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一粒小小的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其中奥秘主要在于种子的…( )
A.胚根 B.胚 C.胚芽 D.子叶
2.(2分)下面是四粒玉米种子,阴影表示被虫吃掉的部分,其中放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能还会萌发的是( )
A. B. C. D.
3.(2分)俗话说“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春天作物播种前要先松土,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
A.充足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适量的水分 D.适度的光照
4.(2分)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5.(2分)蔬菜种植大户李叔叔家种了50亩菠菜,在菠菜生长旺盛时期应该适当多施(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6.(2分)下列对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叶发育成叶
B.芽原基直接发育成叶
C.芽轴发育成茎
D.芽的生长点和根尖上都有分生组织
7.(2分)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自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8.(2分)如图所示,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液浓度(a)(b)的关系及细胞状态是( )
A.b<a,细胞吸水 B.b>a,细胞吸水
C.a<b,细胞失水 D.a>b,细胞失水
9.(2分)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B.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C.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
D.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二氧化碳
10.(2分)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每种下一棵树,就能让“碳中和”进度条前进一小步( )
A.运输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11.(2分)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
B.在傍晚移栽——增强呼吸作用
C.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D.及时锄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
12.(2分)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
A.提供新鲜的食料 B.起杀菌作用
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清洁鱼缸里的水
13.(2分)大棚蔬菜种植可以弥补蔬菜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经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合理密植,及时灌溉,施肥、治虫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C.适时给作物松土,夜间适当避风降温
D.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14.(2分)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根的细胞 B.花的细胞
C.叶片细胞 D.全部活细胞
15.(2分)在夏天,受潮的粮食和衣物容易长霉,而干燥的粮食和衣物却不容易长霉( )
A.光照 B.水分 C.氧气 D.二氧化碳
16.(2分)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绿色孢子,其主要作用是( )
A.繁殖后代 B.吸收水分
C.吸收有机物 D.吸收无机盐
17.(2分)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细菌 B.青霉 C.蘑菇 D.酵母菌
18.(2分)在培养蘑菇的过程中要加入一些“菌种”,这里的“菌种”指的是( )
A.孢子 B.种子 C.果实 D.花粉
19.(2分)有些真菌会引起动植物的疾病,下列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是( )
A.小麦叶锈病 B.人的扁桃体炎
C.棉花枯萎病 D.水稻稻瘟病
20.(2分)新鲜的牛奶常采用的保存方法是( )
A.腌制法 B.脱水法
C.渗透保存法 D.巴氏消毒法
21.(2分)绝大多数生物都由细胞组成,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艾滋病病毒 B.细菌
C.柳树 D.草履虫
22.(2分)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为( )
A.取食和消化 B.生长和发育
C.繁殖新个体 D.游动和生长
23.(2分)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
24.(2分)“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分别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B.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25.(2分)有人大笑时用力过猛,会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关节软骨发生了病变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C.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D.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26.(2分)切取一段葡萄的枝条,插入潮湿的沙土中,不久枝条的下端长出了根( )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组织培养
27.(2分)人们为了提高家蚕的吐丝量,往往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应使用在家蚕发育的( )
A.卵期 B.蛹期 C.幼虫期 D.成虫期
28.(2分)“蛙满塘,谷满仓。”一只青蛙一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余只( )
A.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雌雄同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9.(2分)看一只鸟卵是否受精,主要看其胚盘,受精卵的胚盘( )
A.色浅而小 B.色浓而大 C.色浅而大 D.色浓而小
30.(2分)鸟类筑巢主要是为了( )
A.休息 B.求偶
C.避雨 D.产卵、孵卵和育雏
二、简答题(共30分,其中31题5分,32题13分,33题7分,34题5分)
31.(5分)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胃肠道致病细菌,其感染人体后,引起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医学上常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类药物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该方法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效率可达80%左右,不易二次感染等优点。
(1)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后,可以依靠其 在胃内自由运动,它的生殖方式是 。
(2)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是一类由 (填“细菌”或“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抗生素。
(3)感染者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时,往往需要连续服药10~14天,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在不良环境中会出现个体缩小, 增厚,形成 的现象。
32.(13分)豆天蛾是一种危害大豆的害虫,如图是它发育过程中的4个时期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1)豆天蛾的发育顺序是[ ] →[ ] →[ ] →[ ] 。它的发育属于 发育。
(2)与豆天蛾相比,蝗虫不经过的发育时期是 。
(3)针对豆天蛾的生活史,消灭豆天蛾的最佳时机是 。
(4)你熟悉的 、 等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豆天蛾的发育过程相同。
33.(7分)请分析如图中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所属的微生物类群分别是 。
(2)适宜条件下,与乙的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它们都是通过产生类似于图中的[ ] 来繁殖后代的。
(3)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 ,因而广泛应用于酿酒和食品制作。
(4)某同学想在自家大棚中“种植”丁,为此,他特意在大棚内安装了许多日光灯保证大棚内昼夜均有较强的光照。请分析说明该同学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 。
34.(5分)如图是关节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1]和[4]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图中[3]是 ,内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起着润滑作用,使得关节具有 的特点。
(3)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使关节具有牢固的特点。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35.(10分)为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是否有抑制作用,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其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一:新鲜大蒜压成蒜泥,双层纱布包住挤压过滤,作为100%大蒜提取液
