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三角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力图打造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相似系数高是中三角城市群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读“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略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中三角城市群的突出特点是( )
A.城市群密度大 B.城市开发空间广阔
C.城市化水平高 D.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2.中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邻近 B.科技水平接近
C.资源禀赋相似 D.劳力成本相当
广东省历来有“方言宝库”之称,境内形成粤语、闽语、客家语三大汉语方言区,个别地区兼用其他方言。近年来,因教育普及与经济发展,广东省的方言分布格局不断变化。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广东省三大汉语方言区具备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覆盖范围的固定性 B.区域划分指标的多样性
C.区域分区边界的过渡性 D.区域内特征完全一致性
4.与客家语区相比,广东省粤语区( )
A.气候更为干热 B.城镇化率更高 C.地势更加崎岖 D.农业产值更低
西开普省位于南非西南部,地跨两大洋,东西两岸受不同洋流影响。下图为西开普省在南非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西开普省( )
A.热带草原气候分布较广 B.西岸海水盐度小于东岸
C.河流汛期常出现在1月 D.近岸海域常有浮冰出现
6.与西海岸市相比,伊甸市海岸附近( )
A.沙滩上游客纷至 B.海面上渔船成群 C.降水季节差异大 D.盛行上升冷海水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与下列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B.400mm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温带与寒带分界线
8.青藏高寒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光照不足 B.人口稀少 C.热量不足 D.昼夜温差大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几十年以来,该区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图1、图2分别是1985年和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状况。
9.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优越自然区位是( )
A.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 B.气候湿润,旱涝灾害多发
C.水网稠密,内河航运便利 D.矿产丰富,开采历史悠久
10.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地区形成了以种植小麦、青稞为主独具特色的河谷农业。青藏高原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特殊的地理环境,体现了区域的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联系性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某一部门的产值占该地区总产值的比例与全国该部门的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山地和丘陵面积占74.63%,平坦地面积占20.32%。下表为1978~2019年浙江省三大产业区位商,第一产业中种植业与林业区位商差异大。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1978 1990 20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9
第一产业 1.37 1.7 0.68 0.49 0.49 0.48 0.5 0.49 0.48 0.49 0.48
第二产业 0.91 0.99 1.16 1.1 1.08 1.08 1.09 1.11 1.12 1.13 1.11
第三产业 0.76 0.75 0.93 1.1 1.03 1.04 1.01 1 0.99 0.99 1
11.2000年以后,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的专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第一产业的产品供给能力较高
C.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
D.第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高
12.形成浙江省种植业与林业区位商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劳动力 C.地形 D.市场
读某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此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少很多
C.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更佳
D.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多于北方地区
14.造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B.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
北京某中学地理教师,七月下句自驾去云南昆明旅游。下图为自驾游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教师自驾从北京到云南昆明( )
A.先后穿越太行山脉和秦岭 B.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
C.沿线所经地区气温越来越高 D.由外流区进入内流区
16.该教师自驾途经省区可能看见或体会到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晋——家家打稻趁霜晴 B.秦——草原茫茫牧牛羊
C.滇——椰风海韵醉游人 D.蜀——竹深树密虫鸣处
二、综合题
17.新疆既有高大雪山,也有漫地黄沙,但沿河地带的绿洲,瓜果飘香,农人在玉米、棉花地里忙碌。读我国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水系简图和阿克苏市的气候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塔里木河主要参与水循环类型是 ,其最主要的河水补给类型是 ,影响补给量因素是 。河流水量从上游到下游,沿途因 、 、 ,水量减少,直至在沙漠里消失。随着全球变暖,该河水量未来变化趋势是 ,河流长度变 。
(2)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角度,简述塔里木河在阿克苏市河段的水文特征。
