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背记要点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原卷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背记要点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原卷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2 09:2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2022版课标】
【2022】版课标·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歌谣巧记】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三通开始;“海基”“海协”,成立组织;汪辜会谈,达成共识;一个中国,必须坚持。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后 明确提出要 解放 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党和政府确立了 争取用和平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后 形成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
知识点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1)走向缓和: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 通邮、通航、通商 ,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 缓和 。
(2)历史性的变化
①开始: 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 经济、文化交流 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②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 隔绝状态 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 历史性 的变化。
(3)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
①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 1990 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
②“九二共识”: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③“汪辜会谈”: 1993 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 经济、文教科技交流 达成共识。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 健康发展 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重大进展
2008年,两岸达成 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知识点三 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习马会晤
(1)时间: 2015 年11月
(2)事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3)内容:双方就进一步推进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交换了意见
(4)意义:这次会面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 台独 ”势力及其 分裂 活动。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 反分裂、反干涉 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2)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拓展延伸】
1、两岸统一的因素:
①有利因素:A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C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D“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E《反分裂国家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F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不利因素:A“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B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2、对两岸统一的认识
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任何国家不得干涉;
②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挠;
③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④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努力。
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点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分别属于中英、中葡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
4、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①第一次分离: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②第一次回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加强对台湾的管辖③第二次分离:1895年日本通过中日《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④第二次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⑤第三次分离: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蒋介石逃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2022年江苏常州)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别的问题,关键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因此,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 )
A.和平共处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合作共赢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2.(2022年山东烟台)马英九表示:两岸“重新启动”,第一步就是“重启对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认为( )
A.海峡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 B.“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
C.“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 D.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
3.(2022年吉林长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两种制度设想 C.政治谈判形式 D.经贸往来渠道
4. (2022年云南昆明)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A. “一国两制”方针B. 八项主张C 两岸直接“三通”D. “九二共识”
5.(2022年湖南衡阳)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领导人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班级的同学对下面一组图片进行了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B.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D.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6.(2022年山东临沂)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模式 B.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 D.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
7.(2022年贵族毕节)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段话针对的是(  )
A.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破坏海峡两岸“三通”的逆流
C.刻意诬蔑抹黑新疆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D.制造香港动乱的“港独”分子
8.(2022年黑龙江龙东)“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渴望。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B.坚持一个中国C.“三不”政策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9.(2022年甘肃金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追求与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因此,我们,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呼吁,说明我们的严正意向,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
材料二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大国崛起》
材料三开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材料四二口一六年以来,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致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律文献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对美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并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2021年南京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2.(2021年新疆、建设兵团中考真题)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3.(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2021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中考真题)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
A.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 B.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6.(2021年广西北部湾中考真题)有专家指出,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
7.(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表达其现实主张的重要策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撰写这两篇文献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社论表达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为此做了哪些重要努力?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2020年新疆)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2020年山东济宁)1992年,海峡两举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3.(2020年甘肃天水)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2020年宜宾)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多边外交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国两制的原则D.一个中国的原则
5.(2020年广西贵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題。(12分)
材料一:…母亲,酷爽的夏目晒死了,我个号今,我还能背城一战。母样!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台漓》
材料二:1943年11月,中、美、美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朗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領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現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是怎样被分离出去的?除了这次的分离,还有哪两次分离的史实?(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国首脑在当时会晤并发表《开罗宜言》的背景。哪一部文献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间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个方针最早在哪个地区得以实现?(3分)
(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典,你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有何建议?(4分)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2022版课标】
【2022】版课标·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歌谣巧记】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三通开始;“海基”“海协”,成立组织;汪辜会谈,达成共识;一个中国,必须坚持。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后 明确提出要 解放 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党和政府确立了 争取用和平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后 形成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
知识点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1)走向缓和: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 通邮、通航、通商 ,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 缓和 。
(2)历史性的变化
①开始: 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 经济、文化交流 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②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 隔绝状态 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 历史性 的变化。
(3)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
①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 1990 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
②“九二共识”: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③“汪辜会谈”: 1993 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 经济、文教科技交流 达成共识。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 健康发展 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重大进展
2008年,两岸达成 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知识点三 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习马会晤
(1)时间: 2015 年11月
(2)事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3)内容:双方就进一步推进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交换了意见
(4)意义:这次会面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 台独 ”势力及其 分裂 活动。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 反分裂、反干涉 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2)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拓展延伸】
1、两岸统一的因素:
①有利因素:A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C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D“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E《反分裂国家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F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不利因素:A“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B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2、对两岸统一的认识
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任何国家不得干涉;
②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挠;
③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④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努力。
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点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分别属于中英、中葡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
4、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①第一次分离: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②第一次回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加强对台湾的管辖③第二次分离:1895年日本通过中日《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④第二次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⑤第三次分离: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蒋介石逃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2022年江苏常州)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别的问题,关键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因此,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 )
A.和平共处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合作共赢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详解】“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别的问题,关键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方针,此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排除B项;合作共赢方针不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发展外交关系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年山东烟台)马英九表示:两岸“重新启动”,第一步就是“重启对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认为( )
A.海峡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 B.“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
