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对环境的察觉2.5光的反射(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2.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关实验过程,其中M为水平放置的平面镜,E、F为可以绕ON折转的纸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OP是入射角
B.图甲中如果光线沿BO射入,可以沿OA射出
C.图乙中若将F板绕ON向后转,反射光线会消失
D.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E所在平面绕O点顺时针旋转,反射光线也随之顺时针旋转
4.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5.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右移动 B.水平向左移动 C.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 D.竖直向上移动
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
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7.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
C.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8.下列是观察空中月亮在湖水中倒影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是( )
A. B. C. D.
10.如图甲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网格板上,硬币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与a位置的硬币重合,将玻璃板平移到图乙位置,则硬币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与哪个位置的硬币重合( )
A.a B.b C.e D.d
11.小明利用如图的实验来验证平面镜成像规律,若图中蜡烛位置保持不变,将镜子截开两半,并把镜子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成像情况是(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12.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光的反射光路图中,虚线ON表示法线,光线AO是 ,反射角大小是 。
14.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 处(选填“亮”或“暗”)。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
15.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反射角是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反射角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16.随着黄岩五水共治初见成效,永宁江畔水草丰茂.白鹭低飞。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在离水面0.5米处.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白鹭的像到白鹭的距离是 米。白鹭向上竖直飞0.3米,此时白鹭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 米。
17.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大小 、位置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
18.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应 (填“光滑”或“粗糙”)一些。
(2)当光线沿着与水平桌面呈30°角的方向照射到平面镜上,反射
角的大小为 。
(3)若光线沿BO射到O点,光线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19.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纸板应该选用 (光滑/粗糙)一些的好。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线沿EO射向平面镜,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 (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
(5)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 。
材料 特 性
A 透明、透光性好、表面光滑
B 不透明、光反射率高、表面凹凸不平
C 不透明、光反射率高、表面光滑
20.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太阳能热发电站。如图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将太阳光反射到接收器上。
(1)为了提高太阳能反射率,定日镜有以上三种材料可选,请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
(2)请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画出定日镜的位置。
(3)针对该项目,同学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量表,请你补充完整“可调节性”这一评价要素。
评价要素 10分 6分 1 分
可调节性 能根据太阳光线的改变手动改变定日镜角度 不能改变定日镜角度
太阳落山时即太阳光AO在纸面顺时针转动,为了准确将太阳光反射到接收器上,平面镜应绕O点为轴 旋转。
2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移开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3)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会向 运动。(填选项前的字母)
A.水平向右 B.水平向左 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
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如图是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 (填序号)方向移动。
(3)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 ;若标记物向玻璃门靠近,所成的像
(填“变大”,“变小”,“不变”)。
(4)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3.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另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按如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填“A1”“A2”或“A3”)。
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
(2)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1乙所示的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如图2所示,小科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 。
答案
1.解:镜子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垂直照射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几乎还是向上的,人眼在侧面看,几乎接收不到镜子的反射光线,所以镜子比较暗;
白纸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各个方向都有,人眼在侧面看,白纸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较多,人感觉更亮,故C正确。
故选:C。
2.解: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是折射,故B错误;
C、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正确;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3.解: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则图中的入射角为∠AON,故A错误;
B、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则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沿OA射出,故B正确;
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F沿ON轴向后旋转一定角度,则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而不是反射光线消失,故C错误;
D、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E所在平面绕O点顺时针旋转,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也随之减小,所以反射光线应逆时针旋转,故D错误。
故选:B。
4.解:A、由图可知,∠1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A错误;
B、∠2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故B错误;
C、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3,则反射角是∠3.故C正确;
D、∠4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D错误;
故选:C。
5.解:A、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入射点不变,将平面镜逆时针转一定的角度,则反射光线逆时针也转过一定的角度,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射中目标,故C正确;
D、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离平面镜为3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m,所以人离镜子2m时,视力表的像离人距离为3m+2m=5m,正好符合要求。
分析过程示意图如下:
故选:A。
7.解: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则入射角为90°﹣20°=70°,所以反射角也为70°,故A错误。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故B正确。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故C错误。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8.解:ABC、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BC错误;
D、月亮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天上月亮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故D正确。
故选:D。
9.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解:根据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图乙中硬币的成像位置是a,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若图中蜡烛位置保持不变,将镜子截开两半,并把镜子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蜡烛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在不相同的位置。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所成的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故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
故选:A。
13解:如图所示光的反射光路图中,虚线ON表示法线,光线AO射向镜面,是入射光线,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是60°。
故答案为:入射光线;60°。
14.解: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有水;因为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
故答案为:暗;镜面反射。
15.解:由题意可知,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角为90°﹣50°=4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
(2)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则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到A的位置,即光点S′向右移动,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40;不变;向右。
16.解:白鹭在离水面0.5米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它的倒影离水面也是0.5米,所以倒影与白鹭距离是1米;
白鹭向上竖直飞0.3米,此时白鹭到水面的距离是0.8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白鹭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0.8m。
故答案为:1;0.8。
17.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的所成的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由于地砖2、3处于同一水平面,灯的大小和灯到地砖的距离均不变,所以在2号地砖和3号地砖上看到的灯的像的大小和位置均相同。
故答案为:相同;相同。
18.解:(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2)因为光线与桌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的度数为:90°﹣30°=60°,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粗糙;(2)60°;(3)OA;可逆。
19.解:(1)为了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
纸板应该选用粗糙,因为实验时,需要使光在纸板上反生了漫反射,从而使纸板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传播途径;
(2)此实验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可以采取的操作是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即选项C的说法符合题意。
(3)法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到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变大,光线OF远离直线ON;
(5)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看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量角器;粗糙;(2)C;(3)不能;(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远离;(5)不能;同一;光路是可逆的。
20.解:(1)为了提高太阳能反射率,且把太阳光定向反射到接收器(使太阳光发生镜面反射),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应该选择不透明、光反射率高、表面光滑的材料C。
(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可得法线,然后再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3)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的位置会随时间改变(即太阳光的位置会改变),分析评价量表可知,要具有好的可调节性,其标准为:能根据太阳光线的改变自动改变定日镜角度;
(4)太阳落山时即太阳光AO在纸面顺时针转动,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为法线可知,法线应顺时针转动,结合(2)的图片可知,平面镜也应绕O点为轴顺时针旋转。
故答案为:(1)选用材料C;该材料不透光,光反射率高,能将光定向反射到接收器;(2)见解答;(3)能根据太阳光线的改变自动改变定日镜角度;(4)顺时针。
21.解:(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移开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玻璃板与水平面成45°角,且蜡烛A水平向右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与镜面成45°,则镜子中像的运动方向也与镜面成45°,二者正好成90°,因此蜡烛的像会竖直向下运动,故选C。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虚;(3)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难度不大。
22.解:(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③方向移动。
(3)标记物在A房间,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故为了使像更加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亮一些,
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靠近一些,物体不变,物体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4)对本实验,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用光屏验证像的虚实,所以不能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故选BC。
故答案为:(1)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③;(3)亮;不变;(4)BC。
23.解:(1)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玻璃板前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
故答案为:(1)等效替代法;(2)不能;(3)A2。
24.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观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图1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图2和图3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图2中玻璃板靠近蜡烛A,根据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像成在斜上方;2中玻璃板远离蜡烛A,根据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像成在斜下方,故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是图3的成像情况;
(3)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3;(3)A。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22题 第23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