(3)塔里木盆地发展经济最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包括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发展区,其中生态发展区又分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两种类型。各主体功能区经济结构不同,碳排放差异显著。如图示意2010-2016年广东省各主体功能区历年碳排放总量变化。
(1)指出图示期间广东省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及各主体功能区排放量的差异。
(2)推测优化开发区碳排放总量增速趋缓的原因。
(3)分析生态发展区碳排放强度(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很高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广东省海珠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弱潮河口,2021年海珠区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通过顺涌建围、设置闸梪(用来控制深水沟水量)、挖沟抬畦、沟(涌)泥上田,巧妙构建了“水—果(菜、花卉)—草—鱼—鸟”完整生态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下为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示意图。
(1)依据高畦深沟模式,概述海珠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专家认为,高畦深沟模式克服了当地自然条件的不足。对现代农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请说明依据。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纽瓦克湖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的巴罗角,长180米,深约6米,北部有一条狭长,低矮的陆地,像一个堤坝,将其与北冰洋隔开。湖水分上下两层,保持着明显的分界线:上层是淡水,生活着淡水鱼类;下层是略带苦味的咸水,生活着海生动植物。上层的生物与下层的生物互不往来,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水域中,故人们称其为“双层湖”。下图示意纽瓦克湖地理位置。
(1)说明纽瓦克湖上、下两层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
(2)推测纽瓦克湖成为“双层湖”的形成过程。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C
【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中三角城市群包括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北省。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中三角城市群的突出特点是城市密度小,城市开发空间广,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三角城市群矿产资源丰富,资源禀赋相似,都是以重工业为主,中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高,C正确;地理位置邻近,经济联系密切,但对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影响较小,A错误;中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高与科技水平接近、劳动力成本相当关系不大,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客观环境的制约。通常而言,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因素有: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技术进步、区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政府的制度安排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使产业结构不断演进。
3.C 4.B
【解析】3.由题中信息可知,因教育普及与经济发展,广东省的方言分布格局不断变化说明区域覆盖范围存在动态性,A错误;图中区域划分指标单一,仅根据方言分布划分,没有体现出多样性,B错误;方言区边界具有过渡性,C正确;区域内特征不可能完全一致,只是以某个指标为主,D错误。故选C。
4. 客家话区主要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语区位于中部和珠三角地区,相比客家话区,粤语区纬度稍低,受海洋影响更大,更加湿润,A错误;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更高,B正确;客家话区主要位于山区,粤语区有山区,也有珠三角平原地区,地势更平坦,C错误;粤语区农业多面向城市或出口,产值更高,D错误。故选B。
【点睛】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迁移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5.B 6.B
【分析】5.读图可知,该地位于非洲南部南纬30°—40°之间,为地中海气候,A错误;该地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盐度较低,东岸受暖流影响,盐度较高,B正确;该地冬季为雨季,河流汛期常出现在7月,C错误;该地位于亚热带、热带地区,近岸海域不会有浮冰出现,D错误。所以选B。
6.西海岸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以晴朗天气为主,沙滩上游客更多,伊甸市海滩游客较少,A错误;伊甸市位于寒暖流交界处,渔业资源丰富,海面上渔船较多,西海岸市渔业资源不如伊甸市丰富,B正确;西海岸市为地中海气候,降水的季节差异更大,C错误;伊甸市没有上升冷海水,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冷海水带来冷水性的鱼类,暖海水带来暖水性的鱼类,加上洋流交汇引起海水泛动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洄游,所以鱼类比较集中形成渔场。
7.A 8.C
【解析】7.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该界线也与我国1月气温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划分东部季风区内北方和南方的重要分界线,A符合题意;400mm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不是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排除B、C;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不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排除D。故选A。