C.“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 D.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11月,海协会和海基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根据题干信息,“马英九表示:两岸“重新启动”,第一步就是“重启对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可知,这是表明马英九认为“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B项正确;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使海峡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排除A项;“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在题干没体现,排除C项;港澳回归使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吉林长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两种制度设想 C.政治谈判形式 D.经贸往来渠道
【答案】A
【详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故“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项正确;两种制度的设想与一国两制相关,排除B项;政治谈判形式、经贸往来渠道不是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排除CD项。故选A项。
4. (2022年云南昆明)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A. “一国两制”方针B. 八项主张C 两岸直接“三通”D. “九二共识”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D项正确;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提出“一国两制”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2008年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排除ABC项。故选D项。
5.(2022年湖南衡阳)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领导人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班级的同学对下面一组图片进行了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B.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D.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汪辜会谈,这次会谈是在达成“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图二和图三都是两岸政党领袖的会面,促进了两岸的关系的进展,所以图片是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故选D;汪辜会谈不是民间团体交往,排除A;图二中连战不是台湾地区领导人,排除B;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在70年代末就已经形成,排除C。
6.(2022年山东临沂)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模式 B.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 D.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可知邓小平并没有说一定要用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即使武力统一的方式解决了台湾问题,也可以实行“一国两制”,B项正确。ACD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7.(2022年贵族毕节)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段话针对的是(  )
A.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破坏海峡两岸“三通”的逆流
C.刻意诬蔑抹黑新疆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D.制造香港动乱的“港独”分子
【答案】A
【详解】据“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A项正确;题干内容与“三通”无关,排除B项;题干与刻意诬蔑抹黑新疆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制造香港动乱的“港独”分子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8.(2022年黑龙江龙东)“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渴望。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B.坚持一个中国C.“三不”政策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答案】D
【解析】为了顺利推进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排除A项,D项正确;坚持一个中国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是解决台湾的前提,排除B项;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 一般指“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不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2年甘肃金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追求与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因此,我们,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呼吁,说明我们的严正意向,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
材料二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大国崛起》
材料三开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材料四二口一六年以来,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致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律文献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对美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并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答案】(1)文献:《独立宣言》;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或: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影响:使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或: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祖国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核心精神: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看法: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我们,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代表,……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自《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根据材料二“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美国的南北战争。经过南北战争战争,美国维护了祖国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或使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正面战场的战役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的战役有:百团大战。
(4)根据材料四“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2021年南京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1951年;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1997年;③澳门回归祖国在1999年;④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因此正确排序①④②③。A正确;BCD与事实不符。BCD错误。综上故选A。
2.(2021年新疆、建设兵团中考真题)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香港的割让和回归,抗战胜利后台湾的回归,澳门的回归,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谈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些均体现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故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
4.(2021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中考真题)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
A.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 B.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详解】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故D符合题意;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不是“九二共识”内容,排除A;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排除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是汪辜会谈的内容,排除C。故选D。
5.(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指的是1992年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2021年广西北部湾中考真题)有专家指出,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因此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选项C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排除;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排除;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排除。故选C。
7.(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表达其现实主张的重要策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撰写这两篇文献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社论表达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为此做了哪些重要努力?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答案】(1)辛亥革命没有组织发动广大民众,对农村影响有限,没有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五四运动推动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北伐战争,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建议两岸实现三通;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等
(3)建立了新中国,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领导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中“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可见辛亥革命并没有组织发动广大人民,依据材料一“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可见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第二问依据两段评述分别出自1919年8月《民众的大联合》以及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以得出时代背景是:五四运动推动革命力量的联合;国民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发动北伐战争,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紧迫任务之一是国家统一”“为了推动祖国统一的进程”“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可见社论表达的共同主张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为此做出的重要努力:1979 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建议两岸实现三通;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等。
(3)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致力于实现国家独立、统一、富强,据此分析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建立了新中国,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领导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推动祖国统一进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2020年新疆)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我国从维护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是在“一国”前提派生的,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成功的收回了香港、澳门,并保持了港澳的繁荣稳定;“一国两制”构想,也促进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①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ABC包括不全,排除,故选D。
2.(2020年山东济宁)1992年,海峡两举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因此“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B,B项符合题意;A项是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排除;C项不属于“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排除;D项是发生在2008年,排除。故选B。
3.(2020年甘肃天水)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考查点:“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信息“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等信息可知,题干主要表述的是海协会和海基会为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作出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3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因此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②③,C项符合题意;而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是在八十年代提出的“三通”,2008年实现,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2020年宜宾)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多边外交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国两制的原则D.一个中国的原则
【答案】D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发表《联合声明》:“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即承认一个中国原则;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对话,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由此可知时间轴上的事件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D正确;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行拓展多边外交,A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B排除;一国两制原则是针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出的,C排除;故选D。
5.(2020年广西贵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題。(12分)
材料一:…母亲,酷爽的夏目晒死了,我个号今,我还能背城一战。母样!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台漓》
材料二:1943年11月,中、美、美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朗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領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現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是怎样被分离出去的?除了这次的分离,还有哪两次分离的史实?(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国首脑在当时会晤并发表《开罗宜言》的背景。哪一部文献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间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个方针最早在哪个地区得以实现?(3分)
(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典,你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有何建议?(4分)
【答案】(1)《马关条约》;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到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的史实。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波茨坦公告》。
(3)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一国两制”;香港。
(4)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制造分裂,阻碍统一的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台独”等分裂国家统一的行为。
【解析】
考查点:海峡两岸。解题思路:第(1)小题,依据材料一“酷爽的夏目晒死了,我个号今,我还能背城一战”,可知与《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台湾被日本殖民者割据,台湾和台湾人民正在遭受着日本的残酷统治,即酷热的“夏日”要晒死“我”(台湾),可知台湾是通过《马关条约》被分离出去的;除了这次的分离,还有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到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的史实。
第(2)小题,根据材料二“1943年11月,中、美、美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并发表《开罗宜言》。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的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第(3)小题,根据材料三“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非针对台湾同胞”,可知,“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间的原因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可知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依据这一方针,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可知这个方针最早在香港得以实现。
第(4)小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制造分裂,阻碍统一的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台独”等分裂国家统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