步骤二:吸取等量不同浓度的大蒜提取液和无菌水,用相同大小的圆纸片浸泡后放置在制备好的大肠杆菌培养皿中。
步骤三: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照相记录抑菌图大小(如甲图),并测量其直径(如乙图)。
请回答:
(1)放置浸泡无菌水的圆纸片的目的是 ;探究过程体现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 。
(2)分析甲图和乙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若要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则选取浓度为 大蒜提取液进行实验,实验变量设置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一粒小小的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其中奥秘主要在于种子的…( )
A.胚根 B.胚 C.胚芽 D.子叶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和及萌发的过程等知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此外,还需要具有完整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充足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当种子萌发时,种皮变软,将储存在子叶或是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输送到胚的胚轴。在种子萌发初期,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茎和叶,种子的胚就发育成了幼苗。
故选:B。
【点评】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的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2分)下面是四粒玉米种子,阴影表示被虫吃掉的部分,其中放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能还会萌发的是( )
A. B. C. D.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据此解答。
【解答】解:A、①种子只损伤到种皮和胚乳,所以胚是完整的还有可能萌发。
BCD、种子损伤到了胚,所以不可能萌发。
故选:A。
【点评】能够通过读图看出种子受到破坏的部分,才能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做出判断。
3.(2分)俗话说“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春天作物播种前要先松土,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
A.充足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适量的水分 D.适度的光照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有利于种子萌发,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故选:A。
【点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4.(2分)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即可。
【解答】解:A、成熟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中间失去横壁。导管具有运输作用,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伸长区。一般长约2~5毫米,其外观透明。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C、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个体小、细胞壁薄、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C不符合题意;
D、根冠,罩在分生区的外面,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5.(2分)蔬菜种植大户李叔叔家种了50亩菠菜,在菠菜生长旺盛时期应该适当多施(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分析】植物生活所需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解答】解: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使枝繁叶茂,使果实;含钾的无机盐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菠菜等主要食用叶,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各种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下列对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叶发育成叶
B.芽原基直接发育成叶
C.芽轴发育成茎
D.芽的生长点和根尖上都有分生组织
【分析】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芽原基。
【解答】解:芽的生长点和根尖上都有分生组织,能使芽不断的生长和发育,其中芽轴将来发育成茎,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故AC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芽的结构和发育是解题的关键。
7.(2分)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自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分析】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不是对水的浪费,分析解答。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故选:C。
【点评】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8.(2分)如图所示,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液浓度(a)(b)的关系及细胞状态是( )
A.b<a,细胞吸水 B.b>a,细胞吸水
C.a<b,细胞失水 D.a>b,细胞失水
【分析】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解答】解:据图可知:a细胞缩小,说明b细胞外的浓度大。
用盐拌黄瓜做凉菜时,会逐渐渗出大量带咸味的汤汁,表明细胞外的浓度大。因此一段时间后。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原理,看细胞液和细胞外溶液浓度哪个大,水总是流向浓度大的一方。
9.(2分)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B.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C.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
D.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二氧化碳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解答】解:A、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
B、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D、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是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氧气。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2分)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每种下一棵树,就能让“碳中和”进度条前进一小步( )
A.运输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我们每种下一棵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
11.(2分)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
B.在傍晚移栽——增强呼吸作用
C.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D.及时锄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
【分析】(1)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解答】解:A、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或空气)的量,释放能量,A正确;
B、一般选择在傍晚时移栽植物,植物蒸腾作用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C、移栽植物时,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D、及时除去杂草、阳光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12.(2分)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
A.提供新鲜的食料 B.起杀菌作用
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清洁鱼缸里的水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分析答题。
【解答】解:把新鲜水草放在金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其长时间的存活,主要目的是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在完成题目的同时,最好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的我们的生活中。注意要把金鱼缸放置在温暖向阳的环境中。
