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QING SHAN CHU CHU MAI ZHONG GU
部 编 版 小 学 语 文 第 四 单 元 第 十 课
拟定 倾注 喃喃 锻炼 眷恋
参谋 奔赴 特殊 黯然 踌躇
情不自禁 若有所思 马革裹尸
预学:字词检测
预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950年由于美军的武装干涉,美军的飞机多次轰炸我国的东北边境,威胁到我国人民的生活和安全。于是我国政府作出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的决定。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也参加了这一次战争。可是就在他参战后的第34天,为了回防空洞取回绝密文件和作战资料而光荣的牺牲。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表现毛主席心情的语句,圈出关键词,谈谈感受。
交流汇报:
我找到的句子是第 段的 ,关键词是 ,通过 描写,我体会到了 。我来为大家有感情的读一读!
共学:感受丧子之痛
走进毛泽东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走进毛泽东
青山处处埋忠骨
QING SHAN CHU CHU MAI ZHONG GU
毛岸英有一个艰辛的童年。5岁的时候与父亲分别,8岁的时候,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里。并且在牢狱里亲眼目睹了母亲被杀害的那一幕。后来流浪到上海街头,他捡过报纸,卖过垃圾,拉过人力车。15岁的时候又到苏联军校去学习锻炼。回国后又到农村继续去参加学习和锻炼。当抗美援朝爆发后,毛岸英是第一个主动报名要求入朝参战的。可是仅仅34天,年仅28岁的毛岸英,就光荣的牺牲了。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走进毛泽东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的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走进毛泽东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
堂妹毛泽建 24岁
妻子杨开慧 29岁
大弟毛泽民 47岁
小弟毛泽覃 30岁
侄子毛楚雄 19岁
长子毛岸英 28岁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的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的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7、8两个自然段中描写主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语句,圈出关键词,体会主席内心的艰难抉择,感悟主席的伟大胸怀,然后有感情的朗读。
交流汇报:
我找到的句子是第 段的 ,关键词是 ,通过 描写,我体会到了 。我来为大家有感情的读一读!
研学:感悟伟人胸怀
走进毛泽东
走进毛泽东
毛主席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QING SHAN CHU CHU MAI ZHONG GU
1976年9月。这位伟大的领袖去世后,世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他生前从不让人动的一个小木箱。当这个木箱打开时。在场所有的人都哭了,里边是毛岸英生前穿过的一件衬衣,还有一双穿过的袜子,一顶戴过的军帽,还有一条用过的毛巾。从毛岸英逝世,到毛主席逝世,整整的26年,在这26年里,这位老人指点江山,谈笑风生,可是他轻易不敢揭开那块伤疤。这是他不敢轻易碰触心底的那块痛,因为他是主席,他只能把这份痛深深地埋在心里。面对着骨肉分离,面对着骨肉的永别,他连哭泣的权利都没有,因为他肩上的责任让他不能哭泣。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183108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走进毛泽东
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习到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一写毛主席一夜未眠,他内心在想什么?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