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赵州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赵州桥》一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领悟语言描写的特色,积累语言,同时认识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课文对赵州桥各部分的设计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会认“拱、济”等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爪”这个多音字的字音,正确书写半包围结构“匠”字的笔画顺序。
2.在理解词语、句意的基础上,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并把它运用到小练笔中。
3.通过朗读学习、体会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三个特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能借助关键词向别人介绍赵州桥。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赵州桥。
二、学习字词,由浅入深。
1.检查预习。
①指生读,相机评价。
②做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习多音字。
(1)认识多音字。
(2)放到语境中识记多音字。例句:猫爪看起来十分锋利。画上有一只张牙舞爪的恐龙。
(3)分享秘诀,再读句子。(猛禽、猛兽的脚念zhao,带尖甲的小动物念zhua。)
3.学习“匠”字。
(1)字理识字。竹筐里装着刀斧工具就是“匠”。
(2)书写“匠”字。
①观察结构。(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再写框)
②师示范书写。
③学生书写“匠”,提醒坐姿。同桌互评。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生说一说,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
2.出示任务一:了解赵州桥,说说信息
3.指生说一说,相机评价。
4.读第一段。
①自由读,指生读。
②相机指导,读出历史的悠久。
5.出示任务二:走进赵州桥,看看样子
①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
②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理解雄伟。
6.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1)从哪里可以体会出赵州桥的“雄伟”?指生说理由。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2)抓关键词,学生分享经验,感受雄伟。(预设)
①体育课上我们折返跑需要50米。
②一个小朋友张开双臂大概是一米,50多米就是50个小朋友张开双臂。③一间教室的长度大概是10米左右,50多米就是5间教室的长度还要长一点。那9米多宽大概就是一间教室的宽度。
(3)还有哪句话也使用了数字?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4)理解关键词。
①借助插图理解“横跨”意思。
②带着感受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过渡)洨河每年都会发大水,甚至冲击力是巨大的!这么雄伟的赵州桥正是有着独特的设计才得以保留至今。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7.出示任务三:解密赵州桥,找找特点
(1)学习赵州桥独特的设计,对比感受。(拱上加拱)
大桥洞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2)欣赏动图,学习赵州桥设计的好处。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评价赵州桥的呢?指生答。
8.学习第四自然段。
在1400多年前的隋朝,人们没有任何的先进机器,建成这样雄伟、坚固的石拱桥,靠的全都是劳动人民勤劳的双手、宽厚的臂膀。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这怎能不说——(齐读第四段)
(过渡)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桥面上雕刻的精美图案也让我们为之惊叹,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9.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习过渡句。
(2)出示任务四:欣赏赵州桥,想想表达
①指生读文。
②指生思考表达特点。
③结合插图有感情地读文。
④师生配合读。
⑤尝试填空。
(过渡)生动的画面、精美的图案、精湛的工艺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工匠们的心血,难怪说赵州桥体现了——齐读第四段)
10.小练笔。
(过渡)人们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幅卢沟桥狮子的图片,请你选择一幅图,仔细观察石狮子的神态、动作,用上“有的”这样的句式。
(1)指生分享。
(2)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积累语言。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化身小导游,介绍赵州桥。提示词: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提示语:大家好!我是导游。欢迎来到赵州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祝大家玩得开心!
2.升华主题,烘托氛围。同学们,古桥师传统文化之一。传统文化还在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中,在精美绝伦的绘画中,在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中,......千百年来,中国人始终在自己的文化中自由的呼吸,尽情的翱翔。课后就让我们继续传统文化阅读之旅,发现更多的文化魅力。
《赵州桥》评测练习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前爪(zǎo zhǎo) 石拱(ɡǒnɡ gōng)桥 横跨(hèng hénɡ)
安济(jì jǐ)桥 设计(sè shè) 智慧(huì hùi)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赵州桥 ( )的图案 ( )的历史遗产
( )的大桥洞 ( )的水花 ( )的设计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固——( )美观——( )创举——( )
智慧——( )宝贵——( )闻名——( )
四、填一填。
赵州桥是_________的石拱桥,赵州桥设计不但_________,而且_________,是我国宝贵的_________。
五、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
1.( )赵州桥是隋朝建造的,至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它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六、结合今天所学,请你做小导游,为你的家人们介绍一下赵州桥吧。
《赵州桥》课后反思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课堂中的“趣味”是教师对文本深入解读后的深入浅出,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我们的“趣味”应该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课前我深入地解读文本,收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赵州桥的形象、特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彗和力量,最后我引出课文中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特点去引导学生学三个重点句:(1)“赵州桥非常雄伟。”(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以此为线索带领学生学习,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思考,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借助创设的几个任务,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例如从"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其次从它独特的设计,“只有一个大桥洞,四个小桥洞”体会它的坚固,切实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的美观时,我引导学生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然后出示了课件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两个字——自豪。
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赵州桥的栏杆上三幅关于龙的描写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修辞,使三幅图联系得自然有序。所以,讲课时我特地突出这个内容,借助卢沟桥的狮子,让学生学会围绕一个意思说一说,学生学到了知识也体验到了想象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略显紧凑,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