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区域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学地理参考书》中提到“北部者黄河流域也,中部者扬子江流域也,南部者西江流域也。自周以前,以黄河流域为全国之代表;自汉以后,以黄河扬子江两流域为全国之代表;近百年来,以黄河、西江、扬子江三流域为全国之代表”。1905年,《中国地理学教科书》补充到“北带具大陆性质,寒暑俱烈;南带入于热带,偏于暑溼,有瘴疠;惟中带温和,地味最腴沃”。完成下面小题。
1.1904年《中学地理参考书》中的“三带”划分体现了( )
A.区域具有层次性 B.区域具有差异性
C.区域之间互相联系 D.区域范围持续扩张
2.1905年《中国地理学教科书》的补充内容更关注( )
A.区域划分的水系基础 B.区域边界范围的确定
C.气候分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D.人类对区域自然环境的改造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位置见下图),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科学家表示,我国“天眼”已经发现了一颗“超级地球”,该天体位于距离地球16光年的地方。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天眼”发现的这个“超级地球”可能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中国天眼”选址区( )
A.雅丹地貌广布 B.河流多参与陆上内循环 C.喀斯特地貌典型 D.多数植被季相变化显著
5.“中国天眼”所在区域夏季洪涝灾害严重,有利于减轻洪灾影响的非工程措施有( )
A.修建水库 B.整治河道 C.完善排涝设施 D.推行防洪保险
甘肃是我国的枢纽省,我国的几大地貌形态在甘肃都可以找到,三大自然区划也在甘肃交汇。甘肃定西被称为“陇中苦瘠甲于天下”,其马铃薯产量却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读甘肃地区自然区划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自然区划划分正确的是( )
A.甲:内蒙古草原地区乙:暖温带地区丙:亚热带地区丁:青藏高原地区
B.甲:青藏高原地区乙:暖温带地区丙:亚热带地区丁:西北荒漠地区
C.甲:西北干旱区乙:东部季风区丙:东部季风区丁:青藏高寒区
D.甲:西北干旱区乙:北方季风区丙:东部季风区丁:青藏高寒区
7.定西种植业以马铃薯生产为主的自然原因是( )
A.水源较少 B.降水丰富 C.市场广阔 D.土壤肥沃
德国慕尼黑大学某教授把中国首先分成东部和西部,再分成南部和北部,形成四大综合区,并命名为“金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四大综合区的划分特点是( )
A.区域间有明确的区际边界
B.区域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自然景观差异
C.区域内部只存在整体性
D.区域间优势互补体现区域的动态性
9.我国四大综合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的是( )
A.金色中国区应扩大绿洲农业的规模
B.黄色中国区农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
C.银色中国区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绿色中国区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序号所示盆地与所在省区的简称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新 B.②——黔 C.③——黑 D.④——川
11.关于四大盆地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③盆地水资源丰富 B.④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C.②盆地的东部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①盆地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
格库铁路,是中国境内连接青海省格尔木市和新疆库尔勒市的国铁1级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全长1213.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是中国西北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大漠新丝路”。历时六年建设,该铁路于2020年12月9日全线贯通运营。下图示意格库铁路线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格库铁路建设者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
A.暴雨洪涝 B.高原缺氧 C.河流众多 D.森林茂密
13.格库铁路在阿尔金山的崇山峻岭中蜿蜒而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连接更多的聚落 B.绕开湖泊和沼泽
C.行进在山间盆地 D.降低线路的坡度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图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线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15.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17.下图为伊比利亚半岛及相关资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伊比利亚半岛的地理位置。
(2)解释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与里斯本相比,简述穆尔西亚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
1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平原拥有我国唯一一块黑土地,其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7%,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粮食商品率居全国首位。
东北平原粮食增产以后,大量的秸秆无处可放,为了方便耕作,秸秆大多选择焚烧,或者通过大型运输车“打包离田”(左图)。为了保护耕地的生产力,东北平原开始试验秸秆覆盖还田种植。即收获时,把秸秆就地折断铺在大地里过冬;春季,使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与施肥,作物就在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生长,一直到收获。右图为东北平原示意图。
(1)列举右图中按自然特征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区域。
(2)东北平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简述其原因。
(3)与“秸秆焚烧”和“打包离田”相比,简述“秸秆覆盖还田”的优势。
19.下图示意我国公路一级区划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区和乙区的边界与我国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2)比较乙、丙两区自然特征的差异,填写下表。
乙 丙
主要地形类型 高原、盆地、山地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植被
河流
(3)简述在丁区修筑公路所面临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1.《中学地理参考书》中将我国划分为不同的“三带”,且经济中心会在不同区域之间转移,体现出地理要素分布不均,存在空间差异。故选B。“三带”划分无法体现区域之间互相联系和区域具有层次性,AC错误。区域范围持续扩张不会持续扩张,D错误。故选B。
2.《中国地理学教科书》的补充内容更关注三带气候的宜居性,对人体健康及农业生产(物产)的影响,体现了气候分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没有提到河流水系概况,也没有区域边界范围的确定,AB错误。材料在描述客观事实,没有提到人类活动的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域的划分: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如通常以积温为指标将某个地域划分为不同的热量带;又可采用综合指标,如可以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中东与北非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一般来说,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又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把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3.C 4.C 5.D
