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期初测试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期初测试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2 00: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质量监测
九 年 级 历 史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材料中“灿烂的文明”指的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妇女外出的时候,穿的衣服不许超过3件,带的饮食的价值不许超过1奥波尔,饭篮不许高过1英寸(2.54厘米);她们不许夜行,除非是坐在四轮车上,并在车前挂灯照路。这说明,当时雅典妇女(  )
A.出行安全无忧 B.权利受到限制
C.是主要劳动者 D.受到特殊优待
3.他是希腊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他把雅典变成了“全希腊的学校”,在他的周围聚集了希腊许多著名的学者和艺术家。他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他”是指(  )
A.屋大维 B.伯里克利 C.凯撒 D.查士丁尼
4.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B.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C.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D.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5.据统计,阿拉伯帝国的智慧宫从希腊语译过来的著作100多部;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作品约20部;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著作约30部;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著作约20部。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文化兼容并蓄 B.崇尚学术自由
C.教育体系完备 D.文明领先世界
6.日本通过全面移植先进的隋唐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使社会发展呈现跳跃式的前进,完成了本国文化的基础和框架构建。这次“全面移植”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引进了隋唐的政治制度
B.天皇掌握了国家权力
C.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D.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7.拉斐尔擅长画圣母,他笔下的圣母不再是过去宗教画中那种呆板、神秘的圣母,而是美丽温柔和充满母爱的世俗女性,但圣母的眼神却略显哀愁,似乎预感到基督坎坷悲惨的命运。据此可知,拉斐尔的圣母像作品(  )
A.折射出对教皇权威的否定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
C.以悲剧为主要表现形式
D.注重唤醒女性主体意识
8.某西班牙期刊封面语这样写道,2022年是人类完成首次环球航行500周年纪念……夸张地说,这次环球远征标志着第一次全球化的开始。据此判断,该期刊的封面主要人物是(  )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开始实施的一百多年后,这部法典依然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拿破仑还把它用到许多被征服的国家中,德意志中部和南部、普鲁士、瑞士和西班牙也都借鉴了这部法典,它甚至影响到了中美洲和南美洲。这说明《拿破仑法典》(  )
A.影响深远且传播广泛
B.总结了革命以来立法成果
C.体现了自由平等原则
D.推动了拿破仑的对外扩张
10.列宁说道:“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19世纪在世界各个角落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地实现、做到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始的事情。”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  )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民族的解放
C.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D.推动启蒙运动兴起
11.1870年,第一国际巴黎支部发展到20多个,并建立了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后成为巴黎公社的领导核心,在巴黎公社64名委员中,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成员占37名。由此可知,第一国际为巴黎公社(  )
A.准备了指导思想 B.奠定了组织基础
C.指明了正确方向 D.提供了工人政党
1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以下美术作品。据此可知其研究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B.绘画艺术行业日益萎缩
C.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D.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13.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革命和改革,例如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类似的历史事件还有(  )
A.法国大革命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英国“光荣革命” D.中国洋务运动
14.1885年,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提出“脱亚入欧”理论:“在现今文明东渐风潮之际,中国和朝鲜无论如何无法维持其独立,日本莫如脱其伍而与西洋文明之国共进退,随从西洋人对其办法处置。”材料主要表明日本意在(  )
A.追随列强侵略邻邦 B.坚持文明开化措施
C.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D.采取废藩置县政策
15.学者金重远指出,这些领导人完成对殖民主义历史使命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家庭出身、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在他们身上留下时代的局限性,致使独立战争并未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所赋予的任务。“这些领导人”包括(  )
A.拿破仑 B.华盛顿 C.玻利瓦尔 D.章西女王
16.美国学者指出:“在意大利科学于1633年失去活力以后,科学革命在那一时期的一个特点是科学活动在地理上向北转移,从意大利转到了几个大西洋国家,即法国,荷兰和英国。”能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
A.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
B.戴姆勒研制汽油内燃机
C.亚当 斯密写成《国富论》
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7.下列历史事件的概述与对应的“历史评价”,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概述 历史评价
A 从《独立宣言》的发表到1787年宪法颁布 君主立宪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机制
B 从彼得一世改革到明治维新 改革是解救民族危亡的重要途径
C 从内燃机的发明到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D 从德国建立系统教育体系到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工业化国家推广大众教育促进了社会发展
A.A B.B C.C D.D
18.科学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以下科学家与科学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A.卡尔 本茨——内燃机——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
C.达尔文——《物种起源》——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D.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
19.如图所示的目录节选自《大国崛起》一书,目录中的“_______”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1.十月革命后的国家重建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赫鲁晓夫到“老人政治” 4.历史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转折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B.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
C.武装起来,打倒血腥沙皇
D.驶向欧洲列强大家庭的新船
20.奥匈驻德大使奉命把弗兰茨 约瑟夫皇帝的亲笔信呈交威廉二世。信上说:奥皇储遇刺,“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最近在波斯尼亚的可怕的事件发生以后……只要这种罪恶的煽动根源不受到惩罚,则所有欧洲君主国家的和平政策将受到威胁。”信中所谓惩罚塞尔维亚,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
A.巴黎公社运动 B.诺曼底登陆
C.凡尔登战役 D.萨拉热窝事件
21.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经济大危机下,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下列新政措施中,有利于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  )
