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 2 月收心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C 强加因果,材料并未表达出流行表达的元素能为年轻人所需要、所接纳,与其展现了松弛的心态、乐观的精神,
以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之间的因果关系。
2.B 张冠李戴,“同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相吻合”是“向上立意”的举措。
3.A A.强调实地宣传和政策举措。B.利用数字技术。C.迎合观众需求,融合创新。D.“ 向上立意”与“向下笔触”
相结合。
4. 材料一侧重于从“科目三”爆火出圈的现象引出对科目三出圈原因的分析。
材料二从科目三爆火出圈现象思考当下互联网时代文艺作品传播持久的思路(做法)。
(每个侧重点 2 分)
5.①既要立意高远,与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相吻合,又要扎根乡土文化,扎根群众,接地气,体现人间烟火气。
②与时俱进,迎合当前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元素,适配当下语境,增加作品受众纵深。
③依托群众常用的媒体介质,发挥数字化平台传播优势。
(每个要点 2 分,如果只照搬文本,缺乏概括,酌情给分。)
6.答案:C“尤其是成家后”原因解说不正确。
7.答案:A.“比拟”不正确,应是“比喻”。
8.①选取“棺材”“坟地”作为类比对象,渲染了黑夜的沉寂氛围,也体现了“我”害怕母亲死亡的念头已经深入骨
髓。
(“类比”1分,具体作用 1 分,若学生答“作比较”或从句式整齐角度作答,可酌情给分。)
②运用排比和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把想象中的温馨场景与现实中母亲简单粗暴的行为对比,表达了“我”对温柔母
爱的渴望。
(“细节描写”或“心理描写”、排比、对比 1 分,具体作用 1 分。)
9. 时间改变了“我”对母亲的情感和态度。
①少年时,反感母亲对自己的“威压”,心有怨恨甚至产生报复念头。②成年后,对母亲情感纠结,努力孝顺母亲内心
却难以释怀。历经坎坷后,感谢母亲,继承母亲不管不顾的血性让自己度过许多人生关卡。③当下,体谅母亲,竭力
保护母亲,并期待母亲永恒的保护。
(每个要点 2 分,若有其他合理要点,可酌情给分。)
(一)文言文
10. AEG(选对一处 1分,超过 3 处,错一处扣分,全选不给分)
原句意思: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候们因此归顺齐国。
11.答案:D 解析:用法相同,但含义不同,同为结构助词,本文用在主谓间取独,《登泰山记》为结构助词“的”。
12.答案:D 解析:文中是说管仲管仲在临死前没有推荐贤人,不是说无人能替代他。
13.(1)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
里贫穷.
(2)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
解析:(1)“贾”,动词,做买卖;“自与”宾语前置;“以……为”固定句式,翻译成“认为”一点 1 分,句意 1 分)
(2)“因”,趁着;“举”,举荐;“自代”,宾语前置,“代替自己”。(一点 1 分,句意 1 分)
14.功:(1)善于理财治政,使齐国富兵强。(2)善于因势利导,转祸为福。
过:临终不能荐贤自代。(“功”2分,每个要点 1 分;“过”1 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答案(共 3 页)第 1 页
{#{QQABAYAAogigAgAAAAhCAwnoCAGQkBGAAIoGxFAEMAABiQFABAA=}#}
15.D.诗歌没有写景
16.本诗中曹操意气用事,好大喜功,缺乏理智,最终惨败。他在破荆州后充满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但胜利让
他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了对潜在危险的警惕,最终输给了对方。
《短歌行》中的曹操求贤若渴,有雄心壮志。他感慨人生苦短,盼贤才来归借贤才之力,助自己一统天下。
(本诗中的形象理解正确 4 分,《短歌行》中形象理解正确 2 分。)
17.(1)渌水荡漾清猿啼 杜鹃啼血猿哀鸣
(2)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每句 1 分,写错句子或有错别字不得分。)
18.② 语序不当,应为“找不到、点不到”;⑥搭配不当,应该将“侵害”改为“侵犯”;
⑦成分残缺,应在“泄露”后加“的风险”或将“带来”改为“导致”
(找到错误点 1 分,修改正确 1 分。)
19. A. 真就治不了了吗(该如何治理呢) B. 而不是消费者的好感和信赖
(每空 2 分,若学生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也可给分。)
20. 语言文字运用Ⅰ表引用,语言文字运用Ⅱ表特定称谓(答对一处得 1 分。)
21 效果:(1)与 “微光”、 “小事”前后相呼应,使语段协调一致,浑然一体。
(2)构成排比,使语句工整精妙,“一”与“震撼人心”相对照,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凡人小善的巨大能量。
(每个要点 2 分)
22. 短评示例:道德榜样的感召力量是无穷的,常向阳的善举让更多人相信:德不孤、必有邻。她就像一束光簇拥另
一束光,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她让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将凡人善举汇聚成社会暖流。
(修辞使用贴切,句式工整 2 分,字数少于 70 字或多余 90 字扣 1 分。)
23.作文
材料解析:
材料一告诉我们英雄来自平凡,英雄不问出处,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成为英雄。材料二站在人类社会利益的角度
突出了英雄巨大的力量和贡献。
考生在立意时可从新时代对英雄的定义、英雄的价值、平凡与伟大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体现出对英雄这一主题的
思考和感悟。
参考立意:
1.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2.凡人善举铸就时代光辉
3.英雄不问出处
4.英雄之光凝聚正能量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文本一: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
