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A)(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A)(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4 09:53:44

文档简介

2023-2024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生物学(A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有35 道小题,每小题2 分,共7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
1.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蜻蜓点水 B.春暖花开 C. 展翅雄鹰 D. 旭日东升
2.我国的多年生水稻,入选国际权成学术期刊《科学》杂志评出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水稻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4年,下列生命现象与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水稻的茎中空——生物适应环境 B. 水稻季末落叶——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草盛则稻苗稀——生物需要营养 D. 腋芽来年再生——能生长和繁殖
3.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气谚语“龟背潮,下雨兆”“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主要运用了(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比较法 D. 调查法
4.以下谚语不能体现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 瑞雪兆丰年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D.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5.下图为某草地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及关系图,据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中共有2条食物链,蛇与鸟都属于最高级消费者
B. 图2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D代表图1中的草
C.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2缺少非生物部分
D. 能量流动会沿着图3中丁→丙→甲→乙进行并逐级递减
6.“海洋牧场”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B. 能量最终来源于藻类
C. 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 D. 有无限的自动调节能力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构成农田生态系统
C. 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
D. “阳光→水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8.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时,使用的目镜(带有标尺)与物镜放大倍数均为10×。他在视野中看到一只体长约为6毫米的眼虫,则这只眼虫的实际体长约为(  )
A.0.06毫米 B.30毫米 C. 0.3毫米 D. 600毫米
9.如图是某同学使用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
B. 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C. 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
D. 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10.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②镜头为目镜,③④镜头为物镜
B. 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①③
C. 为了让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D. 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玻片标本中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11.图甲、乙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 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 甲的②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D. 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叶绿体
12.小萌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如图),解读错误的是(  )
A. 结构①能控制物质进出,是细胞膜
B. 结构②内储存遗传信息,是DNA
C.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D. 番茄果肉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13.《爱莲说》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检测发现,莲花池中有重金属元素,但莲花细胞中却没有发现该种物质,则细胞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核 C. 细胞质 D. 细胞膜
14.非洲象和蚊子体型差别很大,这是因为两种动物的(  )差别较大。
A. 细胞数量 B.细胞大小 C. 组织结构 D. 器官种类
1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初春时芦苇抽芽与河豚洄游的景象。下列关于芦苇和河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芦苇细胞和河豚细胞中均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B. 芦苇抽芽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细胞数量的增多
C. 河豚洄游行为受大脑控制,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
D. 芦苇和河豚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6.如图表示番茄的几个不同结构层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切番茄时,流出大量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图甲中的①细胞质
B. 图丙中的②是由种子中的胚根发育而来
C. 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甲→丁→乙→丙
D. 人的心脏和图乙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
17.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添加少许菠菜汁,吸取表层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履虫体内某结构呈绿色,该结构最可能是(  )
A. 伸缩泡 B. 细胞核 C. 液泡 D. 食物泡
18.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植物 形态与结构 与人类的关系
A 水绵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作为某些鱼类的饵料
B 苔藓 有根、茎、叶的分化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C 贯众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传统中药材
D 玉米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食用,制作工业酒精的原料
19.石地钱是一味具有止血功能的孢子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它属于(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
20.将植物进行命名和分类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工作。对如图名字中有“藻”的四种植物所属类群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墙藓与B属同一类群
B. 肾蕨与C属同一类群
C. 属于藻类植物的是C
D. 属于种子植物的是D
21.下列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中,不能用种质库保存种子的方式进行保护的是(  )
A. 水杉 B. 水松 C. 卷柏 D. 银杏
22.用绿豆种子发豆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选取籽粒饱满的种子 B. 提供适宜的发芽温度
C. 发芽过程保持通风透气 D. 种子始终浸没在水中
23.如图为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①②③组成
B. ④中贮藏的营养物质能够供胚发育
C. 种子萌发时,①最先突破种皮
D. 与大豆种子相比,玉米种子中没有④
24.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受精后能发育成果皮的结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细胞去除水分后的净重称为细胞干重,细胞含水时的质量称为细胞鲜重,如图是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根据其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成的两条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乙中大豆幼苗从c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甲代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鲜重的变化
C. 曲线甲中a→b变化是因为种子萌发时吸收了大量水分
D. 曲线乙中a→c变化是因为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逐渐消耗
(
图三
图二
图一
)2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梦想是禾下乘凉。2023年是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如图分别是水稻的果实、植株、花蕊和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育成图二的结构包括④⑤⑥ B. 图一中的③发育成图二中的①②
C. 图一所示结构是由图三中③发育形成 D. 图四中的③④可以使幼根不断生长
请阅读以下资料,完成27-30小题。
太空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微重力环境。为进一步了解微重力对植物生长、开花和种子发育等关键环节的作用,我国科学家在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内,开展了拟南芥、水稻等模式生物的空间生长实验。选了不同时期开花的拟南芥,深入研究微重力等空间环境因子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同时,在空间站内培育的水稻种子经历了120天,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这一“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这是国际上首次完成的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
