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2课时) 教学详案--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2课时) 教学详案--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19.2 一次函数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方法去认识问题.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怎样用函数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上节课我们从函数的观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方程、不等式与函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从函数的角度来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函数的方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探究新知 1.从函数的角度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1 1号探测气球从海拔5 m处出发,以1 m/min的速度上升.与此同时,2 号探测气球从海拔15 m处出发,以0.5 m/min的速度上升.两个气球都上升了1 h. (1)用式子分别表示两个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 y (单位:m)关于上升时间 x(单位:min)的函数关系. (2)在某时刻两个气球能否位于同一高度?如果能,这时气球上升了多长时间?位于什么高度? 师生活动:教师用动画展示气球的运动过程,学生独立写出函数解析式. 图1 气球上升的时间x满足0≤x ≤60. 对于1号气球,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x+5. 对于2号气球,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0.5x+15. 师:如果把x,y看作是未知数,那么这两个式子表示什么意义?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用方程的观点看一次函数,发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角度看二元一次方程,从方程的角度看一次函数,并发现其联系. 图2 师生继续分析:由于两气球上升的速度不同,开始时1号气球低,2号气球高,到某时刻两个气球位于同一高度,就是说对于x的某个值(0≤x≤60),函数y=x+5和y=0.5x+15有相同的值y.如能求出这个x和y,则问题得到解决.由此容易联想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出x,y的值即可. 师: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进行分析吗?引导学生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交点即是要求的点. 师生活动: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同学从数量关系研究,写出解答过程,另一组同学从图形的角度研究,并写出解答过程. 解法1:从数量的角度看: 对于1号气球,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x+5. 对于2号气球,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0.5x+15.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即 解得 这就是说,当上升20 min时,两个气球都位于海拔25 m的高度. 解法2:从图形的角度研究: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2,从中发现,当x=20时,对应的函数值相等,都是25.也就是说,两直线交于一点,交点坐标为(20,25). 图3 2.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从函数的角度看二元一次方程组,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总结: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 (1)从“数”的角度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当于求自变量为何值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多少; (2)从“形”的角度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相应直线交点的坐标. 新知应用 例2 当自变量x取何值时,函数y=2x-5和y=-x+1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巡视,最后得出解此题的三种方法.请三位同学板演. 解:(方法1)由题意,得2x-5=-x+1,解此方程,得x=2.此时y=-1. (方法2) 把两个函数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得 解得 (方法3) 画函数图象,求交点坐标. 如图3,由图象得x=2,y=-1. 图4 合作学习: 例3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存12元.小张的同学小王以前没有存过零用钱,听到小张在存零用钱,表示从小张存款当月起每个月存18元,争取超过小张.请你求出小张和小王的存款和月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半年以后小王的存款是多少,能否超过小张?至少几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小组交流答案. 解:设小张x个月后的存款是y1元,小王x个月后的存款是y2元,则y1=50+12x,y2=18x,如图5 图5 当x=6时,y1=50+12×6=122(元), y2=18×6=108(元). 所以半年后小王的存款不能超过小张. 由y2>y1,即18x> 50+12x,得x>, 所以9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 课堂练习(见导学案“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当堂达标 1.C 2.B 3.D 4.D 5.C 6. (11,4) 7.解:(1)x<2. (2) 把P (2,m)的坐标代入y2=x+1得m=2+1=3, 则P(2,3). 把P(2,3)和(0,-2)的坐标分别代入y1=kx+b, 得解得 所以直线l1的解析式为y1=x-2. 8.解:(1)设表示轮船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kx(k≠0), 由图象知当x=8时,y=160.代入上式, 得8k=160,解得k=20. 所以轮船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20x. 设表示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 y=ax+b(a≠0), 由图象知当x=2时,y=0;当x=6时,y=160. 代入上式,得解得 所以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40x-80. (2)由图象可知,轮船在8小时内行驶了160千米,快艇在4小时内行驶了160千米,所以轮船的平均速度是=20(千米/时),快艇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 (3)设轮船出发x小时后快艇赶上轮船,则20x=40x-80.解得x=4,x-2 =2. 答:快艇出发2小时赶上轮船. 课后提升 解:(1)设s甲=kt.将(90,5 400)代入, 得5 400=90k,解得k=60.∴ s甲=60t. 当20≤t≤30时,设s乙=at+b,将(20,0),(30,3 000)代入, 得解得 ∴ 当20≤t≤30时,s乙=300t-6 000. 当s甲=s乙时,60t=300t-6 000.解得t=25. ∴ 乙出发5分钟后与甲第一次相遇. (2)由题意可得,当甲到达景点C,乙距离景点C 400米时,乙需要步行的距离为5 400-3 000-400=2 000(米),乙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 乙从景点B步行到景点C的平均速度至少为≈66.7(米/分钟).故乙从景点B步行到景点C的平均速度至少为66.7米/分钟.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怎样的收获? 1.请从函数的角度,从数和形两方面说说你对二元一次方程有什么新的理解. 2.请从函数的角度,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说说你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认识. 布置作业 教材第100页习题19.2第15题. 板书设计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2课时)例1 例2 例3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