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1 22: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累积的过程。山东省禹城某村曾经土壤盐碱化严重,其后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土壤盐碱化现象得到很大改善。下左图为山东省禹城的气候统计图,下右图示意土壤返盐和淋盐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土壤返盐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春季和秋季
2.当地治理盐碱化的措施之一是在农作物收割后,季节性冻土形成前进行灌溉,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少水分蒸发 B.降低表土含盐量
C.提高土壤温度 D.改善土壤质地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3.加剧该区域风沙灾害的原因是( )
A.离冬季风源地近 B.四周山地环绕,地形封闭
C.冬春季入湖泥沙多 D.湖面宽阔,风经过湖面加大风速
4.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推测风沙给铁路和列车带来的危害有( )
①侵蚀路基,掩埋轨道②增大行进阻力③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④干扰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地关系不协调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下图“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6.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
淤地坝的产生源自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自觉追求以及对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的现实渴望。淤地坝具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拦泥淤地、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入河泥沙等功能。一般淤地坝不设反滤层,但一些泉水多、有常流水的沟道,在坝的下游坡脚修反滤层,反滤层由细沙、石子、块石干砌(砌体之间的缝隙没有砂浆,直接铺码在一起)而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淤地坝布置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淤地坝工程景观常见的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东南丘陵 C.黄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
8.淤地坝工程措施中坝地的主要功能是( )
A.增加耕地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蓄洪防洪
9.淤地坝设计反滤层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①防止坝地盐碱化 ②提高排洪泄洪能力
③避免坝体坍塌滑坡 ④增加坝地土壤湿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土坡)、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
步骤:①在坡度一致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
②用装有等量水的水壶分别在两土坡上以相同高度、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甲、乙两个水槽中。
③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堆积物的数量差异。
10.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土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1.若某区域正经历图中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降水变率减小 B.土壤肥力提高 C.河流含沙量增大 D.风力堆积明显
柴达木沙漠(下图)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的腹地。海拔2500~3000m,是中国沙漠分布海拔最高的地区。该沙漠不同地区干旱程度不同,东部年降水量50~170mm,形成了一些绿洲平原,但近些年来绿洲面积逐渐缩小;西部年降水量仅10~25mm,大范围的沙丘分布其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形成图示地貌的外力作用和分布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
A.风力堆积半湿润地区 B.风力堆积干旱地区 C.风力侵蚀半湿润地区 D.风力侵蚀干旱地区
13.该地区近年来绿洲面积逐渐缩小的原因有( )
①全球变暖,水分蒸发加剧
②过度开垦,对水资源利用不当
③地处高原,河流稀少
④风力较大,沙丘活跃性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果洛藏族自治州(简称“果洛州”)地处青海省东南部,是黄河源头,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草原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果洛州草地退化严重。下图示意果洛州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果洛州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开发 B.过度放牧
C.日照时间长 D.地形坡度大
15.果洛州应对草地退化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自然保护区②禁止矿产开采③控制放牧规模④植树造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地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因此被称为鱼鳞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材料二: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布图,图乙为鱼鳞坑示意图,图丙为固沙工程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等。
(2)我国荒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 。
(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鱼鳞坑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作用。
(4)结合图说出固沙措施有:① ;② 。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区的高等级公路,下图为该段公路附近流动性沙丘示意图。
(1)图中的沙丘属于 地貌。
(2)沙丘的形态与风向密切相关,据图可知,该地的风向为 ,并描述该沙丘地貌的形态特点 。
(3)图中沙丘地貌反映当地气候的总体特征是 ,在沙丘上 ,可以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请按粒径从大到小给图中1、2、3号三个沙丘排序 。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中南山区是山东省经济落后地区,20世纪90年代工农业总产值为35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08.6亿元。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67.54%、3.43%、19.87%、8.57%、0.59%。本区是山东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为14.8%,其中幼龄林约占60%以上。耕地面积243.19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的41.29%。本区农业人口为2946.83万,占总人口的88.8%。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40.10万公顷,占山区的79.2%。图示意山东省地形、河流分布。
(1)说明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