【解析】3.由材料可知,该“超级地球”位于距离地球16光年的地方,由所学知识“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4.2光年”可知,该天体不可能位于太阳系、地月系,AB错误;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系在距离银河系中心2.6万光年处,故该“超级地球”仍位于银河系内,C正确;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以外的宇宙,D错误。故选C。
4.“中国天眼”位于云贵高原,纬度低,降水丰富,喀斯特地貌典型,C正确;雅丹地貌多分布于干旱地区,A错误;云贵高原大多数河流能流入海洋,参与海陆间循环,C错误;自然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季相变化不明显,D错误。故选C。
5.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完善排涝设施均属于工程措施,ABC不符合题意;推行购买防洪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明显不是工程措施,D正确。故选D。
【点睛】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洪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洪水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亦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6.C 7.A
【解析】6.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根据三大自然区划看,甲位于河西走廊东南部,属于西北干旱区;乙和丙属于东部季风区,丁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青藏高寒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定西位于陇中地区,位于季风有非季风区分界线附近,降水相对较少,水资源少,且该地区土壤贫瘠,而马铃薯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适合当地种植,A正确,BD错误;市场因素不属于自然因素,排除C选项。故选A。
【点睛】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距兰州市仅98公里,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兰白都市经济圈毗邻。
8.B 9.D
【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进行划分的,西北地区主要以戈壁荒漠为主,被称为金色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以黄土和黑土为主,被称为黄色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广布,被称为银色中国;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高,被称为绿色中国,故B正确;自然区域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A错误;区域是一个整体,内部也具有差异性,C错误;区域之间优势互补体现区域的开放性和联系性,D错误。故选B。
9.西北地区容易出现荒漠化问题,不适宜扩大绿洲农业的规模,A错误;黄色区域为北方地区,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B错误;银色中国的青藏高原应注重环境保护,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错误;绿色中国为南方地区,低山丘陵广布,适合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立体农业,D正确。故选D。
【点睛】具有一定面积的地区被称为区域,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和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和开放性。
10.A 11.B
【解析】10.图①中85°E穿过该盆地,盆地东侧海拔较高,所以①盆地为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新疆简称新,A正确。图②中105°E穿过该盆地,是四川盆地,四川的简称是川,B错误。图③位于40°N附近,南部海拔较高,为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新疆简称新,C错误。图④海拔总体大于3000m,是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简称青,D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故选A。
11.③是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是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故A错误。④为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矿产资源丰富,B正确。②盆地为四川盆地,其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其西部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故C错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而①是准噶尔盆地,故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的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省级简称最容易出错的是:黔-徽-赣-沪-冀,5个省区有两个简称:贵州、陕西、四川、甘肃、云南。
12.B 13.D
【解析】12.格库铁路从青海省格尔木市至新疆库尔勒市,沿线地区,降水偏少,暴雨洪涝少,A错误;沿途经过青藏高寒区,在高寒地区路段施工,会产生高原缺氧,B正确;铁路沿线地区降水偏少,河流欠发育,C错误;沿途气候或干旱、或寒冷,森林植被稀疏,D错误。故选B。
13.阿尔金山的崇山峻岭中地势起伏大,聚落稀少,A项错误;铁路沿线地区降水偏少,湖泊和沼泽欠发育,B项错误;铁路在崇山峻岭中的蜿蜒地带不一定位于山间盆地,C项错误;该铁路地跨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落差大,在阿尔金山的崇山峻岭中蜿蜒而行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线路坡度,D正确。故选D。
【点睛】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高寒,生态脆弱,且有广泛冻土分布,在交通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这些困难。
14.A 15.A
【解析】14.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划分我国四大区域最基本的因素是气候和地貌,不同区域的气候和地貌等自然特征有所不同。区域内部有相似性和连续性,也存在一定的分异,A对,C错;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是不明确的,B错;区域与区域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D错。故选A。
15.本题实际考查我国四大区域的特征。①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黄沙漫漫,被称为“金色中国”,其原因是地处内陆,气候干旱,A对;②位于青藏地区,该区地势高,气温较低,冰川广布,雪峰众多,称为“银色中国”,这是由于其高寒多冰雪,是地势影响,B错;③是我国南方地区,雨热同期的气候,植被葱郁,称为“绿色中国”,受气候影响,C错;④是我国北方地区,因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色中国”,黄土高原受到风力沉积影响,华北平原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D错。故选A。
【点睛】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16.(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分析】本题以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图及农业生产为载体,涉及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因此本小题应从人类活动去分析。“于1957年开始垦荒”,说明开垦历史短,因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说明该地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因此环境优良。
