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背记要点 第9课 对外开放(原卷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背记要点 第9课 对外开放(原卷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2 09: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对外开放
(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2022版课标】
【2022】版课标·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作用: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过程: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格局: 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点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 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易错易混】
1.近代的开埠通商是丧权辱国的被动“开放”,如今的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的主动开放。
2.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不是深圳,而是海南岛。
【拓展延伸】
1.经济特区中的“深圳、厦门和海南”
(1)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
(2)厦门——我国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3)海南——后增设的、面积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
2.近现代对外开放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2022年山东青岛)1982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被称为“深圳速度”。同时被称为“深圳速度”的,还有深圳人创造的办事效率高、条条框框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下列选项与“深圳速度”的出现相关的是(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城市的开放 D.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2.(2022年江苏镇江)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填人的内容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 D.开放众多内陆城市
3.(2022年四川雅安)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同年5月,国家决定
A.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B.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C.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4.(2022年四川内江)在中共“伟大的历史转折”后,下列历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阐述中国梦宏伟蓝图 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③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5.(2022年湖南常德)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2022年贵州六盘水)在中考专题复习中,符合下列内容的主题是( )
时间 史实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产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1984年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2001年 中国在多哈会议上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议定书
A.健全法治 B.解放思想 C.文化建设 D.改革开放
7.(2022年湖南衡阳)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8.(2022年湖南娄底)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9.(2022年山东威海)下图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最全面的是( )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2022年浙江绍兴)聚焦海南,面向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潮起海之南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二 出彩海之南
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到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
2021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第一个完整自然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76.8亿元,比2020年增长57.7%,增速较全国快3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过程。
(2)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条件及成果。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2021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读下表,提炼反映的主题
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2.(2021年贵州安顺中考真题)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这里的“兴旺发达”主要得益于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D.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3.(2021年海南中考真题)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港口建设成效显著,航空事业快速发展,通信体系构建完整,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和党政网投入运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材料意在说明海南
A.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B.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C.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D.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4.(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宝安(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150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因为深圳被划为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自由贸易区 D.自由贸易港
5.(2021年青海中考真题)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下列城市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①深圳 ②上海 ③西宁 ④环渤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6.(2021年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以下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7.(2021年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8.(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9.(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2001年11月11日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中国加人某世界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该组织议定书上签字。这一组织是
A.联合国 B.华约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0.(2021年四川雅安中考真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宋元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1)概括上图中国对外输出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
(2)根据上图,分析中外交流的特点。
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
利用外资协议 16377项 协议金额78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6.63亿美元)
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1.6万多个 外商协议投资280多亿美元
引进技术合同 3530项 总金额205.5亿美元(其中用于改造我国现有企业技术项目2万多个)
进出口总额 1028亿美元。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6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上表,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概括上图的主题,运用具体史实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2020年四川德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时间关系的递进、开放领城的递进和开放成效的递进等特点。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建立浦东开发区
2.(2020年黔南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下列成为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海南岛 B.深圳 C.福州 D.上海
3.(2020年四川资阳)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2020年江西)从1980年至1985年的5年里,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初步形成了9个工业区,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深圳办厂、开公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
5.(2020年山东淄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编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改革开放”卷 B.“国防建设”卷
C.“民族团结”卷 D.“统一大业”卷
6.(2020年山东济南)据报道,1984年,青岛、烟台被开辟为沿海开放城市;1988年,山东半岛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3年,济南、淄博和潍坊被划为沿海开放区;2019年,济南、青岛和烟台部分地区被划为自由贸易试验区。这说明山东省的对外开放
A.由沿海向内地,程度加深 B.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C.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D.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7.(2020广西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开通于哪个朝代?其开通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盛唐气象”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经济特区,并概述经济特区的作用。
(4)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想?
