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4 20:00:49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学业诊断
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等级评定建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D A D D C B D B A B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个小题,共70分)
16. (除标明分值外, 每空1分, 共22分)
(1)白发藓(答“苔藓植物”不扣分); 植物A(或“白网纹草”); 植物B(答“蕨类植物”不扣分)(任答其中两种即可) 细菌 真菌(第三、四空可换位) 生物 该生态缸为开放式生态系统,外面的昆虫等动物可以进入; 轻石、水苔和营养土中可能带有一些单细胞动物、昆虫卵,昆虫卵可以发育成昆虫;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也能进行物质循环; 小动物可能会破坏微景观,并吃光苔藓等植物(任答其中一点即可,其他合理亦可)(2分)
(2) 茎 叶(前两空可换位) 输导 细胞内有叶绿体; 植物体分化出了茎和叶;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是有机物的制造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重要作用; 生殖方式主要为孢子生殖(答“属于孢子植物”不扣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任答其一即可,其他合理亦可)(2分)
(3) 种子 该植物可产生种子[或“被子(绿色开花) 该植物能开花、结果(能开花、能结果、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双子叶 该植物的叶脉为网状” ](答对植物类群1分,答对相应理由 2分)
(4)朝北 生态缸中的植物均属于耐阴喜湿植物(或“白发藓、植物A和植物B均适于生长在阴湿环境中”、“夏天朝南阳台光照强烈,不适于苔藓、蕨类等植物的生长”)(其他合理亦可)(2 分)
用加湿器保持生态缸周围空气的湿度(或“经常给生态缸中的植物喷洒清水”); 冬天应将生态缸移至室内(答“保证生态缸处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不扣分); 合理施肥(或“适时、适量施肥”“按照植物的需要进行施肥”“控制施肥量”);合理灌溉(或“适时、适量浇水”“按照植物的需要进行浇水”“控制浇水量”); 防治病虫害;定期修剪,除去枯叶;从网络、书籍中了解相关植物的养殖方法等(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其他合理亦可)(每空2分, 共4分)
1
17. (除标明分值外, 每空1分, 共28分)
种子的萌发 植株的生长
活动一:子叶 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或“胚芽将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将发育成根,胚轴将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位”)(2 分)(后两空答“胚芽 胚芽将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 胚根将发育成根”、“子叶 子叶中含有胚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不扣分)
活动二:根毛 水和无机盐(只答“水”或“无机盐”不扣分) ① 成熟区(答“根毛区”不扣分) ② ③(后两空可换位)
活动三:垂直 薄 细准焦螺旋 右(或“右下方”) 160 ② 叶肉 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后者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2分) [后三空也可答“③ 叶脉 叶脉可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① 表皮 表皮具有保护叶片内部组织的作用”、“④ 气孔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或‘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
活动四:(每空及每条连线各 1分)
18. (除标明分值外, 每空2分, 共20分)
(1)二氧化碳(1分)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或“二氧化碳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2) 光(1分)
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或“光合作用需要光吗 ”)
(3) 控制变量(或“控制单一变量”、“排除无关变量”)
(4)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或“将实验植物进行饥饿处理”) 甲(1分) 淀粉(答“有机物”不扣分)(1分)
(写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各1分。将“有机物”写成“淀粉”、“糖类”亦可。共6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诊断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下午2:30—4:00。
2.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编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汾河湿地中的芦苇能够净化水质,此现象可以直接体现出(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适应环境
2.我们吃煮玉米时常会有一些“小芽”掉出来,它们是右图所示的( )
A.①胚乳 B.②子叶 C.③胚芽 D.⑥胚
3.疟疾是由单细胞动物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下列生物中,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
A.水绵 B.病毒
C.草履虫 D.黄花蒿(一种含有青蒿素的高等植物)
4.小云采集了大叶黄杨的芽进行解剖、观察,右图是纵切面图,其中的①、②将来分别会发育成( )
A.芽、叶 B.叶、芽 C.茎、叶 D.叶、茎
5.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展示的实验植物拟南芥示意图如下。如果让你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描述其结构层次,你会选择( )
A.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个体→器官→组织→细胞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6.科普动漫《工作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变身”成的各类血细胞的功能进行了演绎,该“变身”过程是下图所示的( )
A.①细胞生长 B.②细胞分裂 C.②细胞分化 D.③细胞分化
7.下图为制作西瓜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步骤,其中避免产生气泡的关键一步是( )
