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2 10:3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 大 改 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三大:指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三大门类
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学习目标
1、分析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知道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结果。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及政策。
3、分析归纳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理解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一: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材料二:土改后,部分农民天灾人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钱耕种的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
算一算: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万 ÷3 亿≈0.01(头/人)
结合材料,概括农业合作化的原因
(1)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3)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原则:
方法: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阶段: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由几户或者十几户组成,几户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所有物资仍归私人。
阶段1
农业互助组
阶段2
初级社
在互助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牲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按劳分配
阶段3
高级社
基本单位是生产队,土地、大型农具及牲畜无偿归集体所有;产品按劳动工分统一分配
私有制
公有制
实质: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生产合作社使用机械农具
丰收时节,农村合作社领取粮食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2、手工业合作化(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
方式:
结果: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到1956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材料一:上海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产量本就不高,现在都解放了,工人们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兄弟,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工人的工资更少的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工人们都盼着国家能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很少重工业;私营工厂一般规模小,技术落后,经营困难,难以担当起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任。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2.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结合材料,指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方式: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政策: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国家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5%),定息十年停止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的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
三、评价三大改造
积极: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二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不足: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一化 三改
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变革生产关系(公有制)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
、劳动力、资金等问题
发生在“一五”计划期间
(1953——1957年)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之间是什么关系?
知识拓展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参加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课堂小结
2.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一种新的方式得到了认可:“四马分肥”是指企业利润按所得税占34.5%、资福利费占15%、公积金占30%、资方股息红利占20.5%的原则进行分配。这反映了( )
A.国家对土地改革进行全面的评估 B.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创举
C.工人获得了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 D.国家采取的措施存在工作过急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其中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创举是( )
A.赎买政策 B.自负盈亏 C.互助合作 D.按劳分配
当堂检测
A
B
3.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的40%。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开展大跃进运动 D.推行一五计划
当堂检测
B
4.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当堂检测
C
5.随着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农已成为农村人口中的大多数。但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很低,使用最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解决不了翻身农户缺乏口粮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逐步推开(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分田包产到户
当堂检测
B
影响
英国
6.如图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反映了(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C.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D.农业合作化的现实成果
当堂检测
D
英国
结果
当堂检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仅15万吨。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开工,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至1957年,全国钢产量已上升到535万吨,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了一万多个工业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摘编自齐鹏飞、杨凤城《当代中国编年史:1949.10-2004.10》等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化建设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我国开展工业化建设的措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英国
结果
当堂检测
材料二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恒源祥创始人)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
——摘编自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2)据材料二,写出我国对恒源祥改造的方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定息”的好处。
方式: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好处: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英国
结果
当堂检测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单位:%)
年份 资本主义经济 合作社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6.9 1.5 0.7 71.8 19.1
1956 0.1 53.4 7.3 7 32.2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中表格的数据,解释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同时进行,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