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统测试卷
生 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酶是一类具有高效率、高度专一性、活性可以调节的生物催化剂;核酸是一种线性多聚核苷酸,有DNA 和 RNA 两类,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下列与核酸有关的酶的应用,哪项操作是直接建立在DNA 聚合酶的功能基础上的
A.构建体外重组DNA 分子
B.利用 PCR 技术扩增DNA
C.利用 DNA 转录原理制备 RNA 探针
D.利用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2.科学合理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生物学实验的重要保障,是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 延长培养时间以耗尽培养液中的葡萄糖
B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用平板划线法将细菌接种于培养基平板上
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漏斗基部放置单层干燥的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D 观察马蛔虫有丝分裂固定装片 跟踪观察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3.染色体是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学家采用分子克隆等技术构建“人造微小染色体”,导入生物细胞进行科学研究。下列哪项不是染色体上所必有的
A.端粒 B.着丝粒
C.起始密码子 D. DNA 复制起点
4.科学家将天竺葵与香茅草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出驱蚊香草,驱蚊香草产生的有驱蚊作用的香茅醛,会随着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发到空气中,达到驱蚊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驱蚊香草产生的香茅醛属于次生代谢产物,传递的是化学信息
B.驱蚊香草形成过程不需要考虑天竺葵与香茅草的亲缘关系远近
C.驱蚊香草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愈伤组织其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
D.驱蚊香草与天竺葵、香茅草都不能通过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
5.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
. 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特异受体结合,会导致K 外流 Na 内流
·C.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属于第一信使,源自突触小泡释放的不是
D.不同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内 mRNA的不同
6.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主要是由花瓣中所含色素种类决定的,红色色素是由白色底物经两步连续的酶促反应形成的,第1步由酶1催化,第2步由酶2 催化,其中酶 1的合成由 A 基因控制,酶 2 的合成由 B 基因控制。 现有甲(基因型为 AAbb)、乙(基因型为aaBB)两纯合子,某研究小组分别取甲、乙的花瓣在缓冲液中研磨,得到了甲、乙的细胞研磨液,并用这些研磨液进行不同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在室温下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充分混合,则混合液变成红色
B.若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先加热煮沸,冷却后再混合,则混合液颜色无变化
C.若只将甲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乙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则混合液变成红色
D.若只将乙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甲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则混合液变成红色
7.水是生命之源,在生物体内水既充当化学反应的介质同时也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是相关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所有细胞都有①②③
B. b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与ATP 水解反应相关联
C.不能判断 R 和 R 上有没有氨基(—NH )或羧基(—COOH)
D. a过程消耗的[H]都来自于水,[H]为葡萄糖分解提供还原剂
8.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丈夫的母亲患白化病,父亲正常;妻子的父亲患红绿色盲,母亲患白化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患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5/16
B.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患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5/16
C.自然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男女中相同,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男女中不同
D.自然人群中,白化病的基因频率男女中相同,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男女中相同
9.某学习小组在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活动中,利用如下表所示材料构建一个含脱氧核苷
酸数最多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各分子之间的连接键及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都用订书针(足够多)代替,一个订书针代表一个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以上材料能构建一个含 420个脱氧核苷酸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B.在构建该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一共需要用到 1058个订书针
C.该模型所代表的 DNA分子如果表达,则其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氨基酸数最多为42个
D.该小组可以构建的出多种符合要求的 DNA分子,且(A+T)/(G+C)与(A+G)/(T+C)的比值均不相同
10.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如图为五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的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C.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D.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11.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由胰岛 B细胞合成分泌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对这个过程也有影响
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C.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把肌糖原氧化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D.2 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是存在胰岛B 细胞自身抗体
12.人体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如红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树突状细胞因其表面具有树枝状突起而得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淋巴细胞产生
B.树突状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体外培养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时,都有贴壁生长与接触抑制现象
D.细胞毒性 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识别、杀死、吞噬靶细胞,完成细胞免疫
13.具有同种食物来源的两种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捕食对方的现象,称之为集团内双向捕食(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群落之中,并对群落中相关物种的种群动态和害虫的生物防治效果有着很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敌1 与天敌2 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B.天敌1 与天敌2 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天敌1 与天敌2 之间双向捕食,能量可以在两者之间循环利用
D.天敌1 与天敌2 之间双向捕食,是生物为适应环境定向变异的结果