27.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叶脉是平行脉
B. 在空间培养过程中,水稻种子的胚轴发育成幼苗的茎和根之间的部分
C. 一粒稻谷是由一个胚珠发育成的
D. 水稻依次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开花结果才能完成全生命周期
28.如图为拟南芥和水稻种子结构示意图。推测二者在萌发时,提供营养的主要结构分别是(  )
A. 胚乳、胚乳 B. 子叶、胚乳
C. 子叶、子叶 D. 胚乳、糊粉层
29.科学家对拟南芥进行了地面与天宫对照生长实验,发现天宫中的拟南芥生长较慢。该实验的实验变量主要是(  )
A. 光 B. 重力 C. 适宜的温度 D. 一定的水分
30.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开闭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状态数量多,不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B. 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 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D. ①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1.校园里植物园里,准备移栽一些青菜苗,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
A. 最好在傍晚时移栽 B. 尽量多地保留枝叶
C. 保留根部的土坨 D. 对树苗进行遮阴处理
32.利用天竺葵进行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①是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运走 B. 步骤②中遮光与见光部分形成对照
C. 步骤③中小烧杯内装有酒精 D. 经过④⑤后遮光部分变蓝
33.今年秋天,某村村民收获了一个重5.5千克的大地瓜,该地瓜发育长大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来源与以下哪一项无关(  )
A. 细胞中的叶绿体 B. 土壤中的水 C.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 大气中的氮
34.如图为探究植物生活的装置,塑料袋内叶片大小相同,关闭阀门①和②,置于充足的光下4小时后,打开阀门①和②,观察现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 Ⅰ袋内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B. Ⅱ袋内叶片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 甲、乙试管中均会观察到变浑浊现象
D. Ⅰ、Ⅱ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
35.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持续增强
B. 该图说明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C. 图中f点时,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D.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a、b点位置会下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四道题,共30分,标注的除外,每空1分)
36.(8分)番茄,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序号或字母,横线上填名称)。
(1)图中能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______ ](填数字),图中A为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______ 。
(2)种植番茄时需合理灌溉,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 ______ ] ______ 组织向上运输,绝大部分通过④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促进)生物圈的 ______ 循环。
(3)番茄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图中的 ______ (填序号)制造的。
(4)番茄收获后,低温储藏可 ______ (填“减弱”或“增强”)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
(5)番茄种植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请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写出一条提高番茄产量的
措施 。
37.(7分)1953年,考古人员在大连普兰店发现了古莲子,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培育。如图分别是莲部分结构、莲心茶取材部位和莲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莲藕是莲的根状茎,它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______ 。莲藕的通气孔特别多,这些孔与挺出水面的叶彼此贯通,形成一个输送气体的体系,有利于莲在缺乏空气的淤泥中生长。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______ 。
(2)古莲子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水和无机盐等主要是由根尖的 ______ 区吸收的,从生物特征的角度分析,这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 ______ 。
(3)一朵莲花能发育成一个莲蓬,一个莲蓬中有多颗莲子,一颗莲子是一个果实,说明一朵莲花中有多个能发育成莲子的 ______ 。莲全身是宝,中医常用莲心制成能降低血脂的莲心茶,莲心茶由图中莲子的 ______ (填序号)制成。
(4)通过名句“两般颜色一般香”“香远益清”的描述,可推测莲花的传粉需要 ______ (填“昆虫”或“风”)作为媒介。
38.(8分)同学们发现教室内外明暗程度不同,种植的绿萝植株长势不同。为了探究光照强度与绿萝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及用具:长势良好的绿萝,打孔器,注射器,白炽灯,计时器等。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同一叶片打出圆形小叶片45片;
②将圆形小叶片置于吸入清水的注射器内,密封状态下反复拉动活塞,排出圆形小叶片内的气体,处理后的小叶片全部沉到水底;
③在暗处将处理过的圆形小叶片随机均分到等量富含二氧化碳清水的三个烧杯中;
④将这三个烧杯分别放在距离白炽灯15 cm、20 cm、25 cm处;
⑤观察并记录各实验装置中圆形小叶片全部浮起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结果:叶片全部浮起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6、20和33min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2)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烧杯与灯的距离越近,叶片全部浮起所需时间越____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甲同学认为实验结果有偶然性,存在误差,为了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应该进行__________实验。
(4)乙同学对实验装置提出异议:白炽灯会发光也会发热,烧杯与灯的距离不同,除改变光照强度外,也改变了__________这一环境因素。为了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更严谨,以便得出科学结论,请你帮他们提出一种改进实验装置的具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分)提到蜜蜂,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香甜的蜂蜜、六边形的巢穴和穿梭于花丛间的忙碌“身影”。在自然界中蜜蜂不仅是酿造者、建筑师,更是传粉“使者”,需要传粉的植物中有90%都依赖于蜜蜂传粉。近年来研究发现,蜜蜂的物种多样性大幅度下降。引起蜜蜂种类和数量减少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如气候变化使一些植物提前开花,而蜜蜂的生物钟不能尽快适应,导致采蜜时间和蜜源植物花期不一致;农业生产中杀虫剂的使用不当可能会直接杀死蜜蜂,也会影响蜜蜂卵和幼虫的发育,降低蛹的羽化率;土地用途的改变导致蜜蜂栖息地减少;外来蜂种的引进可提高作物产量,但会争夺本土蜜蜂的蜜粉源。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科研人员从不同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如图),成果可观。
除了专业研究之外,不同社会角色都应关注蜜蜂等传粉昆虫的保护工作,这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年5月20日是“世界蜜蜂日”,2023年的主题是“‘蜜’切参与——发展农业生产,保护传粉昆虫”,以此来呼吁人们积极参与,为保护蜜蜂等传粉昆虫做贡献,共同构建“蜜蜂友好型”社会。
(1)蜜蜂传粉有助于实现同种植物间的_____(填“自花”或“异花”)传粉,提高后代的变异性,促进农业提质增产。
(2)从繁殖后代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花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_。
(3)传粉是花粉从花药中散出,落到雌蕊的_______上的过程。
(4)该绿色植物开花后,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其中种子是由_______发育而来的。
(5)外来蜂种和本地蜂种间存在_____关系,在引进外来蜂种时需要考虑生态安全。
(6)为解决“引起蜜蜂生物钟与蜜源植物花期不一致”的问题,可以从图中所示的_____(填序号,多选)方面进行研究。
(7)不同社会角色都应“蜜”切参与到保护蜜蜂的行动中,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可以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A卷
生 物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A B B C D A B B D B D A D A D B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C D B B A C C B B D B D D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道题,标注的除外,每空1分,共30分)
36.(8分)
(1)③ 器官 (2)e输导 水
(3)⑤ (4)减弱 (5)合理密植
37.(7分)
(1)器官 适应 (2) 成熟 营养物质
(3)子房 ①②③ (4) 昆虫
38.(8分)
(1)光照强度
(2)短 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与绿萝光合作用强度成正比(2分)
(3)重复
(4)温度 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 (2分)
39. (7分)
(1)异花 (2)雄蕊和雌蕊(花蕊)
(3)柱头
(4)胚珠
(5)竞争
(6)①②
(7)不破坏花草、不破坏蜂巢(
七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科
A卷
——
答题卡
)
(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墨水笔填写学校、姓名、班级、
座位
号,认真核对二维码上的姓名、班级
等信息
,并在

