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22: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舐犊情深”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作者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环境描写、以及反复的写法,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这篇文章不同的是,作者在细节描写时,运用了反复的写法,让文章的表达效果与众不同,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感受反复的写作手法的好处以及学以致用是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多音字“龟”,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鼻子一酸”。
2.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梳理令人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慈母的情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3.初步了解作者通过抓母亲的外貌、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梳理出作者对母亲的外貌、动作描和环境等的细节描写,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学生依自主预习单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搜集了有关梁晓声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质疑情深
1.出示梁晓声图片,介绍作者导入课题。
走近作者梁晓声,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长篇小说《雪城》;短篇小说集《白桦树皮灯罩》《死神》等。
2.齐读课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老师在课题的“深”字上加上了着重号,对于这个字你有什么质疑?大胆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把目标直接盯向“深”,启发孩子对词语的敏感,提醒孩子抓关键突破。
二、通读课文,检查预习
1.通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句子,正音。投影出示: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 ),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 )。我发现母亲( ),当知道我想要买书时,母亲用( )的手将钱( )给了我。我( ),( )着钱跑了出去。
【设计意图】以这样的方式检查预习,既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又有目的的进行理解词语的教学,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将词语放到句子中,才更有温度,交流句子,理解词语意思,并引导理解词语的方法。失魂落魄----什么意思?文中指的什么?在读中体会我对书的渴望。龟裂----先说“龟的读音”,再提问你见过龟裂的手吗?什么样的?然后结合图片(干裂的大地)理解龟裂,最后借助朗读来体会母亲的艰辛。
【设计意图】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根据不同词语,采用不同的形式,让理解词语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介绍,通过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理解词语变得好玩起来。
2.再读这段话,发现作者的矛盾内心。
(拿到买书的前钱,本应该高兴,作者怎么会鼻子一酸跑出去了呢?)
三、研读细节,体味情深,学习写作
(一)默读课文,寻找细节读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慈母的深情,用“----”画出令“我”鼻子一酸的句子,在一旁作简单的批注。
(二)全班交流,捕捉关键细节体会,学习作者表达方法过渡语:精彩的细节总是能够深入我们的内心,谁愿意第一个来分享最令你鼻子一酸的画面。
预设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说一说画这一句的原因,对哪个词语最有感触?
2.把握关键词“震耳欲聋”,读好句子。
3.课文中寻找震耳欲聋”的存在。课文用“震耳欲聋”这个词很直白的写出来母亲工作的环境,那你们能不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捕捉到这噪声的存在吗?
4.想象扩展,体会母亲的工作环境:寒风凛冽时,工作的环境是—烈日炎炎时,工作的环境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周边一直是—
5.当我发现母亲工作的环境如此糟糕时,内心是什么感受?......再一次带着这种感受读这一句话。
预设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发现语言现象。读到这三句话,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句子的与众不同呢?
2.体会语言表达。
(1)对比阅读,感受表达效果。思考:如果这三句话放在电影里,那就是一个慢镜头,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2)闭上眼睛,教师朗读,学生想象慢镜头画面。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母亲?想:此时作者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读:有感情的读这三句话。
小结:作者抓住这样的细节进行描写,通过一些关键词、反复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内心世界。
预设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发现语言现象。这一句写的也很特别。如果刚才那一句是慢镜头,那这一句给你什么感觉?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2.体会语言表达。
(1)这句话一连用了四个立刻,这不是重复吗?作者可是个大作家,他为什么这样写?说一说你的理解。
(2)带着对“立刻”的理解再次朗读句子。
3.补充资料,了解当时作者的生活背景、家庭状况,加深对“鼻子一酸”的理解。
资料一
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五个孩子全凭母亲带着。母亲在街道小厂上班,每月27元
【设计意图】找关键句子,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逐步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母亲挣钱的不容易。在这几处细节描写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运用的反复的写作手法,体会表达的效果。
四、情感升华,课内练笔,学以致用
过渡语: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生活条件下,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却早已将钱塞到我的手里。
1.学生自由联想,母亲塞给我的是什么?
