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1 20: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某月9日6时澳大利亚及其附近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该月最可能是( )
A.5月 B.7月 C.9月 D.11月
2.此时,关于下列各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B.乙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
C.丙地风向为偏西风 D.丁地可能即将迎来阴雨、降温天气
因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依格孜也尔河发源于昆仑山,向东北汇入塔里木盆地,沿途发育多级河流阶地(下图)。完成3~5题。
3.各级阶地上的河流沉积物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阶地1 B.阶地2 C.阶地3 D.阶地4
4.依格孜也尔河任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地壳( )
A.持续抬升 B.相对稳定 C.间歇抬升 D.间歇下沉
5.目前聚落主要集中的阶地及原因是( )
A.阶地1 阶面平坦开阔 B.阶地2 光照更加充足
C.阶地3 便于田间管理 D.阶地4 避开洪水影响
冷流降雪是指冬季当冷空气南下经过较大面积的温暖水面时,迅速将水面水汽冻结成雪花的降雪。较大的大气与水面温差利于冷流降雪的形成。莱州湾冷流降雪东多西少,每年12月下旬和1月中旬冷流降雪最多。读“山东半岛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区域中最易出现冷流降雪的是( )
A.地中海北岸 B.北冰洋沿岸 C.阿拉伯海北岸 D.北美五大湖南岸
7.导致莱州湾冷流降雪空间分布东多西少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起伏 ④南下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对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的水文特征影响明显。下面两图分别示意三个水文站位置及流量月变化,其中将城陵矾站与监利站的流量之比定义为汇流比,其比值越大,表明洞庭湖出流对螺山河段流量的贡献率越大。据此完成8~9题。
8.洞庭湖出流对螺山河段流量贡献率大的时期主要在( )
A.枯水期 B.涨水期 C.丰水期 D.退水期
9.据观测,2003年之后汇流比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长江入洞庭湖流量减小 B.洞庭湖出流水量增加
C.流域内年降水量减少 D.螺山河段流量增多
下图为“祁连山中段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祁连山中段山地北坡自然带谱较南坡丰富,主要原因是北坡( )
①纬度更高 ②山麓海拔低 ③相对高度更大 ④人类活动较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图中北坡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及其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针叶林、水分 B.落叶阔叶林、水分 C.落叶阔叶林、热量 D.针叶林、热量
“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推动“产村景”融合发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据此完成12~13题。
12.“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
A.生态环境建设 B.乡村旅游开发 C.电子商务推广 D.培育乡村产业
13.该模式的突出优势在于( )
A.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度融合 D.推动传统村落服务业逐渐向周边城镇转移
加纳的黄金产量居非洲首位。矿业开发企业在进行金矿开发前,会以金矿附近的聚落为基础营建矿业社区,用于安置矿工。当邻近的金矿枯竭后,多数矿业社区衰败。下图示意加纳南部部分金矿分布。完成14~15题。
14.矿业社区的建立首先改变了当地人口的( )
A.受教育水平 B.就业结构 C.预期寿命 D.消费水平
15.邻近的金矿枯竭后,矿业社区适宜转型发展( )
A.金饰加工 B.黄金销售 C.遗产旅游 D.资源物流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多奇峰峭壁。地质史上庐山曾经历过4次冰期,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庐山脚下的都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山湖相伴而生。云雾是庐山最具特色的美景,庐山云雾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庐山云雾奇景令其他山地望尘莫及。都阳湖地处湿润地区,但其东岸甲地(见图1)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有“天漠”之称。下面两图分别为庐山、都阳湖区域图(图1)及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
(1)指出庐山构造地貌名称,并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庐山多奇峰峭壁的原因。(5分)
(2)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夏季庐山云雾多于其他山地的原因。(4分)
(3)分析鄱阳湖东岸甲地“天漠”的成因。(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下图为南美洲某国自然带分布示意图。甲地在某些年份(厄尔尼诺年)因降水异常增加,短命植物竟相绽放,俨然花的海洋。
(1)指出甲地自然带类型,并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该地气候的成因。(6分)
(2)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厄尔尼诺年图中甲地短命植物竞相绽放的原因。(4分)
(3)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对甲地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境内多种地形相互交错,高差悬殊,不仅形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观,也形成了我国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景观。
材料二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雅砻江镇发生森林火灾,起火点位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原始林区域,火势蔓延迅速,初步起火原因已查明为雷击导致。
(1)简述凉山地区气温特征及该地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6分)
(2)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大火破坏植被后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图1),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沙漠、戈壁交错分布。民勤绿洲西线的老虎口二十世纪下半叶风沙灾害严重,“沙平墙、羊上房、庄稼连根拔”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当地用作物秸秆、黏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创建了“方格沙障+梭梭林”(图2)的治沙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1)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虎口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2)推测民勤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
(3)说明民勤县“方格沙障+梭梭林”治沙模式的优势。(6分)
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答案
1.D 2.D 3.D 4.B 5.A 6.D 7.B 8.B 9.A 10.C 11.A 12.B 13.C 14.B 15.C
16.(1)断块山(或块状山、地垒山、地垒式断块山)(1分)。庐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多次冰期,冰川对山体侵蚀作用强烈(2分);庐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充沛,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2分)。
(2)夏季气候湿润(地处湿润地区),东南方向有大面积湖泊,湖泊为夏季风提供充足的水汽(2分);庐山走向与夏季风大致垂直,且迎风坡坡度较大(2分)。
(3)湖区周围多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严重;雨季多暴雨,湖区大量泥沙堆积,枯水期湖内沙滩裸露;冬季风强劲,将湖盆内裸露的泥沙搬运至沿岸地区堆积,促使甲地沙丘的形成和发育。(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
17.(1)热带荒漠带(2分)。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晴天多(2分);受沿岸寒流影响,易形成逆温现象,抑制空气上升运动,水汽难以凝结(2分)。
(2)厄尔尼诺年,甲地西侧海水异常增温,蒸发的水汽增多,向大气传递热量增多(2分),大气受热上升,随高度增加,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短命植物获得水分,开花发芽结果(2分)。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沿岸上升流减弱,从海底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2分);水温升高,不适宜部分海洋生物生存,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2分)。
18.(1)气温特征:冬暖夏凉(1分),气温年较差小(1分)。
形成原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2分);海拔较高,地处(冬夏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降水较少(2分)。
(2)山火烧死害虫,病虫害减轻;草木灰增加,土壤肥力上升;植被覆盖率降低,蒸腾作用减弱,气候环境恶化;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裸露,坡面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19.(1)流动沙丘广布,沙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风沙天气多;地处山口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强劲;地表植被稀少,拦沙能力弱。(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2)人口激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每条1分,答对4条得4分,共4分)
(3)沙障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材料耐用,压沙效果好,维护费用较低;草方格减弱风速;截留水分,为梭梭生长提供有利环境(任答2条,得4分)。
梭梭根系发达,耐旱,抗风沙能力强,存活率高,固沙效果好(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