对外开放
(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2022版课标】
【2022】版课标·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作用: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过程: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格局: 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点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 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易错易混】
1.近代的开埠通商是丧权辱国的被动“开放”,如今的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的主动开放。
2.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不是深圳,而是海南岛。
【拓展延伸】
1.经济特区中的“深圳、厦门和海南”
(1)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
(2)厦门——我国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3)海南——后增设的、面积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
2.近现代对外开放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2022年山东青岛)1982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被称为“深圳速度”。同时被称为“深圳速度”的,还有深圳人创造的办事效率高、条条框框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下列选项与“深圳速度”的出现相关的是(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城市的开放 D.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深圳是中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所以与“深圳速度”的出现相关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A项正确;经济开放区与深圳无关,排除B项;沿海开放城市与深圳无关,排除C项;特别行政区与深圳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江苏镇江)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填人的内容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 D.开放众多内陆城市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因此,①是设立经济特区,A项正确;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在1988年,排除B项; 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在1992年,排除C项;开放众多内陆城市在1992年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年四川雅安)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同年5月,国家决定
A.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B.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C.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C项正确;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在198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在198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在199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年四川内江)在中共“伟大的历史转折”后,下列历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阐述中国梦宏伟蓝图 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③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 ;②20世纪90年代,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③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作出历史性的决策,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④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共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由此可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④②③①,D项正确;ABC项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5.(2022年湖南常德)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6.(2022年贵州六盘水)在中考专题复习中,符合下列内容的主题是( )
时间 史实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产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1984年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2001年 中国在多哈会议上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议定书
A.健全法治 B.解放思想 C.文化建设 D.改革开放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即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推动了以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80年建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故以上内容均属于改革开放的主题,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7.(2022年湖南衡阳)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答案】D
【解析】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从《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初级产品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轻重结构比例的失调问题,A不符合题意;图片中不能说明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出口贸易,B不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比较中国工业制造水平与世界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2022年湖南娄底)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而后逐渐发展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纵深发展到沿边、沿江、省会城市等。材料体现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外开放历程而非农村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C项;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2年山东威海)下图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最全面的是( )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详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伟大的改革开放决策,这一决策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图示中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C项正确;材料图示不能看出农村与城市信息,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1992年,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2年浙江绍兴)聚焦海南,面向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潮起海之南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二 出彩海之南
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到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
2021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第一个完整自然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76.8亿元,比2020年增长57.7%,增速较全国快3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过程。
(2)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条件及成果。
【答案】(1)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逐步扩大。
(2)条件:海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果: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发展速度领先全国。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潮起海之南”“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逐步扩大。
(2)综合材料一图片和文字可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条件是海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据材料二“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到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2021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第一个完整自然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76.8亿元,比2020年增长57.7%,增速较全国快3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可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而且发展速度领先全国。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2021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读下表,提炼反映的主题
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答案】B
【详解】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它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并逐渐深入内地,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符合题意;AC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2.(2021年贵州安顺中考真题)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这里的“兴旺发达”主要得益于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D.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答案】A
【详解】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了深圳的“兴旺发达”,故选A;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没有涉及深圳,排除B;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与深圳的“兴旺发达”无关,排除C;深圳不属于开放内地省会城市,排除D。
3.(2021年海南中考真题)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港口建设成效显著,航空事业快速发展,通信体系构建完整,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和党政网投入运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材料意在说明海南
A.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B.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C.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D.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答案】A
【详解】材料反映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以来,海南的交通航运、网络通讯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这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海南经济发展后劲十足,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海南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涉及到地区生产总值情况、教育文化事业情况以及人均收入情况,故排除BCD。
4.(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宝安(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150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因为深圳被划为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自由贸易区 D.自由贸易港
【答案】A
【详解】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150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A正确;特别行政区是指香港、澳门,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错误;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而材料强调的是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后的变化,C错误;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D材料未涉及。