13.(2分)大棚蔬菜种植可以弥补蔬菜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经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合理密植,及时灌溉,施肥、治虫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C.适时给作物松土,夜间适当避风降温
D.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分析】(1)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生理活动是所有活细胞都要进行的,具体部位是在所有的活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解答】解:A、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光合效率;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适时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
D、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所以,夜间适当通风降温”。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4.(2分)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根的细胞 B.花的细胞
C.叶片细胞 D.全部活细胞
【分析】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是组成植物体的所有的细胞,分析作答.
【解答】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只要任何生活的部分都需要能量,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关键抓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只要是活的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
15.(2分)在夏天,受潮的粮食和衣物容易长霉,而干燥的粮食和衣物却不容易长霉( )
A.光照 B.水分 C.氧气 D.二氧化碳
【分析】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解答】解: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长毛发霉为真菌、适宜的温度,由题干中春天温度适宜,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长毛发霉。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关键是从题干中发现,春天说明温度,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长毛发霉,而干燥的粮食和皮鞋不易长霉说明水分。
16.(2分)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绿色孢子,其主要作用是( )
A.繁殖后代 B.吸收水分
C.吸收有机物 D.吸收无机盐
【分析】青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它们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靠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解: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它是用来繁殖后代的。
故选:A。
【点评】掌握青霉的结构即可解答。
17.(2分)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细菌 B.青霉 C.蘑菇 D.酵母菌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以及主要的生物分类,据此回答。
【解答】解: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属于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蘑菇。因此。蘑菇。
故选:A。
【点评】关键是理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18.(2分)在培养蘑菇的过程中要加入一些“菌种”,这里的“菌种”指的是( )
A.孢子 B.种子 C.果实 D.花粉
【分析】孢子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解答】解: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叫做菌落,在大小、光泽度、硬度。例如:无鞭毛的球菌、边缘较整齐的菌落、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这里的“菌种”指的是孢子。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19.(2分)有些真菌会引起动植物的疾病,下列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是( )
A.小麦叶锈病 B.人的扁桃体炎
C.棉花枯萎病 D.水稻稻瘟病
【分析】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并使生物患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足癣等皮肤病、棉花,使之患小麦叶锈病、水稻稻瘟病,不是真菌引起的。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点:臂癣、足癣等皮肤病以及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和水稻稻瘟病等是由真菌引起的。
20.(2分)新鲜的牛奶常采用的保存方法是( )
A.腌制法 B.脱水法
C.渗透保存法 D.巴氏消毒法
【分析】(1)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2)巴氏消毒法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解答】解:利用巴氏消毒法即杀死了牛奶中的大部分病菌体,又保留了牛奶中的有益菌。因此。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
21.(2分)绝大多数生物都由细胞组成,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艾滋病病毒 B.细菌
C.柳树 D.草履虫
【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解答】解:A、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A符合题意;
BCD、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属于动物。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2.(2分)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为( )
A.取食和消化 B.生长和发育
C.繁殖新个体 D.游动和生长
【分析】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1、病毒的形态:
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2、病毒的结构: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病毒的生活方式:
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4、繁殖方式:
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据此解答。
【解答】解: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为繁殖新个体。
故选:C。
【点评】直接考查了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
23.(2分)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解: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减少环境污染,把人粪尿,其中的很多有机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产生甲烷,用于照明,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故选:C。
【点评】关键是掌握甲烷菌是一种厌氧菌,无氧时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
24.(2分)“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分别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B.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家燕筑巢”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飞鸽传书”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所以“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学习行为。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5.(2分)有人大笑时用力过猛,会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关节软骨发生了病变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C.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D.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分析】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解答】解: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故选:C。
【点评】关节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关节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26.(2分)切取一段葡萄的枝条,插入潮湿的沙土中,不久枝条的下端长出了根( )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组织培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扦插的内容,思考答题.
