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1 21:20:48

文档简介

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考
地理试卷
2024.1
本试卷共6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2023年12月4日12时1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援埃及二号卫星(下图)。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是中埃两国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结出的硕果。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
A. 待发射的援埃及二号卫星 B. “天宫号”空间站
C. “宇宙使者”吉林陨石 D. “好奇号”火星车
2. 援埃及二号卫星发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次是( )
A.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 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C.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D. 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
3. 与在轨运行的援埃及二号卫星天体类型相同的是( )
A. 彗星 B. 海王星 C. 月球 D. 小行星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天体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人类发射进入太空并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则被称为人造天体。在太空中运行的“天宫号”空间站属于天体,B正确。在火星表面的“好奇号”火星车、待发射的援埃及二号卫星、“宇宙使者”吉林陨石不属于天体,ACD错。故选B。
2题详解】
图中显示,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地球大气层分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援埃及二号卫星从发射到进预定轨道,该卫星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在轨运行的援埃及二号卫星属于卫星,月球是卫星,C正确。彗星、海王星、小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和行星同一级别的天体,ABD错误。故选C。
【点睛】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地球大气层分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023年9月7日,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两具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图左)。图右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恐龙大灭绝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气候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末期——冷干 B. 乙末期——暖干 C. 丙末期——冷湿 D. 丁末期——暖湿
5. 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
A. 蕨类植物 B. 被子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藻类植物
6. 通过研究恐龙化石,可以( )
A. 认识火山活动规律 B. 探索人类起源 C. 了解古地理环境 D. 实现恐龙复活
【答案】4. B 5. C 6.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可知,丁是距今5.41亿年前,是元古宙;丙是距今5.41亿年~2.52亿年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乙是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甲是距今6600万年至今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恐龙大灭绝发生的时间是中生代末期,即乙末期,因此ACD错误;相对于现代,乙末期气候较为暖干,因此B项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兴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C正确。蕨类植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被子植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藻类植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元古宙,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通过研究恐龙化石,可以根据恐龙生活习性了解古地理环境,C正确。恐龙化石形成和火山活动关系不大,A错误。人类起源和恐龙关系不大,B错误。恐龙化石里是恐龙死亡后的遗体,不是实现恐龙复活,D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气候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当气候处于寒冷期时,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当气候处于温暖期时,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了若干低洼地区。
“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推广使用透水铺装”是很多地方“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7. 这一要求的落实,将( )
A. 增加城区水域面积 B. 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状况
C. 增加城区水产供给 D. 缓解雨季城区的滞涝问题
8. “推广使用透水铺装”的主要作用是( )
A. 增加下渗 B. 增加地表径流 C. 减少蒸腾 D. 减少地下径流
9. 与“透水铺装”功能相同的措施是( )
A. 兴建居民健身设施 B. 加快旧城改造 C. 推广城市地摊文化 D. 绿化道路沿线
【答案】7 D 8. A 9. 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进而缓解雨季城区的滞涝问题,D正确。推广使用透水铺装不会增加城区水域面积,增加下渗,有可能减少水域面积,A错误。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若不收集地下径流则不会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状况,B错误。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不能增加城区水产供给,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推广使用透水铺装”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植物蒸腾影响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绿化道路沿线增加了绿地,可以增加下渗,作用和“透水铺装”功能相同,D正确。兴建居民健身设施、加快旧城改造、推广城市地摊文化和“透水铺装”关联不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城市建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区盛行上升气流,有可能使得降水增多;由于前面环节的变化,使得地表径流增加。
