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先从哪里开始呢?
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上工人喊人,
下地人等人,
干活人看人,
收工人赶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试点:
安徽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的生死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以家庭为单位
完成国家和集体的任务
自负盈亏
思考:小岗村的包干到户经营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制度: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人民公社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公有
集中劳动
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以家庭为单位(分户经营)
自主经营
按劳分配(交够公家,剩下都是自己的)
4.推广:
1983年 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改完了嘛?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贰
城市新貌——
1.内容: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困境1:
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面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单一,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也没了....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①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内容: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困境2:
上海天气热,国有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决定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即使是这种简单的措施,企业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报批,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盖章,等最后盖完章,夏天已经过去了。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给企业松绑”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内容: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困境3:
在国有企业中,职工吃“大锅饭”——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在这种制度下,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工人产生了严重的惰性,丧失了生产积极性。整个社会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管理方式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分配方式
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P39-40
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 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主要内容 ①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意义
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叁
市场新政——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过程: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分配方式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
经济体制改革
“三步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起点
重点
课堂总结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这个地方”应该是
A.安徽省的小岗村 B.广东省的深圳
C.海南省 D.上海市的浦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
①1950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55人呼吁的主要内容是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积极为实现工业化面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953-1957,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管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改革,增强全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管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三】 到1987年,建立了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到8843家,占国企总数的7.65%.1987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80年代后半期,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家电进入民众的生活,都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它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2) 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会议是什么?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重工业;一五计划;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主要内容: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经营责任制;进行国企工资改革,将职工工资的浮动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等。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作用: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企业产值及经济效益迅速增长,从而使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