(2)病虫害与环境关系密切。建三江位于48°N附近,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及虫卵不易越冬,病虫害少;夏季白昼长,昼夜长短差异较大,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温度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所以病虫害少。
(3)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应从土壤的天然肥力和农业科技两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土壤肥沃,肥力高,使用化肥少;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化肥的使用效率高,导致化肥使用量少。
17.(1)伊比利亚半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大西洋以东,地中海以西。
(2)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地壳活跃。
(3)与里斯本相比,穆尔西亚的气温年较差更大,降水较少;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冬季由于受到山地的阻挡作用,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减小,气候温和,降水不多。
【分析】本题组以伊比利亚半岛区域图和里斯本、穆尔西亚两城的气候资料图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描述地理位置、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和对比差异,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成因等,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地理位置一般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即可。从伊比利亚半岛图中看出,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位于36°N﹣43°N,位于北半球,北温带;大部分0°﹣8°W之间,位于东半球;海陆位置:位于大西洋以东,地中海以西地区。
(2)结合图示伊比利亚半岛和板块构造理论分析,伊比利亚半岛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火山带上,这个地震火山带是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所以多火山地震。
(3)气候特征一般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气温、温差、均温等,降水包括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雨季长短等描述。读右侧图两城市气候资料图看出,穆尔西亚冬季比里斯本气温低,夏季比里斯本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降水更少,故穆尔西亚气候的大陆性更明显一些。原因需要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地形、洋流等分析。该地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而里斯本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更多。
18.(1)陆地,或海域;地形区或流域;湖泊等。
(2)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产量高;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
(3)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腐烂的秸秆,可补充土壤肥力;减少碾压,使土壤更加疏松;避免焚烧,减轻大气污染;减轻农业生产的工作量,减少投入等。(写出其中3点即可)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区域的划分、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条件、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注意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不同类型区域,根据海洋和陆地分布可划分为陆地、海域等,根据地形分布可划分各地形区(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等),根据河流分布可划分出不同的流域,如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等,根据水域分布还可划分出湖泊等(如图中的呼伦湖)。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北平原是我国唯一的一块黑土地,土壤肥力高,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7%,但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粮食商品率居全国首位,其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粮食产量大,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秸秆覆盖还田,即在收货时将秸秆折断铺设在大地里过冬,春季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与施肥,作物在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生长,一直到收获。冬春季节风力强,覆盖秸秆可减少风力对土壤侵蚀。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融水量大,农田表面覆盖秸秆可有效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春季利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与施肥,减少了碾压,使土壤更加疏松。作物在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生长,一直到收获,秸秆会逐渐分解腐烂,为土壤提供肥力。与秸秆焚烧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减少了大气污染。与打包离田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减少了农业生产的工作量,减少了投入。
【点睛】
19.(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带的分界线、水田农耕区与旱田农耕区的分界线等。(合理即可,任答四点,4分)
(2)
乙 丙
主要地形类型 平原、丘陵 ——
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典型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河流 众多,水量较大 较少,水量小
(3)边缘地带山高坡陡,地质灾害多发;高原内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等。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中国地理分界线和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
【详解】(1)地理分界线:甲区和乙区的边界是秦岭-淮河一线,它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越的地方,是1月0°等温线穿越的地方,它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带的分界线、水田农耕区与旱田农耕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河流结冰和不结冰的分界线等。
(2)比较乙(南方地区)、丙(西北地区)两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乙地主要地形类型为平原、丘陵;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众多,水量较大;
丙地主要地形类型为高原、盆地、山地;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河流较少,水量小。
(3)在丁区(青藏高原区)修筑公路所面临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高原边缘地带,山高坡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防范土地荒漠化的工程量大等。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