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2022版课标】
【2022】版课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歌谣巧记】
改革开放变化大,衣食住行有变化;物资匮乏成过去,多彩生活乐哈哈;高铁共享网购物,足不出户天下闻;知识爆炸勤学习,与时俱进求发展。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衣 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 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 丰富多彩 起来
食 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 比较单一 ,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 室内设施 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居住环境 明显改善
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① 消费结构 也不断优化
知识点二、交通和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② 铁路营运 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中国已成为 世界民航 大国;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通信: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电信网络 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知识拓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背景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应用 浏览新闻;查询资料;收发邮件;视频通话;网上购物、上课、看病等
影响 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历史解释】
1.改革开放后,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得到了怎样改善?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求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城乡居民收入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们的社会方式发生变革,观念进步;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等。
3.粮票、布票等票证的产生与停用分别说明了什么?
(1)粮票和布票等票证的产生说明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粮食、布匹等物资短缺,不得不按计划限量供给。
(2)粮票和布票等票证停用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商品供应充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种票证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被国家逐步取消,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家的爱物。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2022年贵州六盘水)2021年东京奥运会,年仅14岁的中国10米跳台选手全红婵碾压式夺冠!她的教练告诉记者:贫困的家庭、湛江体校简陋的训练条件都未能阻挡全红婵前进的脚步,她对待训练的态度在同年龄同一批的运动员里面是最投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能够 ( )
①降低要求从容面对②接纳自己乐观坚强③直面困难自信自强④孜孜不倦我行我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2022年江西)下图反映了2013一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A. 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B. 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C.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
3.(2022年贵州贵阳)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节日习俗。今天,我们在燃啟烟花爆竹时的正确行为是
A.在人口密集的小区燃放烟花 B.在规定区域内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C.将炮仗点燃后丢进井盖 D.用小型无人机吊起烟花爆竹进行燃放
4. (2022年陕西)下列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国防力量的壮大 B. 教育事业的繁荣
C. 社会生活的变迁 D. 民族关系的和睦
5.(2022年重庆A卷)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6.(2022年内蒙古赤峰)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7.(2022年浙江宁波)如下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2年海南)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9.(2022年广西贺州)目前,贺州市一些县区的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A.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10.(2022年广东)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11.(2022年浙江绍兴节选)某校学生以“绍兴交通”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阅读各小组收集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交通地理浙东唐诗之路是绍兴交通史上的华彩篇章。学者一般认为,西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反映了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段的主线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唐】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①。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②。 【注释】①镜湖:古代对鉴湖的别称。②青云梯:指天姥山高峻的山路。
第二组:交通历史萧甬线(萧山至宁波)是通过绍兴境内的第一条铁路,1937年初步建成,同年12月,为堵阻日军南侵,萧甬线钢轨全部拆除。1953年7月,铁道部开始重建萧甬线,1957年萧甬线全线贯通。
——摘编自《绍兴市志》
第三组:交通发展
2022年4月,绍兴喜迎交通新时代。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通车,将绍兴、杭州两地的商圈、景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地人们跨市地铁换乘,可享受“一次购票、一轮安检、一站换乘、一票通行”的便利,西湖边瞻仰岳飞,鉴湖畔怀念陆游……共享文化之旅。
(2)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萧甬线“拆除”和“重建”的历史背景,并用一句话写出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3)根据材料,分析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的开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2021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2021年湖南衡阳中考真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3.(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2020年广西河池)2007年,河池市顺利通过“普九”验收。与此相关的我国法律是
《民法通则》B.《环境爱护法》C.《义务教育法》 D.《劳动和社会保证法》
2.(2020年安徽)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A.195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6年
3.(2020年贵州黔东南)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将带着家人到黔东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10.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将带着家人到黔东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 穿现代服装 B.用粮票买米 C.住小洋楼 D. 用微信支付
4.(2020年湖北黄冈)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A.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巨大
5.(2020年宁夏)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70年代末 “三转一响” 80年代 “四大件” 90年代 “三金” 2000~2010年 “一动不动”