(2)指出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带来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古国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是一个草原面积广阔的国家,畜牧业和采矿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近十多年来蒙古国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日益严重。下图示意蒙古国地理位置及其年等降水量线分布。
(1)不同季节,土壤侵蚀程度不同。指出蒙古国土壤侵蚀较弱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简述蒙古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
(3)请你为蒙古国治理土地荒漠化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1.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少,气温较高,且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水盐上移,在地表积聚,返盐明显,D正确;夏季降水量大,淋盐作用强,水盐下移,少返盐;冬季气温低,且有积雪覆盖,蒸发弱,返盐少,ABC错误,故选D。
2.季节性冻土形成前进行灌溉可以淋盐,使地表的盐分下移,减少地表盐分的积聚,B正确;灌溉可能增大水分的蒸发,A错误;冬季不种植作物,没有必要提高土壤温度,C错误;灌溉不会改变土壤的质地,D错误,故选B。
【点睛】盐碱化治理?是一种旨在减少土地表面盐分的活动,它涉及多种措施以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这些措施可以分为三大类: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生物措施:这类措施主要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来调整土壤的含盐量。物理措施:物理措施通常采用“淋”、“排”、“换”、“盖”这四个字的缩写来概括,即引淡淋盐、海冰覆盖、暗管排盐、并灌并排。
3.D 4.B
【解析】3.该区域地处青藏地区,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河底、湖底水浅处泥沙露出地表。这种季节性出露的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冬春季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加大风速,加剧该区域风沙灾害,D正确。离冬季风源地近不是加剧风沙灾害的原因,A错误。四周山地环绕,地形封闭会减低风沙灾害,B错误。冬春季河流流量小,入湖泥沙少,C错误。故选D。
4.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导致风沙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强劲的风力侵蚀路基和路肩。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增大设备维护成本,甚至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危害乘客和物资的安全。①③④正确。读题干可知,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冬春季盛行西风,而根据图中的指向标,该路段列车是南北向,风沙不会增大该路段的行进阻力,②错误,排除ACD。故选B。
【点睛】该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多条河流泥沙形成的较大面积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
5.B 6.A
【分析】5.据图中围湖造田、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等信息可以判定该地区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述的是南方地区,因此正确选项为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咏了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与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反映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A、C、D错误。故选B。
6.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多,增长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有:湿地面积缩小、洪灾、水土流失等。
7.C 8.A 9.A
【解析】7.淤地坝作用是拦泥蓄水,减少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因此淤地坝工程一般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C正确;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不需要修建淤地坝工程,A、B错误;塔里木盆地位于干旱沙漠地区,降水稀少,一般不需要打坝淤地,D错误;故选C。
8.淤地坝中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可以用来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因此,坝地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耕地,A正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不是坝地的主要功能,B、C错误;蓄洪防洪是坝体的功能,D错误。故选A。
9.反滤层由细沙、石子、块石干砌而成,其透水性大于坝体土壤透水性,可以用来排出坝内地下水,从而防止坝地盐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避免坝体坍塌滑坡,①③正确;反滤层对提高淤地坝排洪泄洪能力作用有限,②错误;反滤层有利于排出坝内地下水,不利于增加坝地土壤湿度,④错误。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10.B 11.C
【解析】10.实验可以得知,流水在木板上发生侵蚀作用,然后把泥沙等碎屑物搬运至水槽底部,受重力作用沉积在水槽底部。因此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流水沉积作用,B正确;沙子沉积到水槽底部的过程未体现流水侵蚀作用,A错误;整个实验模拟的是流水作用,没有体现风力作用,CD错误。故选B。
1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木板上只有沙子,图乙木板上有草皮。因此从乙到甲过程中植被遭到破坏,将影响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调控气候的能力减弱,降水变化率增大,A错误;水土流失加剧,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B错误;土壤侵蚀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C正确;植被破坏,风力侵蚀增加,D错误。故选C。
【点睛】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c、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12.B 13.A
【解析】12.图示地貌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区,B正确,ACD错。故选B。
13.根据材料中的降水量可知,该地区地处干旱气候区,水资源是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剧,绿洲面积萎缩,①正确;过度开垦,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导致绿洲土壤缺水更严重,加剧绿洲萎缩,②正确;地处高原,河流稀少是区域的环境特征,但不是绿洲逐渐萎缩的原因,③错误;绿洲萎缩,其外围生态退化,沙丘活跃性增强,因此沙丘活跃性增强是绿洲萎缩的结果,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14.B 15.C
【解析】14.由材料可知,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东南部,是黄河源头,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以畜牧业为主, 故草地退化主要是因过度放牧所导致的,故选B。
15.果洛州应对草地退化可采取的措施有设立自然保护区,减轻人类活动对草地的破坏,①正确;此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草原区,不是矿产开采区,②错误;草场退化主要是因过度放牧所导致的,故应控制放牧规模,③正确;植树造林不能应对草场退化,④错误;故选C。
【点睛】草场退化即草场植被衰退。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种类减少,各类牧草质量变劣,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等。草场退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类型,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16.(1)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2) 过度放牧 过度垦殖 过度樵采