8.根据所学可知,我国青藏地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热量不足,C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地势高,纬度较低,晴天多,光照充足,排除A;当地人口稀少主要是农业发展落后的结果,且人口稀少对高寒牧区的发展影响较小,排除B;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属于有利条件,排除D。故选C。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土地(地形土壤)、水源(丰富程度和灌溉便利程度)。(2)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技术、政策和产业基础(设施)等。
9.A 10.A
【解析】9.长三角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便于进行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A正确;旱涝灾害多发不是优越条件,B错误;内河航运便利属于社会经济条件,C错误;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缺乏,D错误。故选A。
10.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青藏高原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特殊的地理环境,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A正确;差异性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B错误;开放性指的是区域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方式与其他区域发生联系,C错误;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个不是联系性而是开放性特征,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点睛】一般来说,区域具有以下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
11.D 12.C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1978~2019年浙江省三大产业的区位商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产业发展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1.由材料可知,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某一部门的产值占该地区总产值的比例与全国该部门的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故而当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由表格可知,2000年以后,浙江省第一产业的区位商小于1,说明浙江省第一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自给性部门,难以向外供给,因此AB项错误;20010—2013年,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浙江省第三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在20010—2013年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C项错误;2000年以后,浙江省第二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浙江省第二产业的区位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业化水平高,因此D项正确。故选D。
12.由材料可知。,浙江省的山地和丘陵面积占74.63%,平坦地面积占20.32%,说明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少,使得种植业生产处于劣势,林业生产具有优势,因此形成浙江省种植业与林业区位商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所以C项正确;浙江省的气候、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对种植业和林业的区位商差异影响较小,因此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区位商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当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
13.B 14.A
【分析】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南方地区的人口数量占比大于北方地区,但耕地占比较北方地区小,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少很多,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水土搭配较差,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4.造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区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年降水总量差异大,A正确;河流湖泊数量差异也主要是因为降水差异,植被覆盖率对水资源总量影响不大,南方地区蒸发总量大、水资源总量也大,蒸发总量不是影响两地水资源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使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15.A 16.D
【解析】15.根据图中线路可知,该教师自驾从北京到云南昆明先后穿越太行山和秦岭,A正确;该线路始终在季风区,B错误;所经过沿线,四川盆地夏季气温比昆明高,C错误;图中沿线地区都属于外流区,D错误。故选A。
16.七月下旬气温较高,山西不可能有霜,A错误;线路所经过的陕西地处黄土高原,不以草原为主,B错误;云南为亚热带内陆地区,没有椰风海韵,C错误;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有竹深树密虫鸣景象,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气候干旱,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两地以牧业为主;南方地区纬度低,气候湿热,北方地区纬度低,四季分明,是我国的季风区,农耕发达。
17.(1) 陆地内循环 冰川融水 气温 蒸发 下渗 灌溉用水 渐渐减少 短
(2)河流水量小,但季节变化大,有夏汛,冬季断流;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3)水资源短缺
【分析】本题以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水系简图和阿克苏市的气候资料表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水循环环节、河流水文特征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图中塔里木河流域四周为高山,水系呈向心状,河水最终在盆地内消失,说明其是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高大雪山、漫地黄沙,绿洲”及阿克苏的气候资料显示的全年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表明其最主要的是冰川融水,影响补给量因素是气温。
