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 3个生字,会写 8个字。
2、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课文共三组对话,第一组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儿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第二三组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有 40名同学参与课堂,二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个性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容易接受新兴事物,但理解能力略差。学生集体荣誉感强,但配合意识和耐性较差。因此本节课创设情境,利用游戏、小实验、音乐等手段,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五、教学重、难点
1、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初步理解寓意。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1、大屏出示儿歌,师生听歌认识动物: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虫抓,保护庄稼顶呱呱。小朋友,请记好,保护青蛙很重要。
朗诵完毕,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朗朗上口的儿歌历来受孩子们的亲睐,课始安排儿歌能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起来。)
2、书写“观”字。
3、齐读课题,质疑课题。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二、趣味识字,乐中获知
1、识字游戏。小青蛙刚才对老师说,学习课文前要先考考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过这一关吗?
2、请孩子们交流记住某个字的拿手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拆一拆、考一考、编儿歌、猜字谜”等方法识字。)
请孩子提醒同学们别把某个字写错了。如:“渴”别写成了“喝”。
(此环节把枯燥的识字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让孩子提醒同学们别把某个字写错了,不但能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增强了孩子的互助意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自由读课文并弄清:这篇课文写了谁和谁的对话?它们有几次对话?
2、交流读懂了什么。(孩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朗读、交流是感知的基础。让孩子自主阅读,读中感知,实质是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
3(出示青蛙图片)一只小青蛙呀,坐在水井中啊,跳呀跳呀,从没出过井啦!(伤心地)(出示小鸟图片)一只小小鸟呀,飞到西飞到东啊,飞到井沿歇一歇呀。(高兴地)
4、理解“井沿”,将小鸟和青蛙贴在各自位置上。(直观形象的图形能帮助孩子快速理解词语意思,还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读课文,找出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来,听听它们说了什么?
1、第一次对话
①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②交流读懂了什么。
③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2、第二次对话
①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板书观点。
②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③实验:用纸裹成呈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看似很难的问题。)
④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⑤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⑥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3、第三次对话
①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②想一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③你有没有好办法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眼见为实青蛙跳出井口会看见什么?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1,学习完课文,你更喜欢小鸟还是青蛙?为什么?
2、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可写儿歌,可唱歌,可说一句话,让孩子们在学语文中适时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其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利用文本范例,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六、展开想象,续写寓言
青蛙看完世界后,又碰到了小鸟,这时,它们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天有多大
井口大(?)×
无边无际(?)√
教学反思: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创造了想像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进行小练笔。小鸟建议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你认为青蛙会跳出来吗?经过小鸟耐心的劝说,青蛙在小鸟的帮助下,终于答应走出井口,到广阔的天空去遨游了,请小朋友认真观察思考,青蛙到过哪些地方?他们看到、听到、想到什么?插上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话把它写(或讲)出来,看谁讲得最生动......借助电脑软件,小鸟带着青蛙飞出井口,飞过高山、草原、城市、乡村、江河湖海。练笔效果较好。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们接受了。
《坐井观天》课后反思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创造了想像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进行小练笔。小鸟建议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你认为青蛙会跳出来吗?经过小鸟耐心地劝说,青蛙在小鸟的帮助下,终于答应走出井口,到广阔的天空去遨游了,请小朋友认真观察思考,青蛙到过哪些地方?他们看到、听到、想到什么?插上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话把它写(或讲)出来,看谁讲得最生动......借助电脑软件,小鸟带着青蛙飞出井口,飞过高山、草原、城市、乡村、江河湖海。练笔效果较好。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们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