14.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载体蛋白,由 305 个氨基酸组成。科学家将P 分子中第158 位的丝氨酸替换成亮氨酸,第240位的谷氨酰胺替换成苯丙氨酸,从而得到了新的蛋白质,将其命名为P ,P 不但保留P 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蛋白与P 蛋白相比,可以提高相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P 蛋白与P蛋白一样,分子或离子通过时不需要与之结合
C. P 蛋白与P 蛋白相比,肽键数目相等但是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
D. P蛋白改造成 P 蛋白可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来进行碱基的替换
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政府提出要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多食用单位产量高的粮食作物,可以降低个人生态足迹
②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③相比于自驾,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
④人类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小
⑤环境承受的压力与生态足迹成正比
⑥“低碳”理念不利于生物圈的碳循环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55分。
16.(12分)
在适宜温度下,将一株正常生长的水稻放入密闭容器内,黑暗处理一段时间后,给予适宜的光照条件,测定密闭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予光照后,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原因是 B点时氧气量不再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A点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吸收的 CO 来源于 (填场所)。用含 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 O转移的途径是 (用物质与→表示)。
(3)如果不考虑水稻呼吸速率的变化,实验中水稻光合作用产生 O 的平均速率是 mol/min。
(4)在缺 环境中,植物叶片发黄,该现象体现出无机盐的功能是 。
17.(10分)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部分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c细胞中四分体的数目为 。
(2)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中 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中的 细胞所示时期。
(4)若图中的精原细胞基因型为 AaX Y,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aX 的精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
18.(12分)
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A/a和B/b基因控制。图1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已去世个体无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个体21不携带致病基因。为了确定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科研人员对部分个体的该基因扩增后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了电泳,结果如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 和 。根据图1可判断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判断依据是 。
(2)根据图1 信息,并结合图2 电泳结果,可以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
(3)个体 18 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患病基因个数为 ,若个体 22 和个体 23近亲结婚,后代不患病的概率是 。
19.(12分)
甲为青藏高原上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的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 的结果,草原上 植物占优势。
(2)图甲中有 条食物链,图乙中的B代表的是 。
(3)下表为某段时间内生活在该草原几种动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单位: 请据表推测,这几种动物中,肉食性动物最可能的是 ,判断理由是 。
动物的种类 甲 乙 丙 丁 戊
Hg 17.8 61.9 70.4 117.0 112.0
Pb 27.3 34.9 52.5 84.3 75.8
Cd 8.8 14.1 10.3 21.9 41.6
20.(9分)
为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小狗生长发育、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生理状况相同、发育正常的健康小狗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发育及活动状况。
②A 组注射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一段时间后,A 组小狗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行动呆笨迟缓,身体臃肿,发育停滞等症状,B组生长发育活动状况正常。
请回答:
(1)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原理是 。
(2)分析小狗注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溶液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原因 。
(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为 。
(4)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够严谨,需同时设置C 组实验,请写出 C组实验的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阜阳市2023一2024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统测试卷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B2.A3.C4.C5.D6.D7.C8.A9.B10.B11.A12.B13.B14.D
15.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每空2分,共12分)
(1)(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CO2浓度(降低)
(2)线粒体和细胞外(答全才给分)葡萄糖→丙酮酸→C02(答全才给分)
(3)6×10-6
(4)无机盐离子是细胞中重要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组成细胞或生物体中重要化合物)
17.(每空2分,共10分)
(1)a、b、c、e(有错答或答对1个不得分,答对2个或3个得1分)0
(2)a、c(有错答不给分,答对1个得1分)
(3)b
(4)AY、AY、X(答全才给分)
18.(除标记外,每空2分,共12分)
(1)多基因遗传病(1分)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分)(顺序可以颠倒)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全才给分)9和10均未患病,但他们的女儿16患病(合理即可)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答全才给分)
(3)2或4(答全才给分)7/16
19.(每空2分,共12分)
(1)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意思答全就可以给分)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
本(耐寒的、旱生、多年生,回答全给2分,不全给1分)
(2)3鼠的同化量(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3)丁戊(答全才给分)因为Hg、Pb、Cd都属于重金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所以随营养级
升高,重金属的含量会升高(合理即可给分)
20.(除标记外,每空2分,共9分)
(1)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从而使小狗表现出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
(意思合理即可给分)
(2)缺乏甲状腺激素后小狗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反应迟钝,行动呆笨迟缓;物质氧化分解较
馒,身体臃肿;新陈代谢缓慢,机体供能不足,发育受到阻碍(对应合理即可给分)
(3)促进生长发育,影响机体代谢,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答对2点得1分)
(4)取与A、B两组生理状况及数量相同的小狗分为C组,注射适量的甲状腺激素(1分);当
C组小狗出现褙神亢奋,多食且身体消瘦,发育提前等甲亢症状后(1分);再注射适量的甲
状腺激素抑制剂,小狗的症状缓解(1分)(方案合理即可给分)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4-36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