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质量监测
八 年 级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廊坊大捷
C.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D.南京大屠杀
2.“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其描述的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增开天津为商埠
D.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3.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英联军 D.八国联军
4.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
A、虎门销烟(现代雕塑) B、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奏折) C、《虎门销烟》(连环画) D、《林则徐》(电影)
A.A B.B C.C D.D
5.阅读分析如图内容,与之相关的近代不平等条约(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开放沙市为商埠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6.徐中约曾评价洋务运动:他们从未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B.本质上是维护清廷的统治
C.实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
D.受顽固派抵制
7.1895年5月10日《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8.1898年清政府发布谕令:“图治之法,以农为体,以工商为用……兼采中西各法,讲求利弊,有能创制新法者,必当立于优奖。”清政府在这一谕令中( )
A.鼓励发展工商 B.照搬西方模式
C.主张重农抑商 D.宣扬中国传统
9.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以此材料,他的目的是( )
A.消除军阀割据 B.实现土地国有
C.反对民族压迫 D.维护民主共和
10.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在积极方面虽然没有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体,在破坏方面却有绝大的成绩,造成了一个大解放的空气,各种革命的新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为中国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D.未能促进中国民主进程
11.他悍然恢复帝制,企图建立万世一系的“洪宪”王朝……全国人民终于识破了他的真面目:原来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共和国的“英雄”,是一个背信弃义、食言自肥的封建暴君,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卖国贼。这里的“他”是( )
A.段祺瑞 B.冯国璋 C.张作霖 D.袁世凯
12.你学习了如图里的法律条文(节选)后,可以确定这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章 人民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三章 参议院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4.“5月4日,在北京求学的甘肃籍学生张一悟、丁益三、张亚衡等参加了一场伟大的斗争。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并逮捕了多名爱国学生,其中有甘肃籍学生王和生等人。5月7日,张一悟、丁益三、张亚衡等学生代表去段祺瑞官邸请愿,要求面见段棋瑞,并递交请愿书……他们三人被甘肃籍同学誉为‘榆中三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护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5.习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919年就是这样的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指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6.1936年3月,法国巴黎《全民月刊》连载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以被俘军医“廉臣”的口吻,描述了中共红军历时8个月、途经6省的经历,是最早向世人介绍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和红军领袖的纪实作品。这部著作( )
A.反映了法国人对中国革命的认可
B.记述了中央红军守卫根据地的壮举
C.为研究红军长征保存了珍贵史料
D.全面反映了北伐战争艰难行军历程
17.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利用国家政权集中了价值达一百亿至二百亿美元的巨大财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说明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农民阶级的利益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工人阶级的利益
18.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延安 C.西柏坡 D.北平
19.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
B.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C.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1.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示意图中的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威海卫战役 D.飞夺泸定桥
2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历史事件是( )
A.北平和平解放 B.南京解放
C.新中国成立 D.三大战役的胜利
23.“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胜利 D.南京解放
24.清末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这反映张謇( )
A.变法图强的理念 B.“实业救国”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观念 D.“扶清灭洋”的主张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5.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 》。自此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 社会。
26. (事件)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事件)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7.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三、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0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图1)由上海乘轮船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材料二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
材料三 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最终选址汉阳(见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1)材料一中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运动有关?派遣学生留美的目的是什么?
(2)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结合材料二中图片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交通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并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张之洞最终选址汉阳建铁厂的原因。结合汉阳铁厂的命运,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五四运动史》(摘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材料二 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说出五四运动的斗争方式有哪些?
材料三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材料三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找出材料三中最能体现该性质的句子。
材料四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材料五 长久以来,五四运动在人们的心中就是作为爱国运动的象征,似乎除了爱国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了。事实上这是一个被误解的符号,完整的五四精神应该包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说到底,“爱国”只是一个概念。我们无疑是爱国的。但是,怎样去爱?怎样去建设一个美好的国家?这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的我们应如何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
30.【辽宁六地文化之一】
1948年9—11月东北迎来了解放。辽宁的锦州、沈阳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战役,见证了革命的传统,记录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伟大征程。
【势如破竹】
材料一 1948年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锦州。19日解放长春,沈阳……逐成孤岛。盘踞在这里的蒋军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东北野战军则步步紧逼,千军万马合围沈阳,作战计划是:首先断绝沈阳蒋军退路,分别包围其卫星据点,然后攻取沈阳。
——摘自《沈阳日报 千军万马合围沈阳》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战役?依据材料分析,东北野战军“千军万马合围沈阳”的目的是什么?还有两次战役与材料一中战役合称为三大战役,写出另外两次战役胜利的意义。
【组织宣传】
材料二(解放战争期间)在市委(北部)城工部领导下,留在沈阳市内坚持斗争的地下党员创办了《东北公报》。党组织还创办了《文化导报》……在沈阳市内的中共地下组织还办有《群众》《青年》《言海》《句报》和《北光杂志》等报刊,……开展动员和组织群众工作。
——摘自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在沈阳》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迎来胜利】
材料三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了。这一天,我们兄弟姐妹随着欢呼的人群,东奔西跑地忙了一天,非常高兴,因为我们知道:“好日子要来了。”
——摘自杨宗桂《我大哥的名字叫“解放”》
(3)根据材料三分析,面对“沈阳解放”百姓的态度是什么?
【以史为鉴】
材料四 东北解放纪念碑采用三角亭式碑形,碑的总高为36.56米。主碑高25米,设计为变形的三角子弹,碑体均用汉白玉装饰,主碑下部三面刻有三个相连的字母“V”,并以40只展翅飞翔的鸽子浮雕烘托,“V”是英文胜利一词的首写字母,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简洁的图案意喻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和三省人民对和平的珍视、企盼和美好祝愿。主碑外侧是顶部相连向下呈三角形环绕主碑的三条拱带,象征着三省人民载歌载舞,共庆胜利的欢乐场面和对英烈的崇敬和悼念。
——摘自《东北解放纪念碑 简介》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东北解放纪念碑传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