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2 说和做 第1课时 教学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 第1课时 教学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详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2.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及其手法,探究语句的内涵,揣摩其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品格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勾画精彩语句,分析其运用的手法,揣摩体会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课前准备 1.电视剧或电影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段。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播放电视剧或电影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段。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 生:闻一多! 师: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备受世人瞩目的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板书课题、作者并介绍他与闻一多的关系)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闻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泥淖集》《淮上吟》等。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二、初读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mí(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②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③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④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二)整体感知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于一般人之处? 交流: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交流: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交流:“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或“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4.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 交流: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三、合作探究 1.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事? 交流: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十多年来默默钻研,编写《唐诗杂论》、撰写《楚辞校补》、迈向“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六件事。 2.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在思想品格上有什么变化?前后的“说”和“做”矛盾吗? 交流: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后期则投身民主革命,前后期行为的变化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斗士,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因此前后不矛盾。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分析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四、拓展延伸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交流:(过渡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作用)承接上文和引起下文,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六件事? 交流:闻一多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可见,作者选材讲究典型,以少胜多。 五、达标检测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地壳(qiào) 弥(mí)高 炯(jiǒnɡ)炯目光 赫(hè)然 排衙(yá) 潜(qián)心贯注 shū(疏)懒 zhuó(卓)越 lì(沥)尽心血 shuāi(衰)微 慷kǎi(慨) 警报dié(迭)起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会议结束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而“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慷慨淋漓”用在这里表意有所欠缺,应换成“淋漓尽致”。 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1)(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无   引用   对比 B.反复  对比   引用 C.无   对比   对比 D.反复  引用   引用 解析:(1)“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是反复。(2) 将“人家”与“我”作了对比,是对比。(3) “一月不梳头”是引用。因而B是正确的。 4.请你辨析下面句子中“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答案: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自己干了什么。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答案:吹嘘,自诩。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答案: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对派的揭露和斥责。 六、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理解了过渡语句对全文结构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闻一多、臧克家都是诗人,你能各写出他们的一首诗吗?把他们的诗歌抄写下来,并试着分别写150字左右的评价。课下交流。 提示:闻一多的《红烛》《死水》《静夜》《七子之歌》;臧克家的《老马》。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