A. B. C. D.
8.小华家里养了很多花卉,一年多没施肥,植株有些异常,你认为应首先考虑其是否缺乏( )
A.含碳、含氢或含氧的无机盐 B.含硼、含锌或含铁的无机盐
C.含氮、含磷或含钾的无机盐 D.含钙、含磷或含氮的无机盐
9.右图是小林做的一个小实验的装置图,你判断一段时间后,量筒中水面的情况是( )
A.甲高乙低 B.甲低乙高
C.都上升了同样的高度 D.都下降了同样的高度
10.绿化祖国,从我做起。某校开展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以下设计思路可能不会被学校采纳的是( )
A.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植物
B.种植一些四季常绿的树种
C.要注意植物高低、大小和色彩搭配
D.在教学楼临窗处种植几棵高大的乔木
11.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有时会促进呼吸作用,有时会抑制呼吸作用。下列做法中,目的在于促进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是( )
A.把小麦种子晒干后再入仓 B.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中的积水
C.用真空包装袋保存蔬菜 D.把新鲜的水果放进冰箱里保存
12.下图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会( )
A.消耗氧气 B.放出热量
C.吸收热量 D.放出二氧化碳
13.牛爱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爱吃土蜂的蜜和幼虫;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人爱养猫。关于相关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以下各项中书写正确的是( )
A.三叶草→土蜂→田鼠→猫→人 B.三叶草→土蜂→田鼠→猫
C.猫→田鼠→土蜂→三叶草 D.阳光→三叶草→土蜂→田鼠→猫
14.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观察的标本应薄而透明
B.对光时应使用高倍物镜
C.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多
D.视野中看到数字“9”,实际玻片上的数字也是“9”
15.研究人员将某品种西瓜幼苗分别种植在除温度外,栽培措施均相同的三个大棚内,调节大棚内温度,收获后检测西瓜的含糖量,结果如下表:
大棚编号 1号 2号 3号
白天平均温度(℃) 32 32 32
夜间平均温度(℃) 24 21 18
昼夜温差 8 11 14
含糖量 7.3% 8.1% 9.1%
分析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
A.白天温度越高,西瓜含糖量越高 B.昼夜温差越小,西瓜含糖量越高
C.夜间温度越低,西瓜含糖量越高 D.适当增大昼夜温差,可以提高西瓜含糖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16.微景观生态缸
微景观生态缸
暑假里,小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微景观生态缸,制作过程为:①铺约3~6毫米的轻石层;②铺设水苔(可提高基质的透气性和保水性);③铺设营养土;④种植植物及装饰点缀。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该生态缸是一个微缩的生态系统,其生产者有________、________等,分解者有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共同构成该小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部分。小静并未专门加入小动物,你推测原因是________。
(2)小静认为白发藓比藻类植物结构更复杂,原因之一是它们的植物体分化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器官,但它们的根仍然是假根。
与白发藓相比,植物B更为高大,原因之一是其根、茎、叶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________组织。植物B和白发藓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等。
(3)你认为植物A属于________植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缸应放置在________(选填:朝南;朝北)的阳台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控制光照条件以外,你认为小静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让生态缸中的植物生长良好?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观察豌豆
豌豆是生物学家常用的实验材料,好奇的小青和几位同学用无土栽培的方式种植豌豆,观察其从种子到种子的完整生命周期,并对其多种器官的结构进行了观察。请结合图示回答:([ ]内填图中序号)
小青和同学了解到,豌豆的一生包括________、________、开花和结果、衰老和死亡等阶段。
活动一【观察豌豆种子的结构】
同学们发现,豌豆种子的结构与菜豆非常相似,剥去种皮后,都可看到两片肥厚的________。他们认为种子中非常重要的结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观察豌豆根的结构】
同学们发现豌豆的幼根上长有很多“绒毛”,这就是________,它们可以增大根吸收________的面积。他们又用显微镜观察了根尖的永久切片,看到类似图二所示结构,发现“绒毛”位于[ ]________。根尖中,能够使幼根长长的区域主要是[ ]和[ ]。
活动三【观察豌豆叶片的结构】
制作豌豆叶片临时切片时,小青用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与主叶脉________(选填:垂直;平行)的方向迅速切割,然后选取最________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看到类似图三甲所示的结构。
小青想将视野由图三中的甲状态调节为乙状态,你建议他最好转动________;小林想把③移至视野中央,你认为他会向________移动切片;小楠使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6×和10×,则她看到的细胞放大了________倍。
观察图乙,你认为叶片的结构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是[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观察豌豆花和果实的结构】
小楠观察图一所示豌豆花和果实的结构之后,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请你先填出以下各结构的名称,然后把果实中的结构a、b与花中对应的结构用直线连接起来:
花的结构 果实的结构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a]________
[③]________ [b]________
通过以上观察活动,小青和同学们对豌豆这种可爱的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8.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条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三组装置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等条件均基本相同。(注: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甲、乙两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使三组装置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等都基本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前需将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同学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把甲、乙、丙装置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取下叶片,进行脱色、漂洗,然后滴加碘液,变蓝的是________组的叶片,说明此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该过程可用以下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帮助人类实现“减碳”(即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目的,“碳中和”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的碳足迹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怎样践行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