)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 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