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2课时 教学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2课时 教学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37: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详案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写的文章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都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 上节课,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其在写文章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二、合作探究 1.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含义丰富的句子。 (1)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交流:从叶圣陶先生送客的小细节中,足见他在日常交往中的宽厚待人。 (2)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交流:“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2.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文章是如何表现的?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交流: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作者的评论从侧面突出强化了这一形象。如: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圣陶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 (4)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体现出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 3.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交流: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三、拓展延伸 请阅读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 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甪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 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 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 1930年7月,北平清华园 (有删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有人说本文就是这么一篇“大家之作”,你如何看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交流:(示例)我同意这种观点。从语言来看,本文语言质朴平淡,作者始终平平道来,如叙家常,如“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等语言,便如同人们的日常对话。从选材来看,作者选取的也都是些日常生活中极平常之事,看似松散,但由于作者对人物非常熟悉,将人物性格特点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所以能够写出人物的神韵,写出人物的特色。本文看似语言素淡,却写活了一位质朴亲切的“老先生”,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的思念与敬慕之情,情真意切,淡远悠长。 四、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丁卯(mǎo) 遵嘱(zhǔ) 诲人不倦(juàn) B.譬如(pì) 朦胧(lónɡ) 鞠躬尽瘁(cuì) C.累赘(zhui) 拖沓(tà) 颠沛流离(fèi) D.修润(rùn) 别扭(niu) 以身作则(zé) 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B.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C.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D.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班级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如果你到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可以从下列书籍中选择哪两本( AD ) A.《论语别裁》  B.《〈庄子〉心得》 C.《战国策》   D.《孟子的智慧》 E.《乐府诗集》 (2)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请写出一句并就此阐述什么才是“君子”。 答案:示例: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被人了解而不生气,君子襟怀大度,对人宽容。) ②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胸怀道德仁义,小人只贪图有利的土地;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小人想的只是小利小惠。) ③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该增厚美德,像大地一样厚实和顺,容载万物。)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完成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和其对写作文风方面的要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要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叶圣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学习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世。 六、布置作业 本文对人物的刻画,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全貌。请你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示例:我们班有个开心果,他就是林子轩。他有一双机灵的眼睛,还有一张特别会说话的嘴巴。有一次,我们班上信息课,一进教室,林子轩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就冲到位子上。他看到桌子上有一个崭新的耳机,于是迫不及待地拿起耳机戴到耳朵上,就开始摇头扭屁股,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可是林子轩不管他们,继续跳着舞,嘴里还唱着《月亮之上》。王华惊奇地问:“这耳机里有歌?”林子轩说:“有!”王华也拿起一个耳机来听,“怎么没有声音?”王华说。于是王华把林子轩的耳机抢过来一听,生气地说:“你骗我!”这时林子轩大声地笑了起来。林子轩就是这样一个经常令人捧腹大笑、经常带给我们快乐的人。他真是我们班的开心果!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