【解答】解: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柳树、葡萄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扦插的概念、应用、优点.
27.(2分)人们为了提高家蚕的吐丝量,往往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应使用在家蚕发育的( )
A.卵期 B.蛹期 C.幼虫期 D.成虫期
【分析】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解: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为完全变态发育,取食桑叶、6天就蜕一次皮,停止取食吐丝。春蚕到了蛹期,无法吐丝了,要想让蚕多吐丝。
故选:C。
【点评】关键知道蚕的发育过程以及蚕在幼虫期吐丝结茧化蛹。
28.(2分)“蛙满塘,谷满仓。”一只青蛙一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余只( )
A.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雌雄同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分析】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解答】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雌雄蛙抱对后,体外受精,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
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
故选:A。
【点评】与两栖动物有关的知识点是经常考查的内容,而且知识点较多,需要同学们准确记忆。
29.(2分)看一只鸟卵是否受精,主要看其胚盘,受精卵的胚盘( )
A.色浅而小 B.色浓而大 C.色浅而大 D.色浓而小
【分析】根据鸟卵的结构中卵细胞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鸟卵的结构中,卵细胞指的是卵黄、胚盘。受精的鸟卵的胚盘颜色深并且胚盘大。
故选:B。
【点评】鸟卵的结构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大家不要死记硬背,可亲自做一下这个实验,亲身感受一下,便可很容易的记住。
30.(2分)鸟类筑巢主要是为了( )
A.休息 B.求偶
C.避雨 D.产卵、孵卵和育雏
【分析】本题考查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
【解答】解: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产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交配、孵卵和亲代抚育等。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孵卵。
故选:D。
【点评】生殖行为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又可分为几个阶段,如迁徙、占域、寻偶和求偶、交配、受孕、产出下一代等,内容极为丰富.
二、简答题(共30分,其中31题5分,32题13分,33题7分,34题5分)
31.(5分)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胃肠道致病细菌,其感染人体后,引起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医学上常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类药物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该方法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效率可达80%左右,不易二次感染等优点。
(1)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后,可以依靠其 鞭毛 在胃内自由运动,它的生殖方式是 分裂生殖 。
(2)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是一类由 真菌 (填“细菌”或“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抗生素。
(3)感染者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时,往往需要连续服药10~14天,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在不良环境中会出现个体缩小, 细胞壁 增厚,形成 芽孢 的现象。
【分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生殖无性生殖方式之一,单细胞的生物通过 细胞分裂形成两个与母体一样的子体。
【解答】解:(1)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依靠鞭毛运动;
(2)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抗生素。
(3)幽门螺旋杆菌在不良环境中会出现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
故答案为:
(1)鞭毛;分裂生殖;
(2)真菌;
(3)细胞壁;芽孢。
【点评】熟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重要一点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2.(13分)豆天蛾是一种危害大豆的害虫,如图是它发育过程中的4个时期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1)豆天蛾的发育顺序是[ ③ ] 卵 →[ ② ] 幼虫 →[ ④ ] 蛹 →[ ① ] 成虫 。它的发育属于 完全变态 发育。
(2)与豆天蛾相比,蝗虫不经过的发育时期是 蛹期 。
(3)针对豆天蛾的生活史,消灭豆天蛾的最佳时机是 幼虫期 。
(4)你熟悉的 苍蝇 、 蜜蜂 等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豆天蛾的发育过程相同。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的发育方式。解答时可以从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幼虫。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如蝶、蚊、蝇、蜜蜂。不完全变态: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发育经历卵、成虫三个时期、蝼蛄、蝗虫等。
