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厦门五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案
课题:18吆喝21世纪教育网【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体验作者写“吆喝”的内在情感。(重点)2.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学会感受丰富的生活。(难点)【课时安排】 1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 萧乾,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还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二战记者。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囿(yòu) 钹(bō) 招徕(lái)铁铉(xuán)荸荠(bí qí) 秫秸秆(shú jiē ɡǎn)3.根据意义写出相应的词语。(1)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2) 隔阂: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思想上的距离。(3)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4)招徕:招揽。4. 整体感知。(1)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儿时北京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2)读(4-10段)作者介绍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呢 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 到了夜晚…… 再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春、夏、秋、冬。【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课堂探究】1.品读课文,多方面多角度揣摩语言,看看作者是怎么描绘这些吆喝声的呢?(1)①“馄饨喂——开锅!”“硬面——饽 ( http: / / www.21cnjy.com )饽”“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卤煮喂,炸豆腐哟”……②“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点评: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采用文字实录的方式来描摹“吆喝声”,完全方言化、口语化是突出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2)①心想,多累人啊!(对“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及“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的真切感受。)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恨屋及乌”,由洋人的唱片想到洋人的“胜利公司”的广告商标。“最讨厌”,可谓儿童天真直率的真实写照。)②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能为别人“算灵卦”的盲人,自己的命运却如此凄惨,真叫“我”想不通——这里并非纯粹的鄙夷,而是孩童率真心理的反应。)③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这可真是儿童富于想象力的见证了!)点评:吆喝,是一种怀旧的情怀。作者将童年的点滴融入其中,描绘出一幅美好鲜活的风俗画,让我们咂摸到了吆喝声的真味、情味、美味……2.体味作者对老北京的吆喝声怀怎样的情感?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拓展延伸】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渐渐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我们应怎样抢救这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传统文化,请谈谈。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校本作业。21世纪教育网
二次备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