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6.(2020年青岛)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所以有了“灰蚂蚁”“蓝蚂蚁”的形容。80年代,中国人一直被忽视与压抑的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
A.三大改造 B.改革开放 C.港澳回归 D.中美建交
7.(2020年北京)朝阜路浓缩北京历史,延续城市文脉。某历史社团开展了朝阜路考察活动。
(搜集资料规划路线)
朝阜路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这条路形成于元代,元大都平则门与齐化门所在位置就是今天的阜成门与朝阳门。历史上这条道路曾被皇宫隔为东西两段,民国时期,人们才可以穿行于旧时的皇家禁地,东西城交通距离缩短。
(1)依据资料,填写①②处对应的内容。写出朝阜路路线的变化。
(实地考察、主题研究)
(2)以上是朝阜路沿线的几处重要考察地点。从以下主题1、2、3中任选一个,并选取两个相关的考察地点,分别说明考察地点与主题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
主题1:近代思想解放;主题2:民俗文化;主题3: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示例:
(整理笔记感悟文化)
朝阜路和中轴线相互结合,一条横贯东西,另一条纵贯南北,共同支撑起北京老城的文脉骨架。在朝阜路两侧,密布着元朝以来类型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元朝的妙应寺白塔是藏式佛塔,清代的西什库教堂是西方哥特式建筑,民国时期修建的中央医院是北京市第一家公立医院,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华侨大厦是首都“十大建筑”之一。
(3)依据以如图文笔记,概括朝阜路的历史文化特点。
(成果运用提升认识)
今天我们的城市建设,在对历史传统加以继承的时候,也要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传统形式并非一个固定形式,而是一段一段的历史所赋予,一代一代的城市居民所创造。例如,在妙应广场规划方案中,采用下沉式广场的方式。使白塔更显得高大,附近公共建筑设计屋顶花园,与广场花园绿地呼应,广场下部安排地下停车场,缓解了周边地区绿地、广场和停车场短缺的问题。
——摘编自高毅存《传统建筑与主流意识——朝阳门一阜成门文化街的思考》
(4)结合学者观点和考察内容,为朝阜路的发展提出一个建议。
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2022版课标】
【2022】版课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歌谣巧记】
改革开放变化大,衣食住行有变化;物资匮乏成过去,多彩生活乐哈哈;高铁共享网购物,足不出户天下闻;知识爆炸勤学习,与时俱进求发展。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衣 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 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 丰富多彩 起来
食 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 比较单一 ,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 室内设施 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居住环境 明显改善
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① 消费结构 也不断优化
知识点二、交通和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② 铁路营运 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中国已成为 世界民航 大国;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通信: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电信网络 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知识拓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背景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应用 浏览新闻;查询资料;收发邮件;视频通话;网上购物、上课、看病等
影响 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历史解释】
1.改革开放后,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得到了怎样改善?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求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城乡居民收入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们的社会方式发生变革,观念进步;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等。
3.粮票、布票等票证的产生与停用分别说明了什么?
(1)粮票和布票等票证的产生说明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粮食、布匹等物资短缺,不得不按计划限量供给。
(2)粮票和布票等票证停用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商品供应充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种票证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被国家逐步取消,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家的爱物。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2022年贵州六盘水)2021年东京奥运会,年仅14岁的中国10米跳台选手全红婵碾压式夺冠!她的教练告诉记者:贫困的家庭、湛江体校简陋的训练条件都未能阻挡全红婵前进的脚步,她对待训练的态度在同年龄同一批的运动员里面是最投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能够 ( )
①降低要求从容面对②接纳自己乐观坚强③直面困难自信自强④孜孜不倦我行我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题干中全红婵之所以能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冠军,这与她艰苦训练是分不开的,启示我们实现梦想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要直面困难,扎实苦干,自信自强,接纳自己,乐观坚强,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④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 (2022年江西)下图反映了2013一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A. 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B. 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C.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2013—2017年我国居民的人均支配收入在不断提升,这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项正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并不能证明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更不能说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排除ABD项。故选C项。
3.(2022年贵州贵阳)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节日习俗。今天,我们在燃啟烟花爆竹时的正确行为是
A.在人口密集的小区燃放烟花 B.在规定区域内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C.将炮仗点燃后丢进井盖 D.用小型无人机吊起烟花爆竹进行燃放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燃放烟花爆竹应该在在规定区域内安全燃放,B项正确;在人口密集的小区燃放、丢进井盖和用小型无人机吊起烟花爆竹进行燃放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
4. (2022年陕西)下列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国防力量的壮大 B. 教育事业的繁荣
C. 社会生活的变迁 D. 民族关系的和睦
【答案】C