(1)豆天蛾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因此发育顺序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
(2)蝗虫的发育顺序是受精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蝗虫不经过的发育时期是蛹。
(3)豆天蛾是害虫,它在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叶,活动范围小。
(4)如蝶、蚊、蝇、菜粉蝶,蚕等的发育经过卵、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
故答案为:(1)③卵;②幼虫;①成虫。
(2)蛹期。
(3)幼虫期。
(4)苍蝇、蚊子、蝴蝶等。
【点评】关键知道豆天蛾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33.(7分)请分析如图中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所属的微生物类群分别是 细菌、真菌 。
(2)适宜条件下,与乙的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丁 ,它们都是通过产生类似于图中的[ a ] 孢子 来繁殖后代的。
(3)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 二氧化碳和酒精 ,因而广泛应用于酿酒和食品制作。
(4)某同学想在自家大棚中“种植”丁,为此,他特意在大棚内安装了许多日光灯保证大棚内昼夜均有较强的光照。请分析说明该同学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 有不妥之处,蘑菇属于真菌,其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生长繁殖不需要较强的光照 。
【分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涉及酵母菌、细菌、青霉、蘑菇、发酵等的知识,图甲是细菌,图乙是青霉,图丙是酵母菌,图丁是蘑菇,识图作答。
【解答】解:(1)如图甲是细菌的结构图,乙是青霉。
(2)乙青霉、丙酵母菌,都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
(3)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如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
(4)丁是蘑菇,属于真菌,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保证了大棚内昼夜有较强的光照。
故答案为:(1)细菌、真菌
(2)丁;a 孢子
(3)二氧化碳和酒精
(4)有不妥之处,蘑菇属于真菌,生长繁殖不需要较强的光照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
34.(5分)如图是关节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1]和[4]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关节软骨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图中[3]是 关节腔 ,内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起着润滑作用,使得关节具有 灵活 的特点。
(3)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2 ] 关节囊 ,使关节具有牢固的特点。
【分析】观图可知: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
【解答】解:(1)据图可知:1关节头、2关节囊、8关节窝。1和4的表面覆盖着一层3关节软骨。
(2)图中3是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2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故答案为:(1)关节软骨
(2)关节腔;灵活
(3)2关节囊
【点评】明确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35.(10分)为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是否有抑制作用,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其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一:新鲜大蒜压成蒜泥,双层纱布包住挤压过滤,作为100%大蒜提取液
步骤二:吸取等量不同浓度的大蒜提取液和无菌水,用相同大小的圆纸片浸泡后放置在制备好的大肠杆菌培养皿中。
步骤三: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照相记录抑菌图大小(如甲图),并测量其直径(如乙图)。
请回答:
(1)放置浸泡无菌水的圆纸片的目的是 起对照作用 ;探究过程体现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 圆纸片的大小相同、吸取的液体的量相等 。
(2)分析甲图和乙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大蒜提取液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 。
(3)若要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则选取浓度为 100% 大蒜提取液进行实验,实验变量设置为 温度 。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贴上浸泡过洋葱汁圆纸片的装置是实验组,放置浸泡无菌水的圆纸片的组是对照组。探究过程体现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是:圆纸片的大小相等。
(2)图甲中加入100%大蒜提取液后,周围出现了抑菌圈。据图乙可知,抑菌圈直径最大。因此分析甲图和乙图,抑菌效果越明显。
(3)想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应选取100%大蒜提取液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例如“0℃、100℃”)中处理相同时间。
故答案为:(1)起对照作用;圆纸片的大小相同
(2)大蒜提取液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
(3)100%;温度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