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1
北京的春节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歌
谣
图片欣赏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代更受到人们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多音字:
铺:
看:
pù店铺 pū铺张
kàn看见 kān看守
近义词:
规矩——规则 预备——准备
充足——充裕 热闹——喧闹
娴熟——熟练 各形各色——各式各样
照常——照旧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反义词:
充足——短缺 热闹——冷清
间断——连续 娴熟——生疏
高潮——低谷 淘气——乖巧
词语扩展:
“各~各~”式:
各形各色 各种各样 各式各样
各色各样 各行各业 各家各户
“有~有~”式:
有声有光 有声有色 有模有样 有胆有识
有勇有谋 有说有笑 有钱有势 有棱有角
有理有据 有条有理 有血有肉 有情有义
有头有脑 有始有终
课内词语:
腊月 展览 风筝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除非
必定 光景 燃放 亲戚 拜年 寺院
轿车 骆驼 元宵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外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读了课文,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祥和……
文章篇幅较长,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老北京的春节的呢?
时间顺序。
正月初一的光景
句段精析
②"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①“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仿佛可以闻到饭菜的香味。
描写了春节时各家各户不同于往常的装扮,让人感受到了一派喜庆的气氛。
句段精析
③“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灯火与鞭炮声代表着新年与旧年的交替。
句段精析
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从“万不得已、必定”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北京人对春节团聚的重视。
从腊八起,人们为了过年都在做什么?
铺户、货摊子 加紧上货
孩子们 三件大事
大人们 预备年货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
小年
这里的“彩排”一词为什么用了双引号?
这里的“彩排”一词具有特殊含义,并不是指表演前的彩排,而是说过小年就已经很热闹,预示着春节会更加热闹、隆重,所以“彩排”一词用上双引号。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语言通俗有趣。
第10自然段列举了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和孩子们的活动,重点写了孩子们逛庙会。因为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活动是正月初一最突出的特点,而孩子们的活动最有意思,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样写有详有略,突出了“初一”这一天的习俗特点。
元宵节
种类多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排
比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几个词虽然和“都”的意思一样,但用不同词语来表达,可以体现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将这里的“一律”“清一色”“通通”替换成“都”,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有什么特点?
除夕:喜庆、团圆。
初一:悠闲、快乐。
十五:红火、美丽。
课文主题
本文运用朴实无华而又充满京味儿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的认同和喜爱。
课外拓展:
与“春节”有关的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