(3)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流水侵蚀土壤;拦截雨水,增加下渗,增加土壤湿度;坑内拦泥蓄水,利于植被恢复。
(4) 营造防护林 育草封沙
【分析】本大题以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而根据材料二图甲可知,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2)据图可知,我国荒漠化地区多集中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垦殖和过度樵采,这些做法对地表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使植被对地表土壤的保护能力变弱,同时也使地表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容易使风沙直接侵蚀土壤,加剧荒漠化,造成荒漠化地区不断扩大。
(3)根据材料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地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因此被称为鱼鳞坑。鱼鳞坑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截留部分地表径流,径流强度减弱,减缓流水侵蚀土壤,减轻水土流失;鱼鳞坑能够拦截雨水,使雨水流入坑中,增加下渗量,使得土壤湿度增加;坑内拦泥蓄水,内部利于植被生长,从而促进当地植被的恢复。
(4)根据图丙可知,当地在农田、水渠的上风向营造了防护林,能够起到拦截风沙的作用;当地在已经形成的沙丘上方种植了草本植物,草本植物覆盖沙丘表面,其根系能够紧固沙土,减少风力对沙丘上方沙土的侵蚀,从而实现固沙封沙的作用。
17.(1)风力堆积(或风成)
(2) 东北风 特点: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3) 干旱 种植植被 3>2>1(或1<2<3)
【分析】本题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材料,设置四道题目,涉及风力地貌、沙漠化的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图中的沙丘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风积地貌。
(2)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且坡度较陡,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结合图中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和图中方向可知,新月形沙丘的缓坡朝向东北方向,故该地盛行东北风。
(3)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地貌,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在沙丘上种植植被,增大地面摩擦,可以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风力堆积分选性较好,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由沙丘形态可知,此地常年盛行东北风,3沙丘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沉积物粒径最大,1沙丘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沉积物粒径最小,所以三个沙丘沉积物粒径由大到小依次为3>2>1。
18.(1)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较低;农业人口众多,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对植被破坏严重。
(2)土壤质地变粗(土壤组成颗粒粒径增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或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
【分析】本题以鲁中南山区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鲁中南山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本区是山东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流速快;森林覆盖率为14.8%,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裸露多,易被流水侵蚀;本区农业人口为2946.83万,占总人口的88.8%,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对植被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带走表层土壤,使得土壤粒径细小的流失,土壤质地变粗(土壤组成颗粒粒径增大);表层土壤被带走,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或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
19.(1)冬季。原因:蒙古国纬度较高,冬季土壤冻结,增加土壤湿度,从而降低土壤风蚀的发生;冬季降雪量大,降雪覆盖可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2)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临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答对两点即可)人为原因:人口快速增加导致过度放牧;不合理的采矿;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导致大量植被被破坏,表土裸露,草原退化。
(3)因地制宜,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合理放牧,减少载畜量;实施矿业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无序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樵采;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等。
【分析】本题以蒙古国地理位置及其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蒙古国位于中纬度的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土壤冻结,土壤湿度增加,抗侵蚀能力提高,降低了土壤风蚀的发生;冬季降雪量大,积雪覆盖土壤表面,减轻了风力对土壤的侵蚀,故土壤侵蚀较弱的季节为冬季。
(2)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原因方面看,蒙古国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纬度较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较近,风力强劲。从人为原因方面看,蒙古国是一个草原面积广阔的国家,畜牧业和采矿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口快速增加,畜牧业的发展,导致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采矿业的发展,不合理的采矿活动,破坏了地表的植被;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使大量草原变成了建设用地,导致大量植被被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大量表土裸露,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
(3)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的措施需要从提高植被覆盖率、合理发展生产等方面入手。首先要合理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其次,要控制载畜量,合理放牧,保护草原;第三,要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减少无序开发,同时实施矿业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第四,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发新能源、通过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治理生态环境,减轻土地荒漠化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