2.说作者的独白:原来母亲塞过来的东西那么多,我攥在手里,怎能不鼻子一酸呢。我再也忍不住,跑了出去。作者在跑出去时,在心里会一遍遍的对母亲说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尝试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至少用上三次我的母亲。
3、全天下母亲都是一样的,伟大的,无私的,大家静下心来回忆你与母亲的点滴生活,你有什么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3.分享交流自己对母亲说的话。
【设计意图】“鼻子一酸”是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情深的线索,贯穿始终。作者的情感也是在最后的“鼻子一酸”中爆发的。在关注了前面的写法、句式后,及时的进行小练笔,不仅提升情感,更是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写法,预留作业
1.学生根据板书总结作者是如何把慈母的那种深情写出来的。
2.教师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后自己进行总结,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有一个主动的认识,随之教师的总结,能更全面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为课后的小练笔做好充分的方法指导。
3.预留作业:
(1)推荐作品梁晓声的《母亲》
(2)抓住一个场景或一个细节来描写自己的母亲。板书设计:慈母情深环境描写鼻子一酸反复细节描写
《慈母情深》评测练习
一、课前预习,完成练习: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 ),我发现母亲( ),当知道我想要钱买书,母亲用( )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 ),我鼻子一酸,( )着钱跑了出去。
二、文中感悟
1、默读课文,画出令“我”鼻子一酸的相关句子品读感悟,从而感受慈母情深。
2、小练笔——“我”的内心独白要求:至少用上“母亲”这个词三次。“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用上“母亲”三次。可以写你的内疚、感动、决心、你的幸福......)
三、课后拓展
1、按提示填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_____不顾同事的____,毫不犹豫地给“我”买_______的事。通过这件日常生活小事,歌颂了母亲___。
2、课文片段阅读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你找谁?”“找我妈!”“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母亲的名字。“那儿!”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最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选段中,抓住了母亲__________细节描写,其中最你我鼻子一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选段中,作者在找自己妈妈时,是这样写的:“妈──”“妈──”。其中的破折号表示___(a.声音的断断续续 b.解释说明 c.声音的延长 d.话题的转折),通过破折号反映了______。
(3)你想对文中的母亲说些什么?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根据我最初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学生特点以及实际上课的目标达成度情况,我的反思如下:
1. 抓关键语句,以点带面,以读带讲。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从而以读促写,形成作文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走进文本,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首先,我选用齐读的形式来让学生体验“震耳欲聋”的感觉,体会母亲的辛苦。文中表现母子感情至深的句子有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教学时间自然不够。两者之间看起来是有些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那就是突出朗读训练的重点句段,紧紧抓住三个“我的母亲”和四个“立刻”这两处作为朗读重点,其余句段读到、品到即可。通过对连续出现的三次“我的母亲”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清母亲那疲惫瘦弱的形象,然后采用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悟中有所得。抓住四个“立刻”这个句子,采用情境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母亲为了挣钱养家而争分夺秒地工作。整堂课,我力求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所隐藏着的这份母子深情!
2.关注表达,学习写法,当场练笔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我最大的目标不是引导孩子感受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因为这种文章学生们接触的太多,这种情感学生们读上一遍就能够感受得到。所以,我把我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孩子学习作者是如何选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把母亲对自己的爱生动感人地描写出来的,也就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现在对爱认识很轻松,但是一旦让他们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就会落入俗套,写上一大堆口号式的语言。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学生就能够领悟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只要留心观察,只要欠当地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里等细节进行描写,那么写出来的情感就会真是打动人,如果再能够在句式上,像作者那样运用反复的手法,那么文章就显得更加有内涵了。这是我这节课最想达到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所欠缺的,学生们对这种写作方法,对这种写作技巧有所感悟,但是还不能运用自如,需要多次写作,不断实践。课堂上的练习还是有限的。
整体上看,我觉得我自己设计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我在上完课后也是发现了一些小问题的,比如: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但是感觉材料太单薄,学生还是不能够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现在想来,如果课前让孩子们自己再多搜集一下这方面的材料,可能会更好。
本次录制《慈母情深》一课,让我在教学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经过三次备课上课、修改教案再上课,让我渐入佳境。我深深的体会到一节好课不是那么轻松就能上得来的,需要就是多方面的把握,首先就是研读教材、课标,还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最重要的的是在落实教学目标时,教学行为的指向性要明确,与目标无关的教学行为就是无用的,教师要舍得放弃。一堂课能够完成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成功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