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第1课时 教学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第1课时 教学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短文两篇 教学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让学生了解“铭”与“说”两种古代文体的特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3.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 3.上网查阅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 一、情境导入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例如,诸葛亮的“茅庐”,蒲松龄的“聊斋”,闻一多的“雅斋”。 在唐代,有一位文学家却建造了一所高雅迷人的陋室,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 吧!(板书题目) 二、背景介绍 (一)陋室: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屋子。相传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时修建的,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二)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强调记忆要点。 (三)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今属河南)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进步思想家。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有《刘宾客集》传世。 三、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惟吾德馨(xīn)  鸿儒(rú)  案牍(dú) 2.小组合作,细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有龙则灵: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德,品德。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可以调素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劳,使……劳累。形,形体、躯体。 孔子云:说。 何陋之有:什么。 3.让学生说说对陋室的总的印象。 陋室不陋。 4.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陋室的? (1)陋室的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提问: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作者写环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拟人) 我们不觉得陋室的环境凄凉,而是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感觉,体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陋室的环境——幽雅(板书) (2)陋室主人的交往。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这两句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儒雅(板书) (3)陋室主人的生活。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活情趣——高雅(板书)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四、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交流:诸葛庐、子云亭都是简陋的房屋。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主人德才兼备而令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雄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意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体现了他与古代名贤一样的志趣和抱负。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板书) 2.如何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交流: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他的生活态度和孔子一样。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3.再读文章开头,你有怎样的感悟? 交流:作者以类比立论,有德者居陋室,正如仙在山,龙在水,使得陋室不陋,反增添光辉,是作者道德高尚、声名远扬的体现。 五、拓展提升 背诵课文,思考:屋主人品德高尚,这屋子就不简陋了吗?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 答案:同意。“陋”指屋子的简陋,“不陋”是指精神上的高尚。意思是说如果住在简陋屋子里的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屋子简陋了。作者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安于清贫的物质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想借陋室表现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品质。 六、达标检测 1.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2.(黑龙江哈尔滨·8分)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鸿:大 (2)形:形体、躯体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答案: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2)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2分) 答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七、课堂小结 虽身居陋室,但德馨远扬,刘禹锡写下《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出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吾安贫而乐道,吾高洁而傲岸。古人之风,山高水长!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预习《爱莲说》。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