A.推行“以工代赈”
B.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C.调整劳资关系
D.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
22.威廉 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诸如修建……长途铁路这样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调整工业 B.以工代赈
C.缩减农业 D.整顿金融业
23.1943年美国拍摄的《北极星》等电影中颂扬苏联军民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但是1947年美国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该电影,不仅传讯了编剧、摄制人员,还把其中一些人加入了政府黑名单。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建立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苏联解体
24.它在各个多边贸易协议中扩大了多边纪律,制定了若干国际竞争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贸易壁垒和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加快世界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使一些发达国家单方面以国内法来干扰公认的多边贸易规则受到一定的限制。“它”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5.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如标志着美国诞生,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   》;又如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的宣告了人权、平等基本原则的《   》,这些文献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
26.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道路;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27.大国关系的演变对世界局势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17年,各国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加入    一方作战,加速了一战结束进程。二战后,美苏国家的    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冲突加剧。到1955年“华约”组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三、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0分)
28.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徒工出身的詹姆斯 瓦特对蒸汽机进行改良。他的一位有钱的朋友觉得蒸汽机可能会对自己的煤矿有用,于是给他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经过反复实践和多次改进,詹姆斯 瓦特最终发明了将动力输出端的直线运动转变为连续而均匀的圆周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这种蒸汽机不但可以驱动其他机械装置工作,而且工作效率高、运行安全,不久就在各种工厂和交通运输中得到广泛使用。
一一据【美】海斯等《人类简史》等
(1)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例,依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中技术发明有何特点。并概括指出蒸汽机应用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
——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初“运输手段”主要有哪些?分析交通运输手段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 1817年,霍乱病菌随着征服印度的英国军队传到欧洲。其后,通过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公路、轮船与铁路运输,在新工业化社会人口拥挤、环境肮脏的城镇和海港的人群中,霍乱等传染病迅速传播。19世纪下半叶,以提供洁净水和适当污水处理为标志的欧洲城市卫生革命无疑遏止了其蔓延。
——摘编自【英】理查德 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霍乱传播与防治的影响。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穷兵黩武的轴心国的侵略行为……英国、法国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
——摘编自[美]迈克 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联合国家宣言》把26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肤色的国家集合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下,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实现了一切反法西斯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大联合,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为反法西斯国家扭转被动局面,进而夺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材料三: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 勃兰特在波兰华沙向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敬献花圈后,突然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并祈祷“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这一跪震惊世界,也让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和其他内阁大臣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甲级战犯牌位供于靖国神社后,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参拜靖国神社,日期也十分敏感,可说是毫不遮掩。此举引起亚洲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
(1)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3)对比材料三中的两段材料,分析德日两国对待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及影响分别有何不同。
30.世界历史潮流浩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对苏联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美国的媒体大幅报道并且高度赞扬苏联人民的勇气和智慧。1946年在苏联的支持下,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很快掌握了政权,一些政治家、大部分媒体和宗教出版物对苏联在东欧等地区的行动作了负面解释,反对共产主义的运动成了媒体报道的主题。通过夸大“极权主义”的威胁,杜鲁门政府竭力使人们相信,苏联所代表的共产主义是对美国在世界上的成功和存在的威胁。1946年5月,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60%的被调查者相信苏联想支配整个世界。
一一摘编自刘疆《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转变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材料二:
1947﹣1949年两大阵营对峙情况
项目 项目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出台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
经济 马歇尔计划出台(1947)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49)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55)
地缘政治 联邦德国成立(1949) 民主德国成立(1949)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整个世界的形势已经与战后初期和50年代完全不同,在美苏两极之外,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因此,与前阶段相比,美苏在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都出现了较大变化,以保持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材料四: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的“硝烟”并没有散去。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仍然保持冷战思维,对俄罗斯步步紧逼并严重威胁其安全,最终于2022年2月24日爆发了乌克兰战争,这是欧洲二战之后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冷战的特点,并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的关联。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及这一变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就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谈谈你的看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