【解析】前一组图片体现的是旧社会的交通,后一组图片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交通变化。前后对比说明社会生活变迁巨大,C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交通巨变,不是国防力量、教育事业以及民族关系等,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5.(2022年重庆A卷)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77年到2006年,这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的增加,而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A项正确;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只是现象,并不是材料信息变化的原因,排除B、C两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活的变迁,并没有涉及城市化进程是否加速,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年内蒙古赤峰)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70年代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和“70年代的农村”“现在的美丽乡村”分析可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项正确;题干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无关,排除A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排除B项;选项D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7.(2022年浙江宁波)如下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可知,从2017年我国在教育经费、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支出为3.42万亿、2.46万亿、1.45万亿;2020年我国在教育经费、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支出为4.29万亿、3.39万亿、1.92万亿。我国的这些领域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这说明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无法从图示中反映出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8.(2022年海南)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答案】C
【解析】柱状图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增长,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C项正确;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增长并不能说明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排除A项;图示显示出城市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不能说明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排除B项;柱状图更不能看出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2年广西贺州)目前,贺州市一些县区的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A.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贺州市一些县区的农民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反映了当今时代计算机网络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影响,不是安全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信息技术明显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排除C项;D中“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2年广东)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形成,有利于加速区域协调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电信网络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军备无关,排除B项;材料三个城市圈都不位于西部,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2年浙江绍兴节选)某校学生以“绍兴交通”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阅读各小组收集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交通地理浙东唐诗之路是绍兴交通史上的华彩篇章。学者一般认为,西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反映了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段的主线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唐】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①。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②。 【注释】①镜湖:古代对鉴湖的别称。②青云梯:指天姥山高峻的山路。
第二组:交通历史萧甬线(萧山至宁波)是通过绍兴境内的第一条铁路,1937年初步建成,同年12月,为堵阻日军南侵,萧甬线钢轨全部拆除。1953年7月,铁道部开始重建萧甬线,1957年萧甬线全线贯通。
——摘编自《绍兴市志》
第三组:交通发展
2022年4月,绍兴喜迎交通新时代。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通车,将绍兴、杭州两地的商圈、景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地人们跨市地铁换乘,可享受“一次购票、一轮安检、一站换乘、一票通行”的便利,西湖边瞻仰岳飞,鉴湖畔怀念陆游……共享文化之旅。
(2)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萧甬线“拆除”和“重建”的历史背景,并用一句话写出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3)根据材料,分析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的开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答案】
(2)背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53至1957年,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感悟是开放性设问,凡能结合本题材料和主旨即可,例如,萧甬线“拆除”和“重建”是近现代中国命运的一个缩影。
(3)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方便人们生活,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望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解析】
(2)运用所学知识可知,萧甬线“拆除”的历史背景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重建”的历史背景是1953至1957年,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从中得到的感悟是萧甬线“拆除”和“重建”是近现代中国命运的一个缩影。
(3)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的开通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方便人们生活,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望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2021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可以看出,春晚选择的赞助商的变化,体现了我国“新经济”的潮流,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C正确;题干材料赞助商的变化,与经济体制变化、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发展不符,排除ABD。故选C。
2.(2021年湖南衡阳中考真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可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B正确;图片说明的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是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排除ACD。故选B
3.(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都是新时期我国在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因此,它们的建成都健全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网。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港珠澳大桥方便三地之间人员车辆经济交流、有效吸引香港资金到珠江西岸城市投资、可有力的促进澳门、珠海乃至珠江西岸的经济发展。因此,它们的建成都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据此可知,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故A项正确;青藏铁路的贯通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港珠澳大桥将粤港澳紧紧连在一起,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下新的里程碑,因此,BC项不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排除BC项;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均未涉及到台湾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2020年广西河池)2007年,河池市顺利通过“普九”验收。与此相关的我国法律是