5.(2021年青海中考真题)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下列城市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①深圳 ②上海 ③西宁 ④环渤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这14个港口城市是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和重庆5个城市,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批准了合肥、南昌、长沙、成都、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贵阳、昆明、南宁、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共17个省会为内陆开放城市,所以城市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所以C符合题意;西宁在环渤海地区之后对外开放,所以A不符合题意;深圳在上海之前对外开放,所以B不符合题意;深圳最先对外开放,之后上海对外开放,所以D不符合题意。
6.(2021年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以下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B
【详解】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属于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青岛属于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镇江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兰州属于内地。题干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故B符合题意;深圳属于经济特区,排除AD;青岛属于沿海开放城市,排除C。故选B。
7.(2021年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选项D符合题意;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内,属于外交,与题意不符,排除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是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阶段,排除B;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属于祖国统一问题,排除C。故选D。
8.(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故B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是在农村,排除A;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不是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不是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
9.(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2001年11月11日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中国加人某世界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该组织议定书上签字。这一组织是
A.联合国 B.华约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在2001年加入的国际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故选D;中国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中国没有加入过华约,排除B;中国在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排除C。
10.(2021年四川雅安中考真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宋元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1)概括上图中国对外输出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
(2)根据上图,分析中外交流的特点。
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
利用外资协议 16377项 协议金额78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6.63亿美元)
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1.6万多个 外商协议投资280多亿美元
引进技术合同 3530项 总金额205.5亿美元(其中用于改造我国现有企业技术项目2万多个)
进出口总额 1028亿美元。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6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上表,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概括上图的主题,运用具体史实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1)内容:中国的创造发明(先进技术和制度)
(2)特点:双向性、互惠性、多样性
(3)内容: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影响: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要,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示例
主题: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
说明: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各项合作;中国坚持公平与正义,从国家利益和是非曲直出发,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舞台上为国际公平与正义发声。
【详解】
(1)依据题干信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可知,这是宋元时期的三大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还有元朝建立的驿站制,都有重要影响,因此示意图中国对外输出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中国的创造发明(或先进技术和制度)。
(2)依据示意图可知,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纸币和驿站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国外,而国外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又传入中国,因此中外交流的特点是双向性、互惠性、多样性。
(3)第一小问,依据信息“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表格”分析可知,“利用外资协议金额785.1亿美元”“外商协议投资280多亿美元”可得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是引进外国资金;据表格“引进技术合同,其中用于改造我国现有企业技术项目2万多个”可得出引进先进技术;据表格“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6位”可得出学习国外管理经验和产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要,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本题是历史小短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主题是: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论述(说明):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各项合作;中国坚持公平与正义,从国家利益和是非曲直出发,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舞台上为国际公平与正义发声。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2020年四川德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时间关系的递进、开放领城的递进和开放成效的递进等特点。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建立浦东开发区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来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设立经济特区,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2020年黔南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下列成为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海南岛 B.深圳 C.福州 D.上海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成为首批经济特区的是深圳,B项符合题意;A项是1988年设立为经济特区,排除;CD项是沿海开放城市,排除。故选B。
3.(2020年四川资阳)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A
【解析】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渐深入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4.(2020年江西)从1980年至1985年的5年里,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初步形成了9个工业区,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深圳办厂、开公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鼓励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深圳的迅速发展,故C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推行是在1953年到1957年,故A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B不符合题意;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得到第一次成功实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2020年山东淄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编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改革开放”卷 B.“国防建设”卷
C.“民族团结”卷 D.“统一大业”卷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首先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浦东开放区、1992年由开放内地的省会、自治区首府等;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反映了改革开放实行的过程,A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选A。
6.(2020年山东济南)据报道,1984年,青岛、烟台被开辟为沿海开放城市;1988年,山东半岛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3年,济南、淄博和潍坊被划为沿海开放区;2019年,济南、青岛和烟台部分地区被划为自由贸易试验区。这说明山东省的对外开放
A.由沿海向内地,程度加深 B.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C.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D.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A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984年,把青岛、烟台开放为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把山东半岛划入沿海经济开放,1993年,济南、淄博、潍坊等8地市相继开放,故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7.(2020广西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开通于哪个朝代?其开通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盛唐气象”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经济特区,并概述经济特区的作用。
(4)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想?
【答案】(1)西汉。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西汉王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最重要通道。
(2) 第一,经济繁荣,与国外贸易往来密切。第二,政治稳定,疆域辽阔。第三,文化繁荣,诗词创作达到中国的顶峰。第四,民族出现大融合的现象,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3) 深圳。作用: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4)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市场,趋利避害。
【解析】
(1)依据材料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议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开辟了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最重要通道。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表现在:经济上,经济繁荣,与国外贸易往来密切;政治上,社会稳定,疆域辽阔;文化上,文化繁荣,诗词创作达到中国的顶峰;民族政策方面,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出现大融合的现象。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设立经济特区,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4)依据前面的材料,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唐朝时期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风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逐渐强大起来。由此得出:坚持对外开放政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融入世界市场,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