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
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
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答案(共 3 页)第 2 页
{#{QQABAYAAogigAgAAAAhCAwnoCAGQkBGAAIoGxFAEMAABiQFABAA=}#}
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
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
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
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管
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
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
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
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
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
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
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
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候们因此归
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
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候
国强大。
文本二:
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治理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
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不说也罢!春秋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
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了
晋文公的余威,在后世还称霸了一百年之久。为什么呢?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存在。齐桓公
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值得困惑的,因为他仅依靠一个管仲,而管仲却死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答案(共 3 页)第 3 页
{#{QQABAYAAogigAgAAAAhCAwnoCAGQkBGAAIoGxFAEMAABiQFABAA=}#}2024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2月收心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2月22日晚上18:30-21:0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
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进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宇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最近,“科目三”火爆出图。有网友说“科目三”舞动世界,确实夸张了些,但称它人
气高涨,出圈出海,还是合情合理的。据统计,在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其话题播放量达到了
近120亿:在国内受到欢迎的同时,“科目三”也火到了国外,在诸多社交平台上,随处可
见“老外”也跳“科目三”。
据报道,“科目三”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后经改编和传播,迅速
火遍大江南北。观看“科目三”视频,舞者跳时,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着
动感背景音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让人看了不禁也想跟着舞起来。
“科目三”为什么如此之火?“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每个人
都能分析个子丑寅卯、说得头头是道。只要逻辑自洽,都能让人信服。
“科目三”的流行是源于中国的乡土文化。更准确地说,“科目三”来自基层,来自群
众,它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有着最接地气的特质。无论它最早出现的场景,还是它的舞
蹈特点,乃至它的精神气质,都让人觉得这个舞蹈是属于草根的,是有人蠓的,是来自火热
的生活,是扎根于群众之间的,体现的是人间烟火气。
另一方面,“科目三”带有很强的感染力,迎合了当前流行表达的元素。它所展现的松
弛心态、乐观精神,以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为年轻人所需要、所接纳。“科目三”的舞
姿很粗犷、音乐很上头,整体看很“魔性”,传递出的情緒热烈而喜庆、幽默而轻松,自然
很有感染力,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尽管有人嫌弃它土得掉渣,但更多的人对此欲罢不能。
千万不要嘲笑“科目三”土得掉渣,也不要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科目三”火的时机
也许随机,但火起来绝非偶然。应该说,包括“科目三”在内,一切能够扎根人民、扎根生
活的文艺作品,都应该火,也会火起来。火,是水到渠成,是众望所归。
(人民艺起评《“科目三”土不土不重要,群众喜欢就足够了》有删节)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试卷(共8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