考生二维码粘贴处

贴好考生二维码。
2.
选择题用
2B
铅笔按填涂要求填涂答案,

修改时用橡皮擦擦干净;其它题用黑色墨水笔作答,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晰,并按照题号顺序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案写在答题框线内。
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 (

校:
_________________

名:
_________________

级:
_________________
座 位
号:
_________________
) (
考生二维码粘贴处
)
(
正确填涂
)
(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70分)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16
[A] [B] [C] [D]
21
[A] [B] [C] [D]
2
6
[A] [B] [C] [D]
17
[A] [B] [C] [D]
2
2
[A] [B] [C] [D]
2
7
[A] [B] [C] [D]
18
[A] [B] [C] [D]
2
3
[A] [B] [C] [D]
2
8
[A] [B] [C] [D]
19
[A] [B] [C] [D]
2
4
[A] [B] [C] [D]
2
9
[A] [B] [C] [D]
20
[A] [B] [C] [D]
2
5
[A] [B] [C] [D]
3
0
[A] [B] [C] [D]
31
[A] [B] [C] [D]
32
[A] [B] [C] [D]
33
[A] [B] [C] [D]
34
[A] [B] [C] [D]
35
[A] [B] [C] [D]
)
(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四道题,共30分,每空1分,标注的除外)
36.

8


(1)
[ ______ ]
(2)
[ ______ ]
(3)
(4)

5

37.

7
分)
(1)
(2)
(3)
38.

8
分)
(1)
(2)

2分

(3)
(4)

2分

39.

7
分)
(1)
(2)
(3)
(4)

5


6


7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