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08 06: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厦门五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案
课题: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重点) 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难点) 3.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导学】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吴岗,大学教授,报告文学作家。其代表作《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获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奖”。 (2)文体简介: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3)背景简介: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闻名于世的仙湖,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 萧瑟( sè ) 和煦( xù ) 干涸( hé ) 吞噬( shì ) 裸露( lù ) 无垠( yín ) 鹭鸶( sī ) 罗布泊( pō ) 濒临( bīn )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形容冷落、凄凉。( 萧瑟 ) ②(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 干涸 ) ③吞食;并吞。 ( 吞噬 ) ④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沧海桑田 )整体感知:(1)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望无际 的 戈壁滩 ,接着回忆过去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 生命绿洲 ,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除了罗布泊外,还有 青海湖 、 月牙泉 等地都需要拯救。 (2)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有的借助对比,有的巧用修辞,请在书中标注。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2.仔细阅读12、13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思考: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 “盲目”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图本地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甚至不懂生态平衡不懂自然规律,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让黄沙将整个家园掩埋。教训: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组内交流预习导学整体感知(2),并选一例分析作用。 【随堂检测】仔细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1)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2)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请结合课文,展开想象,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布置作业】完成第12课校本作业。 2. 预习第13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