《民法通则》B.《环境爱护法》C.《义务教育法》 D.《劳动和社会保证法》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故C符合题意;《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和《劳动和社会保证法》均与义务教育中“普九”无关,排除A、B和D。故选C。
2.(2020年安徽)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A.195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6年
【答案】D
【解析】考查点:时代变迁。解题思路:根据新词条判断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题干的市场经济、超市、下海等词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故D符合题意;与1956年有关的词汇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等,排除A;与1978年相关的词汇是改革开放等,排除B;与1984年相关的词汇是国企改革等,排除C。故选D。
3.(2020年贵州黔东南)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将带着家人到黔东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10.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将带着家人到黔东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 穿现代服装 B.用粮票买米 C.住小洋楼 D. 用微信支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可知,用粮票买米,说明米的匮乏,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所以要限制供应;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市场就已经放开,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先后退出,所以2020年暑假,黔东南不可能买米还用粮票这一现象,所以B符合题意。
【点拨】逆向选择题,用排除法,可以提高做题的时效性。
4.(2020年湖北黄冈)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A.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巨大
【答案】A
【解析】考查点:中国节日文化。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关键信息“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可知,该题干主要表述的发扬中国节日文化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如除夕、中秋、国庆等。通过节日文化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
5.(2020年宁夏)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70年代末 “三转一响” 80年代 “四大件” 90年代 “三金” 2000~2010年 “一动不动”
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图片内容可知,随着改革开改,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故B符合题意;图片说明的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是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20年青岛)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所以有了“灰蚂蚁”“蓝蚂蚁”的形容。80年代,中国人一直被忽视与压抑的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
A.三大改造 B.改革开放 C.港澳回归 D.中美建交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生活水平低的现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注重衣着的时尚性,因此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53—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发生在1997和1999年,与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不符,排除;D项发生在1979年,是中国的外交成就,与题干信息“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不符,排除。故选B。
7.(2020年北京)朝阜路浓缩北京历史,延续城市文脉。某历史社团开展了朝阜路考察活动。
(搜集资料规划路线)
朝阜路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这条路形成于元代,元大都平则门与齐化门所在位置就是今天的阜成门与朝阳门。历史上这条道路曾被皇宫隔为东西两段,民国时期,人们才可以穿行于旧时的皇家禁地,东西城交通距离缩短。
(1)依据资料,填写①②处对应的内容。写出朝阜路路线的变化。
(实地考察、主题研究)
(2)以上是朝阜路沿线的几处重要考察地点。从以下主题1、2、3中任选一个,并选取两个相关的考察地点,分别说明考察地点与主题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
主题1:近代思想解放;主题2:民俗文化;主题3: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示例:
(整理笔记感悟文化)
朝阜路和中轴线相互结合,一条横贯东西,另一条纵贯南北,共同支撑起北京老城的文脉骨架。在朝阜路两侧,密布着元朝以来类型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元朝的妙应寺白塔是藏式佛塔,清代的西什库教堂是西方哥特式建筑,民国时期修建的中央医院是北京市第一家公立医院,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华侨大厦是首都“十大建筑”之一。
(3)依据以如图文笔记,概括朝阜路的历史文化特点。
(成果运用提升认识)
今天我们的城市建设,在对历史传统加以继承的时候,也要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传统形式并非一个固定形式,而是一段一段的历史所赋予,一代一代的城市居民所创造。例如,在妙应广场规划方案中,采用下沉式广场的方式。使白塔更显得高大,附近公共建筑设计屋顶花园,与广场花园绿地呼应,广场下部安排地下停车场,缓解了周边地区绿地、广场和停车场短缺的问题。
——摘编自高毅存《传统建筑与主流意识——朝阳门一阜成门文化街的思考》
(4)结合学者观点和考察内容,为朝阜路的发展提出一个建议。
【答案】(1)①阜成门。②民国时期。
(2)选择主题一:近代思想解放。考察地点:④⑦.关系说明:④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是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军人物,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体现出近代思想的解放。⑦蔡元培故居,蔡元培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促进近代思想解放。
(3)朝阜路和中轴线相互结合,共同支撑起北京老城的文脉骨架。朝阜路两侧,密布着元朝以来类型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建筑形式多元,文化丰富。
(4)确定其文化街的定位,保护文化古迹;强化文物景观,弱化交通功能。
【解析】
(1)根据材料分析并结合地图,“朝阜路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可知①是阜成门。“历史上这条道路曾被皇宫隔为东西两段,民国时期,人们才可以穿行于旧时的皇家禁地,东西城交通距离缩短”,可知②是民国时期。
(2)根据图表分析,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选择主题一:近代思想解放。考察地点为:④⑦.关系说明:④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是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军人物,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体现出近代思想的解放。⑦蔡元培故居,蔡元培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促进近代思想解放。
(3)根据材料和地图分析,“朝阜路和中轴线相互结合,一条横贯东西,另一条纵贯南北,共同支撑起北京老城的文脉骨架”,可知朝阜路和中轴线相互结合,共同支撑起北京老城的文脉骨架。“朝阜路两侧,密布着元朝以来类型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可知,朝阜路两侧,密布着元朝以来类型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元朝的妙应寺白塔是藏式佛塔,清代的西什库教堂是西方哥特式建筑,民国时期修建的中央医院是北京市第一家公立医院,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华侨大厦是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可知,建筑形式多元,文化丰富。
(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根据材料分析,朝阜路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有:确定其文化街的定位,保护文化古迹、强化文物景观以及弱化交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