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土地的誓言 教学详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文章背景,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品味文中的典型句子,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理解文中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心系故土、报效祖国的感情。 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松花江上》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视频,学生听歌曲看视频进入情境中,感受视频中国土破裂和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 师:“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原野,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zhì)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zhào)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pēn)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làn)着一种热情。 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镐头 嗥鸣 涌跃 斑斓 B.缠绕 土壤 污秽 默契 C.怪诞 田垄 高梁 标直 D.亘古 奔弛 呻吟 耻辱 (二)有情朗诵,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诵。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 a.注意教师的语气、语调、重音。 b.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c.感受文中的情感。 ②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 a.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b.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 2.整体感知。 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流:“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牺牲的坚定信念。 三、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选取“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作为描写对象? 交流:因为这些景物是东北特有的,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2.文章起初写“关东原野”时用“她”来称呼,而后面却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思考一下作者前后为什么要变换人称。 交流: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情绪渐趋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3.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词语,分析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可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以及词语内涵等多种角度去发现、品味) 交流: (1)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眷恋之情。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作者连用两个“无时无刻不……”,这种感情的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2)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故乡那急切的召唤声,时时萦绕在“我”心头,无论何时何地,即使是在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应该回到故乡,为她而英勇战斗。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切向往之情。 (3)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作者把土地当作自己的母亲,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传承着母亲的因子;“我”的手掌一接触土地,就好像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心情也变得平静下来。这句话强调了“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表达出“我”对土地深深的爱恋之情。 (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说法呢? “埋葬”既写出了作者面对这片土地曾经遭受过的磨难而产生的沉重悲愤的心绪,又暗示出作者要改变土地命运的坚定信念。 (5)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连用三个对故土的不同称呼,直接呼告,对故土发出坚强的誓言:“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两个“必须”透出作者坚定有力的信念和勇气,感情真挚而热烈,表达了作者解放被侵占的故土、建设新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强烈愿望。 师小结:同学们赏析的句子都很有特色,都是本文中作者强烈感情抒发的体现,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呢? 生:(1)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情。 (2)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3)人称的适时变化更利于感情的抒发。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自贸春风劲,乡村显风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海南的乡村建设将更显独特优势。 你看,牙寒古黎村,那深深浅浅的绿色在田间尽情挥洒,弯弯曲曲的小路向村落中延伸,错落有致的屋舍掩映在槟榔丛中。好客的村民,淳朴的民风,热气腾腾的生活,一切都那么美好tián( )静,构成一幅风格清新、令人 ① (A.心旷神怡 B.栩栩如生)的水彩画。若是清晨,云雾在远远近近的山岭缭绕,飘飘荡荡,山岭 ② (A.历历在目 B.若隐若现)。小山村上空chuī( )烟袅袅,飘出阵阵柴草的香气,响亮的鸡鸣划破湿润的空气,在山岭间回荡。村旁路边的草丛间,山泉水哗啦啦,昼夜不息。不知名的鸟儿在林间叽叽喳喳唱着欢乐的歌儿……牙寒古黎村,山灵水秀,生活和美,一定是你心中的向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系列人文与地理资料》,有删改)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挥洒sǎ ②tián(恬)静 ③chuī(炊)烟 ④回荡dàng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交流:① A.心旷神怡 ② B.若隐若现(每空1分) 3.仿照画线句子,拟写一句宣传语,向国内外游客介绍牙寒古黎村。 交流:示例一:牙寒古黎村,曲径通幽,屋舍错落,是你向往的人间仙境。示例二:牙寒古黎村,绿林掩映,泉水潺潺,是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示例三:牙寒古黎村,民风淳朴,村民好客,令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五、达标检测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比喻)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拟人)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比喻、排比) (4)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反复) 2.下面对课文的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九一八”事变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奋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请大家一起诵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为中国的未来努力奋斗吧! 七、布置作业 你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选取一个典型景物或事物,写一篇小短文,描绘一下你的家乡,表达出你的情感。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