布哈河是青海湖最大的河流。位于布哈河河口以北4公里处的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岛上鸟类众多。图为青海湖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青海湖属于咸水湖,湖水中盐类主要来源于( )
A. 周边沙漠 B. 沿岸河流 C. 大气降水 D. 人类采矿
11. 布哈河河口地貌为( )
A. 雅丹地貌 B. 三角洲 C. 冲积平原 D. 冲积扇
12. 鸟岛鸟类众多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水源充足 B. 四季如春 C. 森林茂密 D. 食物丰富
【答案】10. B 11. B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青海湖属于咸水湖,是沿岸河流将周边陆地的盐分带到湖泊中,经过蒸发,长期积累形成的咸水湖,B正确。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东部,其他地方较少,A错误。青海湖深居内陆,降水少,且降水中的水一般盐度低,C错误。人类采矿一般破坏地表植被,导致荒漠化,对盐湖形成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布哈河河口陆地明显向湖凸出,应该是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B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A错误。冲积平原面积较大,布哈河河口较尖,不是平原地貌,C错误。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鸟岛鸟类众多的原因最可能是食物丰富,可以满足多种鸟类觅食需求,D正确。有河流注入的地方水源都充足,如东北部,A错误。青海湖深居内陆,纬度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不是四季如春,B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森林主要分布在山区,鸟岛附近是沙漠,C错误。故选D。
【点睛】一般情况下,注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水的排盐作用,湖水经过强烈蒸发后,盐分不断聚集,湖泊会变成咸水湖。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则这种湖泊属于淡水湖。
梭梭生长于沙丘、盐碱土荒漠等处,耐寒、耐旱、抗盐碱、抗风沙,是一种常见的固沙植物。图为我国某地区梭梭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地区的植被是( )
A. 常绿阔叶林 B. 荒漠植被 C. 落叶阔叶林 D. 草原植被
14. 该类植被的突出特征是( )
A. 叶面宽阔 B. 垂直结构复杂 C. 生物量多 D. 根系十分发达
15. 梭梭主要分布区( )
A. 昼夜温差小 B. 降水较多 C. 风沙天气多 D. 光照不足
【答案】13. B 14. D 15. C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中为我国某地区梭梭景观图,植被稀疏,并且梭梭生长于沙丘、盐碱土、荒漠等处,耐寒、耐旱、抗盐碱、抗风沙,是一种常见的固沙植物,因此图示地区降水少,典型植被是温带荒漠,B正确。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草原植被适宜在降水较多的地方,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由于降水少,导致植被根系发达,向地下深处寻求水源和营养物质,D正确。叶面宽阔导致蒸发量大,不是此处植被的特征,A错误。此处由于降水少,群落结构不复杂、生物量少,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梭梭生长于沙丘、盐碱土荒漠等处,耐寒、耐旱、抗盐碱、抗风沙,所以此处降水少,多晴天,光照不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梭梭树生长在沙漠地区,生长于沙丘上、盐碱土荒漠、河边沙地等处。在沙漠地区常形成大面积纯林,有固定沙丘作用;木材可作燃料。
二、综合题(共计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说明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
(2)简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
(3)分析“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
【答案】(1)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再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使大气增温。
(2)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偏低,水汽易凝结成霜。
(3)烟气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增加地面温度的作用,避免霜冻危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
【小问2详解】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表示受冷锋过境之后影响,当地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地面降温快,气温偏低,水汽易凝结,造成“是夜必霜”。
【小问3详解】
“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可以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起到保温作用,从而避免霜冻危害。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百年前,英国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与冰山相撞后沉没(下图,实线代表泰坦尼克号的航线,虚线代表洋流)。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附近曾有一座世界级渔场,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1992年,加拿大政府被迫下达渔场禁渔令。
(1)据图推测,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冰山最可能的来源地是格陵兰岛还是南安普敦,并指出使冰山移动的洋流性质。
(2)说出沉没地点附近渔场的名称,并分析该渔场形成条件。
(3)简析加拿大被迫下达禁渔令的主要原因。
【答案】17. 来源地:格陵兰岛。洋流性质:寒流。
18. 渔场名称:纽芬兰渔场。形成条件: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大渔场。
19. 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及沉没地点附近渔场为背景材料,涉及洋流性质、渔场的名称及其形成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位于北美洲东部海域,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冰山是来自于北冰洋的拉布拉多寒流带来的。故冰山最可能的来源地是格陵兰岛,洋流性质属于寒流。
【小问2详解】
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位于北美洲东部海域,附近的渔场是纽芬兰渔场。该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成为世界著名大渔场。
【小问3详解】
加拿大政府关闭渔场主要是:随着捕鱼技术的提高,政府政策不利,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数量减少,生态平衡破坏难以恢复,渔业资源枯竭;下达禁渔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下图),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中级地震伤亡人数相对偏高。
(1)列举此次地震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
(2)推测此次地震损失相对较大的原因。
(3)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抗震救灾中的作用。