因河水补给来源较单一,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沙漠疏松,下渗量大,“绿洲,瓜果飘香,农人在玉米、棉花地里忙碌”表明农业用水量大,但几乎没有雨水补给,故河流水量从上游到下游因蒸发、下渗、灌溉用水水量减少,直至在沙漠里消失。
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河水减少速度加快, 该河水量未来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河流长度变短,河流在沙漠里提前消失。
(2)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少雨,但蒸发量大,故河流水量小。主要补给来源是冰川融水,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出现夏汛,冬季气温低于0℃,冰川不融化,河流断流,同时河水结冰。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故河水含沙量大。
(3)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主要河流水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故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
【点睛】
18.(1)趋势:缓慢增长。差异:优化开发区碳排放量大,重点开发区与生态发展区碳排放量较小(或生态发展区碳排放量最小)。
(2)产业结构升级,高耗能产业向外转移;能源结构优化,绿色能源比重增大;能源利用技术进步,能耗降低。
(3)生态发展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主要任务,农业占比大;农业的碳排放强度较大;生态发展区经济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低。
【分析】本题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主体功能区类型的碳排放差异、优化开发区碳排放总量增速趋缓以及生态发展区碳排放强度高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在2010年至2016年,广东省碳排放总量增长约15000万吨,整体变化趋势缓慢增长。从不同主题功能区看,优化开发区碳排放量最大,重点开发区与生态发展区碳排放量较小。
(2)优化开发区碳排放总量增速趋缓的原因包括:广东省产业升级导致高耗能产业向外转移,地区消耗能源减少,碳排放量相应减少;新能源及绿色能源的使用促进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减少了碳排放量;能源利用技术进步使得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从而减少碳排放量。
(3)生态发展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主要任务,农业占比大,而农业因产值较低,单位产值碳排放量相对较高,碳排放强度较大;生态发展区经济技术较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落后,能源利用率低,这也使得碳排放强度增大。
19.(1)地处三角洲,地势低洼,易受潮涌作用;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全年暖热,温差较小,雨量充沛,旱雨季明显;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2)利于提高土壤层高度,提高土地生产力;深沟蓄水调水以抵抗干旱等广东常见极端天气影响;顺涌建围抵御潮汐涨潮、台风等带来的危害;兼顾养殖,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下水位,使旱作成为可能。
【分析】本题以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为材料,涉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表述。设问要求要结合该地农业发展的特殊模式,应重点凸显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地势低洼,易受潮涌作用;临海位置使其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全年暖热,温差较小,雨量充沛,旱雨季明显;地处我国南方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2)该问题突出该模式如何实现了当地趋利避害,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材料信息“通过顺涌建围、设置闸梪(用来控制深水沟水量)、挖沟抬畦、沟(涌)泥上田”和图示信息可知,高畦深沟模式利于提高土壤层高度,能够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生产力;深沟蓄水调水以抵抗干旱等广东常见极端天气影响,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顺涌建围能够抵御潮汐涨潮、台风风暴潮等带来的危害,减少风浪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外文字信息和图中均显示了“水—果(菜、花卉)—草—鱼—鸟”的完整生态链,既有经济效益又兼顾生态环境效益,引导现代农业生产更好地向人地协调方向发展;同时高畦深沟模式可以降低耕地的地下水水位,能在耕地上发展旱作农业。
【点睛】
20.(1)上层:积雪融水、大气降水。下层:海洋水(或海水)。
(2)地壳抬升,海湾上升,形成低洼地;春夏季有大量淡水(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汇入湖中;湖泊离海较近,北部海水易被海上风暴激起,翻过狭窄、低矮的陆地,掀进湖里,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大,沉到湖底;上层淡水易结冰,受寒冷气候的影响,结冰期长,无法流动,使上下两层湖水间保存着明显的分界线,形成“双层湖”。
【分析】本题以纽瓦克湖独特的水文特征为材料,涉及湖水补给、独特湖水性质形成过程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
分析材料可知,纽瓦克湖上层为淡水、下层为咸水。大气降水、河流水等属于淡水,海水性质为咸水;纽瓦克湖位于北冰洋沿岸,冬季降雪充足,大量融化的雪水在春天流入湖中,对湖泊进行补给,夏季雨水流入湖中,也可对湖泊表层淡水进行补给。因此上层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由于将纽瓦克湖与北冰洋隔开的陆地低矮,因此在风力作用下,北面海水被海上风暴激起,翻过低矮的陆地,掀进湖里,由于海水的比重比淡水大,所以最终沉到湖的底层,因此下层的补给水原为海洋水。
(2)
“北部有一条狭长,低矮的陆地,像一个堤坝,将其与北冰洋隔开”,说明纽瓦克湖所在区域曾经是海湾。因此“双层湖”的形成过程应从湖泊的形成、上层淡水、下层咸水的来源、上下层水不相混合的原因等方面考虑。海湾变成陆地湖泊应是地壳上升的结果。由于地壳运动,海湾上升,形成低洼地,它的北部是一条狭长的陆地,像一个堤坝与北部的海水隔开。纽瓦克湖位于北冰洋沿岸,冬季降雪充足,大量融化的雪水在春天流入这个“口袋”里,又因为湖上气候奇寒,使这些淡水始终不能和咸水相混。由于湖泊靠近海洋,有时北面海水被海上风暴激起,翻过狭窄的“长堤”,掀进湖里,而海水的比重比淡水大,所以就都沉到湖的底层去了。综上所述,纽瓦克湖湖底层的水比邻近海洋中的海水要咸。纽瓦克湖位于北极圈内,上部两米多厚的淡水层经常冻结成冰,无法流动。这样淡水和海水之间的界面便格外分明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