【答案】18. 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有毒气体泄露;疫病蔓延等。
19. 震级高,震源浅,发生在夜间,人口集中。
20. ①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受灾区的精确定位,精准施救;②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灾区遥感影像,监测各地区受灾情况,对挽救生命起到重要作用;③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评估地震灾情,制定救灾方案,进行灾后重建,减少经济损失。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震为材料,涉及地震形成的原因、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治地震灾害的作用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易引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还可能诱发火灾,摧毁建筑物导致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泄漏,地震后处置不当可能引起瘟疫爆发。
【小问2详解】
6.2级地震,地震震级高,破坏性较大;震源深度10公里,震源浅,破坏性较大;发生在23时59分,是夜间,人们在睡觉;当地人口集中,因此地震损失相对较大。
【小问3详解】
①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其中主要以美国的GPS和中国的BDS为主)进行受灾区的精确定位,以便于开展精准施救;②通过遥感技术(RS)获取灾区遥感影像,及时监测各地区受灾情况及变化,获取第一手信息,对挽救生命起到重要作用;③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评估地震灾情,制定救灾方案、救灾路线等,进行灾后重建,减少经济损失。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考
地理试卷
2024.1
本试卷共6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2023年12月4日12时1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援埃及二号卫星(下图)。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是中埃两国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结出的硕果。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
A. 待发射的援埃及二号卫星 B. “天宫号”空间站
C. “宇宙使者”吉林陨石 D. “好奇号”火星车
2. 援埃及二号卫星发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次是( )
A.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 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C.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D. 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
3. 与在轨运行的援埃及二号卫星天体类型相同的是( )
A. 彗星 B. 海王星 C. 月球 D. 小行星
2023年9月7日,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两具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图左)。图右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恐龙大灭绝发生时间及当时的气候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末期——冷干 B. 乙末期——暖干 C. 丙末期——冷湿 D. 丁末期——暖湿
5. 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
A. 蕨类植物 B. 被子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藻类植物
6. 通过研究恐龙化石,可以( )
A 认识火山活动规律 B. 探索人类起源 C. 了解古地理环境 D. 实现恐龙复活
“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推广使用透水铺装”是很多地方“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7. 这一要求的落实,将( )
A. 增加城区水域面积 B. 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C. 增加城区水产供给 D. 缓解雨季城区的滞涝问题
8. “推广使用透水铺装”的主要作用是( )
A. 增加下渗 B. 增加地表径流 C. 减少蒸腾 D. 减少地下径流
9. 与“透水铺装”功能相同的措施是( )
A. 兴建居民健身设施 B. 加快旧城改造 C. 推广城市地摊文化 D. 绿化道路沿线
布哈河是青海湖最大的河流。位于布哈河河口以北4公里处的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岛上鸟类众多。图为青海湖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青海湖属于咸水湖,湖水中盐类主要来源于( )
A. 周边沙漠 B. 沿岸河流 C. 大气降水 D. 人类采矿
11. 布哈河河口地貌为( )
A. 雅丹地貌 B. 三角洲 C. 冲积平原 D. 冲积扇
12. 鸟岛鸟类众多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水源充足 B. 四季如春 C. 森林茂密 D. 食物丰富
梭梭生长于沙丘、盐碱土荒漠等处,耐寒、耐旱、抗盐碱、抗风沙,是一种常见的固沙植物。图为我国某地区梭梭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地区植被是( )
A. 常绿阔叶林 B. 荒漠植被 C. 落叶阔叶林 D. 草原植被
14. 该类植被的突出特征是( )
A. 叶面宽阔 B. 垂直结构复杂 C. 生物量多 D. 根系十分发达
15. 梭梭主要分布区( )
A. 昼夜温差小 B. 降水较多 C. 风沙天气多 D. 光照不足
二、综合题(共计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说明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
(2)简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
(3)分析“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百年前,英国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与冰山相撞后沉没(下图,实线代表泰坦尼克号的航线,虚线代表洋流)。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附近曾有一座世界级渔场,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1992年,加拿大政府被迫下达渔场禁渔令。
(1)据图推测,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冰山最可能的来源地是格陵兰岛还是南安普敦,并指出使冰山移动的洋流性质。
(2)说出沉没地点附近渔场的名称,并分析该渔场形成条件。
(3)简析加拿大被迫下达禁渔令的主要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下图),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中级地震伤亡人数相对偏高。
(1)列举此次地震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
(2)推测此次地震损失相对较大的原因。
(3)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抗震救灾中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